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航空航天论文 >

高热环境下前缘结构高温应变测量

发布时间:2017-11-07 05:29

  本文关键词:高热环境下前缘结构高温应变测量


  更多相关文章: 高超声速 应力 应变 风洞 高温 测量


【摘要】:高超声速飞行器前缘在大气层中长时间飞行时受热严酷,热应力影响大,分析前缘结构热应力十分必要。在电弧风洞模拟的高热环境下采用高温应变计对高超声速飞行器前缘结构进行了高温应变测量,介绍了试验设备、试验条件、试验模型和热输出标定等,并介绍分析了碳基复合材料和某耐热合金2种材料前缘模型试验结果,同时对比了有限元计算结果,表明测量结果真实。试验应变测量最高温度600℃,试验结果表明,前缘模型侧面平板的应力状态处于合理水平。应力应变数据对于结构优化设计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基金】:热结构热匹配试验技术研究(36092020302)
【分类号】:V214
【正文快照】: 0引言高超声速飞行器长时间在临近空间内飞行,气动加热严酷,相对以往高超声速再入飞行器而言,它面临的气动热环境具有低焓、中等热流、加热时间长、动压高的特点。为了实现飞行器长航时精确控制,飞行器需采用微烧蚀、维型式的防热设计;飞行器的头部、翼舵前缘等是飞行器受热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宗祥;唐志共;陈喜兰;钟萍;刘晓波;;X-37B的发展现状及空气动力技术综述[J];实验流体力学;2015年01期

2 罗金玲;周丹;康宏琳;王济康;;典型气动问题试验方法研究的综述[J];空气动力学学报;2014年05期

3 张佳明;王文瑞;聂帅;;高温电阻应变片特性参数标定实验研究[J];中国测试;2014年05期

4 尹福炎;;高温应变片在高温下的性能特性[J];衡器;2011年09期

5 沈观林;;应变电测与传感器技术的新发展及应用[J];中国测试;2011年02期

6 张伟;张正平;李海波;孔凡金;吴振强;;高超声速飞行器结构热试验技术进展[J];强度与环境;2011年01期

7 黄伟;罗世彬;王振国;;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关键技术及展望[J];宇航学报;2010年05期

8 沈观林;;应变电测技术新发展及在反应堆结构等工程中的应用[J];原子能科学技术;2008年S2期

9 刘荣庆;张少钦;张育远;向东德;刘春缘;;高温高压蒸汽管道应变测量及应力分析[J];中国电力;2006年08期

10 罗世昌;高温应变电测的特殊技术研究[J];现代机械;2000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立夫;黄万伟;刘晓东;蔡高华;;考虑特征模型的高超声速飞行器全通道自适应控制[J];宇航学报;2016年06期

2 吴东;陈德江;周玮;杜百合;;高热环境下前缘结构高温应变测量[J];实验流体力学;2016年03期

3 蒋红娜;冯铭瑜;姜宏伟;;机载应变测试系统校准误差分析与补偿[J];电子测量技术;2016年05期

4 郭晓澎;刘志英;周晓旭;;桥梁应变数据采集系统[J];电子测量技术;2016年04期

5 张黎;马星博;刘永清;张静;王成亮;;弹(箭)结构热强度试验顶压式加载方法研究[J];强度与环境;2016年02期

6 郎文杰;陈国光;田晓丽;辛长范;;炮体表面瞬态温度分布的散斑干涉测试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6年02期

7 王立研;王菁华;李军;杨炳尉;陈浩;;高超声速飞行器控制面热防护系统地面试验研究[J];宇航材料工艺;2016年01期

8 何西波;王则力;王智勇;;虚拟试验技术在结构热试验中的应用[J];强度与环境;2016年01期

9 郭鹏飞;刘杰平;陈龙;;高超声速飞行器舱内压力预测[J];宇航学报;2016年01期

10 张银辉;杨华波;江振宇;张为华;;基于干扰估计的高超声速飞行器鲁棒控制方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6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宗林;李进平;赵伟;刘云峰;俞鸿儒;;长试验时间爆轰驱动激波风洞技术研究[J];力学学报;2012年05期

