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铣偏心控制系统摩擦补偿研究
本文关键词:螺旋铣偏心控制系统摩擦补偿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螺旋铣 直驱电机 LuGre模型 自适应控制 摩擦补偿
【摘要】:螺旋铣孔技术在加工航空难加工材料时具有明显优势,已广泛应用于航空制造领域。浙江大学飞机数字化装配技术研究团队首次设计出中空式直驱电机配合偏心套筒结构实现加工孔径自动调整的新型螺旋铣孔设备。然而偏心套筒间直接依靠摩擦传动的结构极大影响偏心轴的高精度定位和低速性能。本文以螺旋铣偏心轴为研究对象,针对偏心套筒间的非线性摩擦力,开展自适应摩擦补偿方法的仿真和应用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介绍论文研究背景,综述摩擦模型和摩擦补偿方法研究发展现状,并给出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二章针对螺旋铣孔技术,从工作原理、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三个方面详细描述螺旋铣末端执行器的系统构成。针对其偏心轴控制系统,对制孔孔径自动调节原理、相应控制元器件以及系统控制难点进行分析,最后建立该偏心轴控制系统的动力学模型。第三章分别采用摩擦参数一致性变化和非一致性变化的LuGre摩擦模型描述螺旋铣偏心轴控制系统,设计状态观测器估计摩擦模型中不可测的内部状态变量,采用Backstepping方法设计自适应控制器,并利用Lyapunov方法证明系统的稳定性。最后通过MATLAB仿真对比实验验证所设计控制器的有效性。第四章以直驱电机实验平台为对象进行自适应摩擦补偿控制系统设计实验研究。构建直驱电机实验系统平台,进行摩擦参数辨识和自适应控制器相关参数优化,并详细研究在MechaWare环境下自适应摩擦补偿控制器的实现。系统位置伺服和低速跟踪实验结果表明:与PID控制相比,采用自适应摩擦补偿的控制系统位置伺服性能更好,在0.1°/s的低速跟踪实验中,系统最大跟踪误差由0.03°降低到0.01°以下。第五章总结本文的研究工作,并对可进一步研究的内容进行展望。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V2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文霄,曾鸣;基于分解的摩擦补偿研究[J];机械工程师;2005年10期
2 程俊兰;;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的摩擦补偿及仿真研究[J];液压与气动;2006年02期
3 杨松;曾鸣;苏宝库;;一种新的重复自适应摩擦补偿方法及其在高精度伺服系统中的应用[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S1期
4 刘陈;王卫辉;赵典;齐彦林;;一种基于摩擦补偿的起重机自动转载智能定位控制器设计[J];机床与液压;2013年13期
5 李书训,姚郁,王子才;一种自适应摩擦补偿方法研究[J];电机与控制学报;1999年03期
6 冯斌;梅雪松;杨军;黄晓勇;;摩擦补偿脉冲特征参数的自适应配置方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4年05期
7 朱志昆;李长兵;李年裕;张健;;坦克全电式炮控系统自适应摩擦补偿控制研究[J];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2010年02期
8 王毅;何朕;;伺服系统的摩擦补偿[J];电机与控制学报;2013年08期
9 程俊兰;张增良;刘卫;;液压伺服系统的动态摩擦补偿研究[J];液压与气动;2011年06期
10 刘栋;梅雪松;张东生;;基于多采样率控制的伺服系统摩擦补偿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1年2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杨松;曾鸣;苏宝库;;一种新的重复自适应摩擦补偿方法及其在高精度伺服系统中的应用[A];第十七届全国过路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杨雁;王云宽;龚利;宋英华;;基于迭代学习的伺服系统自适应摩擦补偿研究[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张德成;马克茂;;飞行仿真转台系统摩擦补偿方法研究[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王洪瑞;王霞;姜春娣;唐予军;;基于X-Y平台的自适应模糊摩擦补偿[A];第二十三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4年
5 吴晓明;王s,
本文编号:11887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1188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