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NIR光谱的固体推进剂代用料混合特性
本文选题:近红外光谱 + 固体推进剂 ; 参考:《固体火箭技术》2016年03期
【摘要】:建立了AOTF近红外光谱仪检测固体推进剂中多固体组分混合的方法,以PVB、MA、Al粉三固体组分在水中的混合为基础,扫描样品得到近红外光谱,经平滑、均值归一化、标准归一化(SNV)、基线校正和一阶、二阶导数预处理后,用偏最小二乘法(PLS)、交互验证建立3种组分的定量校正模型。结果表明,不同预处理方法对结果影响不一,其中使用SNV预处理消除了光谱散射对结果的影响,得到的各组分定量校正模型最优。3种组分中,定量校正模型决定系数均在0.95以上,以MA的模型决定系数最大,为0.991 377,对近红外光谱本身没有特殊吸收的组分Al粉,也得到了很好的定量校正模型,模型决定系数达到0.984 637。3种组分的定量校正模型对未知样品进行预测时,绝对误差均小于1%。因此,可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法对多固体组分的混合进行测试。
[Abstract]:A AOTF near-infrared spectrometer was established to detect the mixing of multi-solid components in solid propellants. Based on the mixing of three solid components in water, the near infrared spectra were obtained by scanning the samples, which were smoothed and normalized by the mean value. After standard normalized SNV, baseline correction and first order and second order derivative pretreatment, partial least square method was used to establish the quantitative calibration model of three compon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different pretreatment methods have different effects on the results, and the effects of spectral scattering on the results are eliminated by using SNV pretreatment. The determination coefficients of quantitative calibration models are all above 0.95, and the determination coefficient of MA model is the largest, which is 0.991. For Al powder, which has no special absorption in NIR spectrum itself, a good quantitative correction model has been obtained. In the prediction of unknown samples, the absolute error is less than 1 when the quantitative calibration model with a determination coefficient of 0.984 637.3 components is used to predict the unknown samples. Therefore, the mixing of multi-solid components can be measured by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作者单位】: 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山西北方兴安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基金】:基础产品创新计划火炸药科研专项、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
【分类号】:V5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宁飞,魏卫;固体推进剂高过载冲击动态力学性能研究[J];火炸药学报;2002年01期
2 张小平;李军;赵孝彬;王晨雪;;固体推进剂危险源的定量评估方法[J];火炸药学报;2007年03期
3 李世鹏;王宁飞;刘云飞;谭惠民;;固体推进剂组分数据库系统的结构设计[J];火炸药学报;2007年04期
4 韩启龙;王煊军;蒋大勇;;报废固体推进剂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2008年06期
5 ;中国固体推进剂生产安全协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二届固体推进剂装药技术研究应用中心技术研讨会召开[J];固体火箭技术;2008年04期
6 李东;黄国臣;周长省;陈雄;;双基固体推进剂裂纹开裂方向的研究[J];弹道学报;2008年03期
7 ;第二届固体推进剂安全技术研讨会暨固体推进剂生产安全协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征文通知〈第一轮〉[J];含能材料;2009年01期
8 李军;;第二届固体推进剂安全技术研讨会暨固体推进剂生产安全协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在湖北襄樊召开[J];含能材料;2009年04期
9 李军;赵孝彬;王晨雪;关红波;程立国;程新丽;王宁;;固体推进剂整形过程工艺安全性的有限元分析[J];火炸药学报;2009年06期
10 刘鹏;严启龙;李军强;;新技术在固体推进剂中的应用[J];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楚华;胡润芝;张淑君;;固体推进剂废药安全销毁技术发展现状[A];中国宇航学会固体火箭推进第22届年会论文集(推进剂分册)[C];2005年
2 王晗;赵凤起;李上文;高红旭;;碳物质在固体推进剂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机理[A];中国宇航学会固体火箭推进第22届年会论文集(推进剂分册)[C];2005年
3 李凤生;丁中建;罗付生;杨毅;刘宏英;;纳米/微米复合粒子对固体推进剂性能的影响[A];中国颗粒学会2002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2年
4 张钢锤;叶定友;乐发仁;南宝江;;固体推进剂与激光作用规律初步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5 王照波;野延年;李丽珍;;固体推进剂摩擦感度测试方法研究探讨[A];中国宇航学会固体火箭推进第22届年会论文集(推进剂分册)[C];2005年
6 赵凤起;;固体推进剂燃烧诊断技术[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41分会:燃料与燃烧化学[C];2014年
7 丁黎;赵凤起;刘子如;李上文;高红旭;仪健华;裴庆;;CL-20与HMX的相互作用[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刘平安;何登军;王革;;铝冰低温固体推进剂燃烧模型研究[A];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分9含能材料及绿色民爆产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4年
9 李彦荣;赵孝彬;王宁;;二茂铁衍生物在固体推进剂燃烧过程中的催化机理研究进展[A];中国化学会第五届全国化学推进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张万生;赵许群;吕飞;王晓东;张涛;;固体推进剂燃烧催化剂研究进展(英文)[A];中国化学会第五届全国化学推进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杨明金;立式捏合机混合釜内固体推进剂药浆混合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朱曙光;固体推进剂火焰温度分布测量[D];清华大学;2003年
3 魏青;高含硼富燃固体推进剂工艺和燃烧性能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3年
4 付一政;固体推进剂和高分子共混物的微观、介观和宏观多尺度模拟研究[D];中北大学;2012年
5 唐根;微结构可控纳米ZnO催化高氯酸铵热分解机理及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6 杜旭杰;唑类含能硝酸盐的热分解动力学及在固体推进剂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4年
7 封锋;固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综合特性预示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丹平;固体推进剂细观力学与本构关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2 赵娜;固体推进剂准静态力学性能预测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3 揭锦亮;含高能量密度化合物固体推进剂的性能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4 陈战斌;固体推进剂火灾灭火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5 于潜;废弃固体推进剂主要组分的分离及回收研究[D];中北大学;2010年
6 陈松;固体推进剂捏合机温度与压力测试系统的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3年
7 韩秀杰;铝—冰固体推进剂燃烧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8 王伟;固体推进剂用氧化剂防吸湿、防结块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9 赵露;多热电偶法固体推进剂燃烧性能测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10 杜江媛;激光辐射下固体推进剂燃烧特性及规律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010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1801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