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航空航天论文 >

旋转式电静液作动器设计与仿真

发布时间:2018-01-24 20:10

  本文关键词: 武器舱门 电静液作动器 AMESim 出处:《机床与液压》2016年1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以某型无人机武器舱门为负载对象,为满足无人机对质量、体积的限制要求,实现舱门的快速、大角度开闭运动,设计了闭式回路和开式回路两种旋转式电静液作动器方案。通过对两种方案的工作原理分析及元件参数计算,开式回路方案的旋转式电静液作动器在电机功率、泵的排量及系统发热功率上有较大优势。利用AMESim仿真平台,对所设计的旋转式电静液作动器进行了运动仿真。仿真模型较好地反应了实际系统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开式回路方案系统响应速度快、调节时间短,满足设计要求。
[Abstract]:Taking the cabin door of a certain type of UAV weapon as the load object, in order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UAV to limit the quality and volume, realize the fast and large angle open and close movement of the cabin door. Two kinds of rotary electrohydrostatic actuator schemes, closed loop and open circuit, are designed. By analyzing 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the two schemes and calculating the component parameters, the rotary electrohydrostatic actuator of the open circuit scheme is in the motor power. Pump displacement and system heating power has a great advantage. Using AMESim simulation platform. The design of the rotary electro-hydrostatic actuator is simulated. The simulation model well reflect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actual system.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open loop scheme system response speed is fast and the adjusting time is short. Meet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作者单位】: 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
【分类号】:V279
【正文快照】: 0前言无人机由于自身质量、体积的限制,在机体内没有集中液压油源,因此选择传统的集中式液压源供油的阀控系统作为武器舱门开闭系统的动力源已不现实。把电静液作动器运用到飞机武器舱门开闭系统中,这样就可以省去无人机上的集中液压油源。为了节省无人机内的有限空间,同时考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恒;串接式高能电磁作动器[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2 夏立群;田一松;王可;;浅谈作动器健康管理技术[J];系统仿真学报;2008年S2期

3 范威;郭云松;章艺;张志谊;;一种电磁作动器的有限元分析与测试[J];噪声与振动控制;2008年03期

4 邱献双;;先进的作动器技术研究[J];航空科学技术;2009年04期

5 姜晶;岳洪浩;邓宗全;TZOU H S;;新型光电作动器产生的非均匀力矩对板的控制[J];机械工程学报;2010年12期

6 任建亭,姜节胜;振动控制作动器的数目和位置优化设计[J];应用力学学报;2001年03期

7 吴娟;肖勇;林维忠;;机载电静液作动器的建模与仿真[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0年07期

8 田国富;张婷;任仲伟;张志升;刘显锋;;作动器性能检测实验系统的设计与研究[J];机械;2012年03期

9 刘锐;张志谊;华宏星;;抑制作动器间干扰的主动控制方法[J];噪声与振动控制;2013年05期

10 朱金才,顾仲权;磁致伸缩作动器的设计及其动态特性研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务农;胡长胜;;电静液作动器新概念[A];中国航空学会液压气动专业2005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2 胡务农;胡长胜;;电静液作动器新概念[A];中国航空学会控制与应用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夏立群;谢增荣;;民机作动器研究[A];大型飞机关键技术高层论坛暨中国航空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李素强;蔡新锁;李素梅;;一种多功能作动器及其高低温疲劳试验方法研究与应用[A];第二届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文集[C];2006年

5 陈勇;马阅军;夏立群;尹子栋;张伟;熊峻江;;飞机舵机作动器局部应力与疲劳寿命分析[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6 张晓旭;孙宜强;徐鉴;;电磁作动器的非线性动力特性研究及控制[A];第十四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与会议议程[C];2013年

7 康荣杰;焦宗夏;尚耀星;吴帅;;电动静液作动器框图建模与控制仿真[A];第五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暨2008年中国航空学会液压与气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贾静波;王亚斌;李修峰;;电磁作动器安全性与可靠性仿真分析[A];北京力学会第20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9 王少华;黄玖琦;;CAE技术在作动器设计中的应用[A];第三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马小艳;李明强;王国胜;;主动式作动器性能试验研究[A];2013年中国航空学会结构强度专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姜晶;光控作动器本构建模及板壳结构振动模态控制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2 韩广才;机械作动器在船舶减振上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3 王滨庆;基于机械作动器的振动主动控制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4 潘存治;含滞回非线性作动器的隔振系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5 宋来收;压电叠层作动器驱动的直升机结构响应自适应控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6 龙连春;智能桁架结构受力性态最优控制的建模与分析[D];北京工业大学;2003年

7 李华;基于压电传感与作动的锥壳振动特性及主动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成;基于磁致伸缩作动器的拉索PID控制[D];湖南科技大学;2015年

2 黄东;基于磁致伸缩作动器的车身结构简化板振动主动控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3 孙桂兰;基于光致伸缩作动器的柔性板壳结构非接触精密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4 范会娟;新型串接式高能电磁作动器的研制与性能测试[D];江苏大学;2007年

5 任元;高可靠性电动作动器的研究和设计[D];江苏大学;2008年

6 姚响宇;磁致伸缩作动器力学特性与模型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2年

7 张世君;压电桁架中作动器与传感器的优化布置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2年

8 钟柱;飞控系统液压作动器动态仿真及密封性能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9 李海波;电力作动器伺服控制器的研制[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10 张定;基于电磁作动器的柔性体振动主动控制仿真及试验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4609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14609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7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