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航空航天论文 >

非对称来流下矩形转圆隔离段数值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27 05:13

  本文关键词: 超燃冲压发动机 隔离段 矩形转圆 非对称来流 数值模拟 出处:《推进技术》2016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针对采用超椭圆曲线方法设计的矩形转圆隔离段,在非对称来流条件下,利用数值模拟手段研究了出口反压、来流马赫数、进口附面层厚度等因素对其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出口反压与附面层相互作用导致初始激波形态转变为"λ"激波,并且隔离段的性能随着反压的增大而下降,低能流区域迅速增长,流场非对称效应逐渐变小;来流马赫数的增大会提高隔离段的抗反压能力,并且会降低流场的非对称效应,但出口总压恢复系数却随之下降,特别是与来流马赫数为2情况相比,当来流马赫数为2.5时其降低了7.2%;进口附面层厚度的增加会加剧隔离段内的流动分离,导致隔离段的抗反压能力降低,不利于隔离段出口流场品质,并且相对于均匀来流而言,当进口附面层无量纲厚度为0.33时出口总压恢复系数下降了13.7%。
[Abstract]:For the rectangular circular isolation section designed by the hyperelliptic curve metho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asymmetric flow, the outlet back pressure and the Mach number of incoming flow are studied by mean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The influence of the thickness of the inlet boundary layer on its performan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itial shock wave morphology changes to "位" shock wave due to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exit back pressure and the boundary layer. The performance of the isolation section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backpressure, and the low energy flow region increases rapidly, and the asymmetric effect of the flow field becomes smaller. The increase of the number of incoming Mach increases the anti-backpressure ability of the isolation section and reduces the asymmetric effect of the flow field, but the total pressure recovery coefficient of the outlet decreases, especially when the Mach number of the incoming flow is 2. When the Mach number is 2.5, the Mach number decreases by 7.2. The increase of the thickness of the inlet boundary layer will aggravate the flow separation in the isolation section, leading to the decrease of the anti-pressure ability of the isolation section, which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quality of the flow field at the outlet of the isolation section, and is relative to the uniform flow. When the dimensionless thickness of the inlet boundary layer is 0.33, the total pressure recovery coefficient of the outlet decreases by 13.7%.
【作者单位】: 中国民航大学中欧航空工程师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项目(3122015Z001)
【分类号】:V231
【正文快照】: 2.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江苏南京210016)1引言隔离段是超燃冲压发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主要在进气道与燃烧室之间起着气动热力缓冲段的作用。由于隔离段主要通过激波串来实现进气道与燃烧室之间的压力匹配,因此其内部流动十分复杂[1~3],主要表现为其内部的流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旭昂;王成鹏;程克明;;变截面隔离段流场数值分析[J];推进技术;2008年06期

2 金亮;吴先宇;罗世彬;王振国;;隔离段反压对激波串起始位置的影响[J];推进技术;2008年01期

3 曹学斌;张X元;高亮杰;;一种带抽吸狭缝的新型短隔离段数值研究[J];推进技术;2011年02期

4 陈植;易仕和;武宇;全鹏程;;节流方式对隔离段流场结构影响的数值仿真[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5 王成鹏,张X元,金志光,李念;非均匀超声来流矩形隔离段内流场实验[J];推进技术;2004年04期

6 杜泉;宋文艳;李强;郑亚明;;反压气流温度及传热对隔离段激波串的影响[J];计算机仿真;2008年09期

7 袁化成;梁德旺;郭荣伟;李博;;反压作用下等直隔离段性能估算[J];航空动力学报;2009年11期

8 曹学斌;张X元;金志光;;带等宽度平直斜楔的非对称来流短隔离段实验[J];航空动力学报;2009年12期

9 曹学斌;张X元;方兴军;;非对称来流下带后掠斜楔的短隔离段实验研究[J];宇航学报;2011年06期

10 王成鹏,张X元,杨建军;带进气道的隔离段流场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J];推进技术;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汤彬;邹建锋;郑耀;;带扩张角的隔离段流场的数值研究[A];第三届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会议文集[C];2010年

2 裘新;岳连捷;卢洪波;陈立红;张新宇;;扩张方式对隔离段流场特性的影响[A];第三届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会议文集[C];2010年

3 李萌;岳连捷;张新宇;;隔离段三维流场特性及入射激波对隔离段流场影响的研究[A];高超声速专题研讨会暨第五届全国高超声速科学技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4 曹学斌;张X元;;非对称来流下隔离段内激波串受迫振荡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曹学斌;张X元;;加斜楔缩短隔离段措施的一种改进[A];第一届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曹学斌;张X元;;非对称来流下带抽吸狭缝的短隔离段数值研究[A];第二届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会议日程及摘要集[C];2009年

7 汤彬;邹建锋;郑耀;;动态进口条件下隔离段流场的数值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丁猛;李桦;范晓樯;;超音速进气道—隔离段流场的数值模拟[A];第十届全国计算流体力学会议论文集[C];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曹学斌;矩形隔离段流动特性及控制规律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2 王成鹏;非对称来流条件下超燃冲压发动机隔离段气动特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旭昂;变截面隔离段流动特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2 王卫星;非常规隔离段流场特征与气动性能的数值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3 高亮杰;非等直截面及复杂环境下隔离段流动特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4 陈明慧;带楔板的三维隔离段设计与分析[D];浙江大学;2014年

5 何粲;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隔离段流动特性研究[D];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2015年

6 王渊;非对称来流下矩形转圆隔离段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7 邓远灏;超燃冲压发动机隔离段流动特性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8 王赫;隔离段流场-壁面热耦合机理[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9 周淳;非均匀来流条件下超燃冲压发动机隔离段实验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10 赵阳阳;三维等直隔离段内激波串特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676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14676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0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