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航空航天论文 >

一种形状可控的激波增强管道型线设计新方法

发布时间:2018-03-06 22:05

  本文选题:激波动力学 切入点:激波管 出处:《航空学报》2016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激波管所产生的非定常运动激波,若强度和形状能够按照一定的设计要求进行可控条件下的调节,将可望为燃料点火燃烧试验等提供具有独到优势的研究手段。基于激波动力学理论,针对激波管中所产生的平面运动激波,通过设计特定的上下壁面收缩型线,使初始平面运动激波,经收缩段(包括光滑凹形曲线段、斜直线段和光滑凸形曲线段)的变形和强度增加,再以平面波面形状进入较小截面直管段的连续转变过渡,得到了强度增加的平面激波。进一步对所设计的典型型线分别采用数值计算和试验的方法,考核分析激波运动过程中的形状变化,验证了理论方法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型线设计的关键参数对激波增强幅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激波管方法,本文中所提出的收缩截面方法能更显著地增加平面激波强度;另外,还考察了初始入射激波马赫数对壁面型线和运动激波波面形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较强的初始入射激波来说,壁面型线对入射激波强度依赖较小,也就是说,当实际入射激波马赫数即使稍偏离设计状态时,仍然能得到近乎完美的平面形状增强激波。
[Abstract]:If the intensity and shape of the unsteady moving shock produced by the shock tube can be adjusted under controllable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certain design requirements, Based on the shock dynamics theory, the plane motion shock produced in the shock tube is designed by the design of specific upper and lower wall shrinkage profile. The deformation and strength of the initial plane motion shock wave (including smooth concave curve segment, oblique straight line segment and smooth convex curve segment) are increased, and then the continuous transition of the plane wave surface into the straight section of the smaller section is obtained. The plane shock wave with increasing intensity is obtained. The numerical calc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method are used to test and analyze the shape change during the shock wave movement, and the reliability of the theoretical method is verified. The influence of the key parameters of profile design on the amplitude of shock wave enhancement i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hrinkage cross section method proposed in this paper can increase the intensity of plane shock wave more significantly than the traditional shock tube method. The influence of the Mach number of the initial incident shock wave on the shape of the wall profile and the moving shock surface is also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for the strong initial incident shock wave, the wall shape line is less dependent on the intensity of the incident shock wave, that is, When the actual incident shock Mach number deviates slightly from the design state, an almost perfect plane shape enhanced shock wave can be obtained.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132010)~~
【分类号】:V211.751;O354.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湘江,周恒;计算激波的高精度数值方法[J];应用数学和力学;2000年05期

2 雷勇,赵振平,范宝春;激波与堆积粉尘相互作用[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3 滕宏辉,姜宗林,韩肇元;环形激波绕射、反射和聚焦的数值模拟研究[J];力学学报;2004年01期

4 浦群;;第24届国际激波学术会议简介[J];力学进展;2005年04期

5 林建民;魏以嘉;张大友;;激波管中获得低强度激波的方法[J];实验流体力学;2006年02期

6 李斌;解立峰;韩志伟;朱英中;张玉磊;;激波作用下水膜变形和雾化实验研究[J];实验力学;2011年04期

7 俞鸿儒,林建民,袁生学,李仲发;含灰气体激波结构的实验观察[J];力学学报;1983年06期

8 欧阳良彪;变截面激波管中激波运动规律的初步数值研究[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1992年01期

9 刘晓利,刘殿金,管雪元;激波对管内壁堆积粉尘作用的实验研究[J];气动实验与测量控制;1993年03期

10 杨基明,韩肇元,尹协振;一种新型的用于激波折射、绕射和干扰研究的组合设备[J];中国科学(A辑 数学 物理学 天文学 技术科学);1993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龙桐;翟志刚;司廷;罗喜胜;杨基明;;柱状汇聚激波的参数测量[A];第十四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龙桐;王明虎;司廷;罗喜胜;;环形激波的生成及其参数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2年

3 沙莎;陈志华;范宝春;姜孝海;;激波与矩形凹槽相互作用[A];第十五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2年

4 翟志刚;司廷;罗喜胜;杨基明;;激波诱导下界面不稳定性实验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5 朱浩;宫建;沈清;;自由活塞驱动激波管缝合接触面条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6 朱浩;宫建;;变截面激波管流动的拟一维模型[A];第十五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2年

7 廖钦;徐胜利;;两相激波管设计和气体燃料点火延时测量研究[A];第七届全国实验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翟志刚;司廷;罗喜胜;;汇聚激波作用下界面不稳定性的实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实验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3年

9 许东洋;吴锤结;;激波与多涡列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研究[A];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0(CCCM2010)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8)论文集[C];2010年

10 张树海;;激波与强旋涡干扰的数值研究[A];第十届全国分离流、旋涡和流动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陈宏;笛卡尔网格下激波与物质界面相互作用数值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2 翟志刚;运动激波作用下气体界面不稳定性演化的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3 王泽军;二维轴对称活塞问题激波解的存在性[D];复旦大学;2004年

4 王显圣;极小曲面特征界面的Richtmyer-Meshkov不稳定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5 邹立勇;激波冲击气体界面不稳定性和射流发展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李娜;激波与球阵相互作用的动态阻力与激波结构关系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6年

2 张博;激波与微粒相互作用实验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3 张光;微型激波管内流体特性的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D];浙江理工大学;2015年

4 雷勇;激波与堆积粉尘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D];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

5 唐敖;可燃气体中激波聚焦的数值模拟[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6 陈旷;激波和旋涡的相互作用及其声场[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7 侯晓静;管间绕射激波触发爆震波的特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8 王翠华;激波与液体相互作用实验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9 李凤华;激波和火焰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10 郭文灿;平面弱激波加载下球形气泡的RM不稳定性演化的实验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9年



本文编号:15766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15766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a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