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超声速飞行器边界层外缘参数仿真分析
本文选题:高超声速飞行器 + 比热/比热比 ; 参考:《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6年02期
【摘要】:以高超声速飞行器为研究对象,构建快速准确计算高超声速飞行器无黏边界层外缘参数的计算方法。拟合空气比热、比热比随温度变化曲线,建立空气属性温度划分准则。基于不同空气属性建立高超声速飞行器边界层外缘参数工程与数值计算模型,采用钝双锥模型,对比分析工程估算、无黏数值及有黏数值计算方法的计算结果。结果表明,0°攻角状态下,基于无黏流场的数值计算与工程估算和有黏数值计算的压强最大差值分别为1.19%和2.39%;10°攻角状态下,最大差值分别为5%和50%;从而证明所提出的无黏数值计算方法明显优于工程计算方法,为进一步快速准确计算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热环境奠定了重要基础。
[Abstract]:The hypersonic vehicl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calculation method of constructing rapid and accurate computation of hypersonic inviscid boundary layer edge parameters. The fitting of air specific heat, specific heat ratio with temperature change curve, the establishment of air temperature criterion. Property calculation model of different air properties to establish the hypersonic vehicle outer boundary layer parameters based on numerical and engineering, using blunt double cone model,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engineering estimation, numerical calculations of the inviscid and viscous numerical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0 degree angle of attack, based on numerical calculation and engineering estimation of inviscid and flow field numerical calculation of the maximum difference of pressure viscosity were 1.19% and 2.39%; 10 degree angle of attack, the biggest difference were 5% and 50%; calculation method and proves the inviscid numerical calculation method is better than the project, for the further rapid and accurate calculation of high speed pneumatic device for ultrasonic The thermal environment has laid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作者单位】: 国防科技大学航天科学与工程学院;高超声速冲压发动机技术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406230)
【分类号】:V2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耿艳栋,肖建军;关于空天一体化的初步研究[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2 董维中,高铁锁;带座舱飞船高超声速再入非平衡流场的数值研究[J];空气动力学学报;2002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蒋友娣;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热和表面瞬态温度计算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2 方磊;基于流线跟踪法的气动热工程计算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孟竹喧;胡凡;彭科;张为华;;高超声速飞行器边界层外缘参数仿真分析[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6年02期
2 徐能武;黄长云;;太空威慑:美国战略威慑体系调整与全球战略稳定性[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3 汤一华;陈士橹;徐敏;;未来空天一体化力量的发展方向探讨[J];飞行力学;2012年02期
4 任淑杰;张收运;董龙雷;闫桂荣;;气体模型对再入飞行器气动力热环境影响的数值研究[J];应用力学学报;2011年03期
5 宋笔锋;冯晓强;胡峪;;空天体系对抗下未来战斗机发展的一些思考[J];航空工程进展;2010年02期
6 徐培德;黄思勇;李志猛;;天基动能武器拦截轨道的确定方法研究[J];计算机仿真;2009年06期
7 黄思勇;徐培德;;空间武器平台潜伏轨道分布模型研究[J];航天控制;2007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浩;高超音速钝体头部气动加热和壁板气动热弹性数值计算[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2 支骄杨;航天飞机翼型自适应前缘的外形优化设计[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3 陈悦;飞机燃油系统热负荷计算及热管理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4 唐国庆;高超声速多体分离动态气动加热计算技术[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5 张泰;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轨迹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6 孙伟;真实气体效应影响下的高超声速气动加热计算方法[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7 雷桂林;气动加热环境下的结构热响应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8 任瑞琪;压水核反应堆(PWR)不同形状燃料棒传热的数值计算与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9 罗大雷;高超/超声速飞行器头部激波层红外辐射特性数值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10 贾志强;飞行器气动加热数值与工程结合计算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丁步东;;建设一体化的航空航天作战力量[J];现代军事;2003年11期
2 董维中;气体模型对高超声速再入钝体气动参数计算影响的研究[J];空气动力学学报;2001年02期
