输入受限的航天器编队飞行姿态协同控制
本文关键词:输入受限的航天器编队飞行姿态协同控制
更多相关文章: 航天器编队 输入受限 姿态协同控制 执行机构故障 输出反馈
【摘要】:近年来,航天技术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针对航天器编队飞行的空间任务展开研究.本文以多个航天器为研究对象,对航天器编队飞行的姿态协同控制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论文主要内容如下:介绍了航天器的姿态动力学和运动学模型,图论的基本概念和与图论相关的矩阵及其性质.同时介绍了本文用到的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定义和理论.研究了航天器编队飞行的姿态协同控制.针对输入受限的航天器编队飞行姿态协同控制问题,在执行器正常情况下,给出了姿态协同控制算法,使得航天器编队飞行的姿态能够保持同步.然后进一步考虑在执行机构故障存在时的航天器编队飞行的姿态协同控制问题.基于Lyapunov方法,对闭环系统的渐近稳定性进行了证明.同时给出了数值仿真验证,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控制律的有效性.研究了航天器编队飞行输出反馈姿态协同控制.在有向拓扑结构下,给出了航天器编队飞行输出反馈姿态协同控制算法.又考虑了航天器编队姿态跟踪控制,给出了航天器编队飞行输出反馈姿态跟踪控制律,实现了航天器的姿态同步和跟踪.数值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航天器编队 输入受限 姿态协同控制 执行机构故障 输出反馈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V448.2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7
- 符号说明7-8
- 第1章 绪论8-14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8-9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9-13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13-14
- 第2章 预备知识14-19
- 2.1 航天器数学模型14-15
- 2.2 代数图论15-17
- 2.3 相关引理17-18
- 2.4 本章小结18-19
- 第3章 航天器编队飞行姿态容错协同控制19-27
- 3.1 引言19
- 3.2 控制问题描述19-20
- 3.3 分布式姿态协同控制20-26
- 3.3.1 控制律设计20-24
- 3.3.2 仿真研究24-26
- 3.4 本章小结26-27
- 第4章 航天器编队飞行输出反馈姿态协同控制27-39
- 4.1 引言27
- 4.2 输出反馈姿态协同控制27-32
- 4.2.1 控制律设计27-31
- 4.2.2 仿真研究31-32
- 4.3 输出反馈姿态协同和跟踪控制32-38
- 4.3.1 控制律设计33-36
- 4.3.2 仿真研究36-38
- 4.4 本章小结38-39
- 结论39-40
- 参考文献40-48
- 致谢48-49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国强,张育林;编队飞行队形设计一般化方法[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03年01期
2 孙兰,许滨,张珩;航天器稀疏编队飞行的概念及其设计方法[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03年02期
3 马涛,郝云彩,马骏,周胜利;编队飞行卫星的星间跟踪与测量技术综述[J];航天控制;2005年03期
4 周凤歧,孙东,周军;基于非线性滤波技术的多航天器编队飞行相对导航[J];宇航学报;2005年02期
5 潘高峰;张军;;编队飞行防相撞问题的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7年S1期
6 林来兴;;编队飞行卫星三维定位系统的动力学和控制策略[J];航天控制;2008年03期
7 林来兴;;分布式空间系统和航天器编队飞行辨析——兼谈航天器知识编队和精确编队飞行应用实例[J];航天器工程;2008年04期
8 林来兴;车汝才;;航天器编队飞行轨道构型研究[J];航天器工程;2009年01期
9 朱贵伟;;瑞典卫星交会、编队飞行技术的“验证者”——“研究仪器样机与空间先进技术”卫星[J];国际太空;2010年05期
10 林来兴;;航天器编队飞行和空间演示验证技术——有人照料空间实验室与平动-转动物理仿真器[J];航天器工程;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长清;;航天器电磁编队飞行轨道和姿态终端滑模控制[A];The 5th 全国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彭良福;林云松;;编队飞行防撞系统的建模研究[A];2009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第三分册)[C];2009年
3 林来兴;;小卫星星座与编队飞行三维定位系统和控制[A];全国第十二届空间及运动体控制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禹凯;徐明;;编队飞行航天器的自主控制策略设计[A];北京力学会第20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5 黎康;;编队飞行卫星相对轨道动力学研究[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6 王黎沁;曾国强;胡敏;;编队飞行卫星碰撞概率及碰撞规避策略仿真分析[A];2009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倪娜;贾英民;;一种卫星平面圆形编队飞行的鲁棒控制方法[A];中国航空学会控制与应用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苟兴宇;李克行;张斌;刘捷;董筠;;实践九号编队飞行轨控中的姿轨耦合与推力损失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9 王正;朱兴动;张六韬;;三维空间无人机编队飞行控制模型[A];第八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杨凯;郑建华;吴霞;;编队飞行构形设计初始化及稳定性分析[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九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记者李红;飞机编队飞行好处多多[N];科技日报;2002年
2 记者 王洪山、李宣良;我国将发射50多颗小卫星[N];人民日报;2006年
3 记者 冯志文;以研制可编队飞行的纳米级卫星[N];科技日报;2012年
4 杨孝文;机器昆虫将编队飞行,,组建未来军团[N];中国国防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王卫东 特约记者 周敬波;陆航群鹰,此次飞行向海洋[N];解放军报;2011年
6 赵启洪 蒋龙 刘白;“低空猎鹰”牟春江[N];中国国防报;2012年
7 记者 梁图强;空中客车A380首次完成编队飞行[N];经济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孟云鹤;近地轨道航天器编队飞行控制与应用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2 韩龙;编队飞行航天器相对状态的立体视觉测量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3 罗成;近地轨道空间飞行器编队飞行控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4 郑重;多航天器编队飞行分布式协同控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5 蒋方华;航天器编队飞行相对运动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6 万婧;无人机自主编队飞行控制系统设计方法及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7 方挺;无人机协同编队飞行中的视觉感知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中秋;电磁编队飞行网络化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2 张亚南;多弹编队飞行协同制导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3 张尚强;编队飞行相对运动自主导航与控制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4 祝淼;基于对偶四元数的编队飞行卫星螺旋修正算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5 郑红星;多杀伤器分离稳定与编队飞行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6 李宏艳;输入受限的航天器编队飞行姿态协同控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7 李洋;航天器编队保持与姿态协同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8 付世勇;基于对偶四元数的编队飞行卫星自主相对导航算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9 霍明英;编队飞行卫星物理仿真系统设计及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10 陈学坤;四旋翼无人机编队巡航飞行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1290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1129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