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遥感器反射镜基座优化设计
本文关键词:空间遥感器反射镜基座优化设计 出处:《计算机仿真》2016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空间光学遥感器中的SiC反射镜通过殷钢基座、柔性支撑结构与反射镜背板连接。由于柔性支撑结构与殷钢基座材料热胀系数不同,在环境温度变化时,反射镜与基座的连接部位产生局部形变,在镜面上产生局部面形。为减少该局部面形带来的成像劣化,提出柔性基座的设计方案,并对其设计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和试验设计,结果从原来的局部面形PV(RMS)16.4(4.5)nm,优化为PV(RMS)4.6(0.8)nm,且其它指标(微重力面形、一阶模态)未发生明显变化。经过实际加工,应用于某850mm×350mm空间SiC反射镜,在温度升高4℃工况下,局部面形变化为PV(RMS)4.8(0.9)nm。分析和实验表明,该反射镜柔性基座对改善空间反射镜局部面形效果明显,能够满足空间应用要求。
[Abstract]:Space optical remote sensor in the SiC mirror through the base invar flexible support structure, connected with the reflector panel. Because the flexible supporting structure and invar base material thermal expansion coefficient, temperature changes in the environment, connecting parts of mirror base and produce local deformation, local surface shape on the mirror. In order to reduce the image degradation the local surface caused by the design of the flexible base, and the design parameters of sensitivity analysis and experimental design, results from the local shape of the original PV (RMS) 16.4 (4.5) nm PV (RMS), optimized for nm, 4.6 (0.8) and other indicators (microgravity profile, a modal)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After the actual processing, applied in a 850mm * 350mm space SiC mirror, a rise of 4 degrees Celsius in temperature conditions, local surface changes of PV (RMS) 4.8 (0.9) nm. analysis and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mirror flexible base to improve space The effect of local surface shape is obvious, and it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space application.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
【分类号】:V443.5
【正文快照】: 1引言 Sic材料具有高弹性模量、低密度、高热导率等优点,作为空间光学遥感器反射镜镜基底,已在国内外多个型号空间光学遥感器中应用 SiC材料为陶瓷材料,机械连接性差,一般采用粘接工艺使用环氧胶将SiC材料结构件与殷钢材料基座固连,殷钢材料连接件再与外部结构采用螺纹连接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运权;试验设计讲座——第一讲 概述和单因素试验设计[J];质量与可靠性;1993年01期
2 胡运权;第四讲 部分要因试验设计[J];质量与可靠性;1993年04期
3 朱伟勇,关颖男;D—最优试验设计[J];东北工学院学报;1978年02期
4 国雄;;全国农机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方法交流会在汉举行[J];湖北机械;1980年01期
5 胡运权;第五讲 序列试验与部分要因试验设计的组合[J];质量与可靠性;1993年05期
6 张有威;试谈研究程序、方法及试验设计——献给初涉给水排水研究工作的年青朋友[J];给水排水;1994年07期
7 张有威;试谈研究程序、方法及试验设计——献给初涉给水排水研究工作的年青朋友[J];给水排水;1994年08期
8 田口玄一,廖小雄,申斌;试验设计在健壮工程中的应用[J];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1997年06期
9 杨玉;鲍弋正;虞鸿祉;;试验设计在磨削光洁度试验中的应用[J];江苏机械;1982年02期
10 刘晓莉;试验设计中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的研究[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王晓俊;丛茜;弯艳玲;田为军;;《试验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A];走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道路——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2 曹景森;胡咏梅;;一种新的调优试验设计模型[A];199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3 周永道;宁建辉;宋谢冰;;Lee偏差及其在试验设计中的应用[A];2007均匀试验设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杜吟;试验设计七步走[N];中国质量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杨金语;复杂计算机试验设计与筛选设计的构造[D];南开大学;2013年
2 肖丽丽;基于折叠反转的饱和试验设计[D];清华大学;2012年
3 徐勤丰;同时估计均值与方差的试验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4 梁昭磊;受限条件下的试验设计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5 孙法省;模型未知下试验设计的构造[D];南开大学;2010年
6 尹玉辉;拉丁超立方体设计的构造与超饱和设计的分析[D];南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晓辉;数独方设计及其优良性[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2 赵靖;试验设计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3 李文;小样本多元试验设计与优化分析系统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4 高中滨;混料均匀试验设计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高伟;优化和探索试验设计的信息论模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6 王斌;基于试验设计的汽车油耗优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7 陈欣;适应MCM关键制造工艺的试验设计算法研究与软件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孙良;平衡不完全区组设计的构造[D];江西师范大学;2014年
9 徐中明;印制电路板组装中产率模型及试验设计[D];苏州大学;2004年
10 戴英彪;基于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的事故再现结果不确定性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011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1401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