2 鲁芹;姜贵庆;罗晓光;胡龙飞;;X-37B空天飞行器轻质非烧蚀热防护新技术[J];现代防御技术;2012年01期

3 鲁芹;姜贵庆;;X-37B轨道飞行器热防护系统概况[J];飞航导弹;2011年03期

4 贺伟;于时恩;李宏斌;;高超声速一体化飞行器推阻特性测量研究[J];实验流体力学;2010年02期

5 徐顺飞;;静态应变测量的误差分析[J];直升机技术;2010年01期

6 黄伟;罗世彬;柳军;王振国;;基于乘波技术的高超声速巡航飞行器发展趋势与管理模式[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09年04期

7 黄伟;王振国;罗世彬;柳军;;高超声速乘波体飞行器机身/发动机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J];固体火箭技术;2009年03期

8 沈观林;;应变电测技术新发展及在反应堆结构等工程中的应用[J];原子能科学技术;2008年S2期

9 李艳;李新娥;裴东兴;;应变测量系统误差分析[J];现代电子技术;2008年24期

10 杨亚政;杨嘉陵;方岱宁;;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材料与结构的研究进展[J];应用数学和力学;2008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兰生;;处理应变测量数据的小程序[J];机械强度;1985年01期

2 彭震中;虞永煦;;应力应变电测技术(三)——静态和动态应变测量[J];水利电力机械;1989年02期

3 张志友;;影响应变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及解决办法[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1989年02期

4 曹恩;陈鹤峥;;微机图象应变测量系统[J];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1990年01期

5 闫宗群;李勇;沈洪斌;张雏;;光学应变测量系统研究现状与展望[J];四川兵工学报;2009年06期

6 陆妙华;应变测量的电测技术在高压电器中的应用[J];高压电器;1967年03期

7 尹福炎;;低温环境条件下的应变测量[J];强度与环境;1979年02期

8 罗鸿枢;刘树信;;高温拉伸试验非接触式应变测量装置[J];试验机与材料试验;1983年03期

9 吴维美;张美光;;浅谈应变测量中的动态标定[J];机械强度;1984年02期

10 王英钗;;高压液下应变测量试验[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晓东;;高温环境应变测量特点和相关实验[A];四川省电子学会传感技术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周晓伟;陈立功;倪纯珍;;串行通信式应变测量系统的研究[A];第九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2册)[C];1999年

3 张从和;;强辐射条件下应变测量的抗干扰[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1999)[C];1999年

4 董锁利;王朝辉;曾渭平;;起落架测控系统应变测量数据分析与校准[A];2012航空试验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5 姚智昊;邓红梅;赵宝君;张亦良;卢永强;;桁架的应变测量与分析[A];北京力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张从和;王军;;爆轰条件下应变测量抗干扰技术[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0)[C];2000年

7 曹发胜;杨丛青;赵翔;;应变测量在三维测力平台中的应用[A];2008年航空试验测试技术峰会论文集[C];2008年

8 朱飞鹏;雷冬;何小元;;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方法的全场应变测量的精度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实验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9 王建华;胡大琳;;可装配式应变测量传感器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上)[C];2005年

10 沈观林;;特殊环境下结构应力应变测量技术及其应用[A];第15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剑;用于动态应变测量的光纤布拉格光栅波长解调技术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芳旭;基于FPGA的三维位移测量方法及钢绞线应变测量[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2 强科杰;基于微分干涉的应变测量系统[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3 许明妍;光纤布拉格光栅应变测量系统研究[D];燕山大学;2004年

4 甘雄;光纤珐珀应变测量系统周期性误差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5 刘嘉;基于以太网技术的应变测量系统[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6 薛江平;静态电阻应变数字化测量方法的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08年

7 蒋飞;岸桥起重机拉杆无线应变测量系统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8 郭蒙;基于应变测量的柔性卫星天线阵列变形检测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9 张春阳;视频图像在应变测量中的数据处理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董伟超;基于单相机自由拍摄多幅网格图像的钣金件应变测量[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510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11510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2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