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3航空煤油3组分模拟替代燃料燃烧反应机理
本文选题:RP-航空煤油 切入点:模拟替代燃料 出处:《航空动力学报》2016年09期
【摘要】:提出了一种包括65%正癸烷、10%甲苯与25%丙基环己烷3组分的RP-3航空煤油模拟替代燃料的燃烧反应机理,该机理由150种组分和591个基元反应组成.采用该燃烧反应机理对RP-3航空煤油模拟替代燃料在激波管和定容燃烧弹中的着火与燃烧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并与相应工况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通过与RP-3航空煤油单组分正癸烷模拟替代燃料的燃烧反应机理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正癸烷、甲苯与丙基环己烷3组分替代燃料的燃烧反应机理对着火延迟时间的计算偏差能够控制在5%以内,对层流燃烧速度的计算偏差能够控制在10%以内,计算值明显优于正癸烷单组分替代燃料;进一步采用敏感性分析方法对3组分模拟替代燃料的燃料反应机理进行了适当修正,修正后机理对层流燃烧速度的计算偏差由10%提高到5%以内,能够更好预测所研究参数下的RP-3航空煤油的着火延迟时间和层流燃烧速度.
[Abstract]:A combustion reaction mechanism of RP-3 aviation kerosene which consists of 65% n-decane 10% toluene and 25% propyl cyclohexane 3 component is proposed.The ignition and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P-3 aviation kerosene in shock tube and constant volume combustion bomb were numerically simulated by using the combustion reaction mechanism, an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experimental data.By comparing the combustion reaction mechanism of RP-3 aviation kerosene with one component decane to simulate the combustion of alternative fuel, it is found that: decane,The combustion reaction mechanism of toluene and propyl cyclohexane 3 substitute fuel can control the calculation deviation of ignition delay time within 5%, and the calculation deviation of laminar combustion rate can be controlled within 10%.The calculated value is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at of decane one-component alternative fuel, and the mechanism of fuel reaction of three components simulated alternative fuels is modified by sensitivity analysis method.The modified mechanism can better predict the ignition delay time and laminar combustion rate of RP-3 aviation kerosene under the studied parameters by increasing the calculation deviation of laminar combustion rate from 10% to less than 5%.
【作者单位】: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航空航天工程学部(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76133) 辽宁省博士启动基金(20141076) 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L2015404)
【分类号】:V3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玄珍;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的反应机理探索[J];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1期
2 蒋勇,邱榕,董刚,范维澄;耦合天然气详细反应机理的三维湍流预混火焰结构数值预测[J];燃烧科学与技术;2005年02期
3 赵继全,罗玉忠,傅宏祥;原位红外对苯甲川九羰基三钴催化的氨羰化反应机理的研究[J];河北工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4 王国贤;;零价铁还原硝基苯的反应机理及影响因素[J];水资源保护;2007年04期
5 周鲁;复杂反应机理简化方法[J];四川联合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1997年06期
6 陈永华;;物质结构等因素对无机反应机理的影响[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7 唐仲谋;酸性条件下碘酸钾与亚硫酸钠的反应机理探讨[J];邵阳高专学报;1995年01期
8 乔瑜;徐明厚;姚洪;;基于敏感性分析的甲烷反应机理优化简化[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9 唐新村;陈静波;贾殿赠;罗卓;李连兴;曾智文;肖元化;;氮川三乙酸的脱水反应机理[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梁卫东;张鑫;贺晓娟;梁俊玺;;胺型离子液体合成反应机理的量子化学[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艳蓬;安太成;赵存元;李桂英;;邻苯二甲酸酯深度氧化降解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A];第十届全国计算(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卢彦霞;王文亮;王渭娜;;CH_3SS+HO_2/DO_2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3 丁万见;方维海;刘若庄;;丙酮酸光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量子化学学术会议暨庆祝徐光宪教授从教六十年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刘瑜;王伯周;葛忠学;李华;;多元曲线分辨结合在线红外研究3-氨基-4-氨基肟基呋咱的合成反应机理[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5 孟文君;王鹏;孟子晖;娄忠良;李清霞;宋红艳;温鸿亮;葛忠学;王伯周;;1,3-二烷基-5,5-二硝基嘧啶烷的合成及其反应机理探讨[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应用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6 张君;蔡政亭;冯大诚;;若干小体系的反应机理及动力学研究[A];第九届全国化学动力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王永;韩克利;;细胞色素P450蛋白酶催化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3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8 谢湖均;;硝酸根还原酶反应机理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A];第十届全国计算(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刘永军;高军;刘成卜;;QM/MM方法在复杂生物体系研究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10 刘畅;赵亚娟;吕娜;王文亮;;2-甲基-2-丁烯酸甲酯与臭氧反应机理的量子化学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3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学进;耦合详细反应机理的非预混富氢燃烧的大涡模拟[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2 张文斌;几类多重键化合物的结构与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李吉来;几类重要卤素原子自由基—分子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张家旭;几种重要自由基与二氧化氮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石国升;含氧自由基和不饱和碳氢化合物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齐艳;直接动力学研究多原子体系的反应机理[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6年
7 王永;细胞色素P450蛋白酶催化下几种典型化学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7年
8 董浩;环境中几类重要的自由基—分子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9 李岱霖;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的效能和选择性以及查尔酮合酶的催化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李来才;大气中臭氧损耗和燃烧过程中污染物间反应机理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洋;甲醇定向转化制苯乙烯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年
2 邹坡;基于五氧化二氮和离子液体绿色硝化体系制备HMX及反应机理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高士珠;吡啶类N-O化合物催化苯甲醛烯丙基化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4 陈艳;密度泛函理论研究后过渡金属催化剂的活性和反应机理[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5 刁玲;羟基自由基和核酸碱基对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D];上海大学;2015年
6 周涛;金催化炔烃加成反应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温州大学;2015年
7 刘琼;Os~+、Al_2O_3~+及Ga-ZSM-5催化CO还原N_2O反应机理的理论计算[D];湖北大学;2012年
8 张碧军;催化量的烷基高价碘在合成α-磺酰氧基酮反应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9 任馗玮;气相中Pd_n~+(n=1-4)活化甲烷分子中C-H键的理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10 温增强;Ru(0001)表面甲醇氧化反应机理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本文编号:16989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1698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