3 董维中,乐嘉陵,刘伟雄;驻点壁面催化速率常数确定的研究[J];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2000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吕丽丽;高超声速气动热工程算法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芳;高双林;;乘波技术在高超声速飞行器中的应用[J];国际航空;2007年04期
2 吴宏鑫;孟斌;;高超声速飞行器控制研究综述[J];力学进展;2009年06期
3 蔡亚梅;汪立萍;;美国的高超声速飞行器发展计划及关键技术分析[J];航天制造技术;2010年06期
4 陈洁;潘长鹏;吴进华;顾文锦;;高超声速飞行器非线性建模及开环特性分析[J];飞行力学;2011年03期
5 黄伟;夏智勋;;美国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启示[J];国防科技;2011年03期
6 黄琳;段志生;杨剑影;;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对控制科学的挑战[J];控制理论与应用;2011年10期
7 时建明;王洁;;高超声速飞行器H_∞鲁棒跟踪控制研究[J];战术导弹技术;2012年05期
8 张园园;胡杨;刘志敏;李仁府;;基于Quasi-continuous高阶滑模理论的高超声速飞行器控制[J];飞机设计;2012年03期
9 凡雪灵;陈凯;;高超声速飞行器分离干扰的伴随方法分析[J];指挥控制与仿真;2013年04期
10 李文杰;牛文;张洪娜;王琳;;2013年世界高超声速飞行器发展总结[J];飞航导弹;201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阎超;;未来的飞行器——高超声速飞行器发展展望[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2 严玲玲;李少远;;高超声速飞行器的预测控制和可视化仿真[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D卷[C];2011年
3 姚照辉;鲍文;;高超声速飞行器调节/保护多模式切换控制方法[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庄益夫;陈洁;潘长鹏;;一类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建模及非线性控制[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A卷[C];2011年
5 贺杰;郑德斋;;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特点及关键技术研究[A];第九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航空航天科技创新与长三角经济转型发展分论坛论文集[C];2012年
6 鲍文;姚照辉;常军涛;于达仁;唐井峰;;高超声速飞行器耦合动力学建模问题探讨[A];第二届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会议日程及摘要集[C];2009年
7 鲍文;姚照辉;;高超声速飞行器调节/保护多模式切换控制方法[A];第二届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会议日程及摘要集[C];2009年
8 谭湘敏;易建强;范国梁;;高超声速飞行器飞行特性分析及其控制研究[A];第二届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会议日程及摘要集[C];2009年
9 谭湘敏;易建强;范国梁;;高超声速飞行器滑模自适应控制研究[A];第三届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会议文集[C];2010年
10 孙未蒙;张靖男;郑志强;;高超声速飞行器控制技术的几个增长点[A];中国航空学会控制与应用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徐晖;美国加快高超声速飞行器研制[N];中国航空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陈龙 通讯员 王二强;“高超”:改变未来战争模式的利器[N];中国航天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倩;高超声速飞行器飞行控制系统设计方法与仿真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赵林东;高超声速飞行器建模及巡航跟踪控制技术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王融;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多信息融合自适应容错自主导航技术[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4 李乐尧;高超声速飞行器的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技术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5年
5 葛东明;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鲁棒变增益控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6 张红梅;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建模与控制[D];天津大学;2012年
7 张园园;高超声速飞行器纵向模型的非线性控制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8 刘燕斌;高超声速飞行器建模及其先进飞行控制机理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9 罗世彬;高超声速飞行器机体/发动机一体化及总体多学科设计优化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10 王婕;弹性高超声速飞行器跟踪问题控制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彪;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朱艳明;高超声速飞行器的非线性控制[D];东北大学;2009年
3 黄广;高超声速飞行器残差自调节高精度控制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4 安昊;高超声速飞行器建模及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5 杨铁柱;高超声速飞行器助推分离段轨迹优化与抗扰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6 易芳;高超声速飞行器分时拦截信息处理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7 许昱涵;高超声速飞行器纵向平面制导控制一体化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8 金涛;高超声速飞行器轨迹优化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9 周之;基于光纤光栅传感器的高超声速飞行器结构损伤诊断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10 鲁波;高超声速飞行器高精度/高带宽纵向控制律的基础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7397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1739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