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敏感器瞬态热分析研究
本文选题:星敏感器 + Workbench ; 参考:《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星敏感器精度的影响因素众多,温度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不仅会影响星敏感器光学系统的光学性能,也会影响它的电子学系统性能,同时温度也是材料热力学性能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为保证星敏感器各部分组件能工作在额定的工作温度区间,需要在实验设计时对其做温度场分布和热控设计研究。在国外星敏感器技术起步早,相关技术都比较成熟,一些公司为了研究星敏感器的热-力学、热-结构等的关系,而专门开发出一些分析设计软件;在国内,也有一些科研工作者对某些特定的相机或星敏感器做过相应的热分析,但都没有形成体系,在相关方面需要有进一步的研究。本文利用有限元法对某一星敏感器进行了瞬态热分析和热控设计研究。本文首先介绍了热力学的基本知识和热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根据有限元基本的原理给出了瞬态发热—导热—辐射问题的微分方程,并对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Workbench的功能特点做了简单介绍。其次,详细介绍了ANSYS Workbench热分析的基本流程,建立了星敏感器的三维模型,对星敏感器的温度场分布情况进行了求解,并对求解结果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再次,介绍了星敏感器热控设计的背景知识,分析了热控设计的边界条件和内部热环境,提出了星敏感器热控设计的目标,分析了星敏感器的热阻网络模型,根据分析提出了四种热控设计方案,对四种方案进行了求解,并根据求解结果做了进一步分析,选择出了最优的热控方案。最后,利用分析获得的数据和软件提供的一些参数标准,对整个分析求解做了正确性评估。
[Abstract]:There are many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precision of star sensor, and temperatur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which will not only affect the optical performance of the optical system of star sensor, but also affect the performance of its electronic system. At the same time, temperature is also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thermodynamic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Therefore, in order to ensure that the components of the star sensor can work in the rated working temperature range,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the temperature field distribution and thermal control design in the experimental design. In foreign countries, the star sensor technology started early, and the related technology is relatively mature. In order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rmal mechanics, thermo-structure and so on, some companies have developed some analysis and design software. Some researchers have also done some thermal analysis on some special cameras or star sensors, but none of them have formed a system, so further research is needed in related fields. In this paper, the transient thermal analysis and thermal control design of a star sensor are studied by finite element method.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basic knowledge of thermodynamics and three basic ways of heat transfer. According to the basic principle of finite element, the differential equation of transient heat conduction radiation problem is given. The functional features of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software ANSYS Workbench are also briefly introduced. Secondly, the basic flow of ANSYS Workbench thermal analysis is introduced in detail, the three-dimensional model of star sensor is established, the temperature field distribution of star sensor is solved, and the result is further analyzed. Thirdly, the background knowledge of thermal control design of star sensor is introduced, the boundary conditions and internal thermal environment of thermal control design are analyzed, the object of thermal control design of star sensor is put forward, and the thermal resistive network model of star sensor is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four kinds of thermal control design schemes are put forward, four schemes are solved, and the optimal thermal control scheme is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further analysis. Finally, the correctness of the whole analysis solution is evaluated by using the data obtained from the analysis and some parameter standards provided by the software.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V448.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宏;影响星敏感器姿态计算精度的因素分析[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04年05期
2 刘垒;张路;郑辛;余凯;葛升民;;星敏感器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7年S2期
3 周建涛;蔡伟;武延鹏;卢欣;;星敏感器空间辐射效应研究[J];宇航学报;2010年01期
4 王洪涛;罗长洲;王渝;赵述芳;;星敏感器模型参数分析及校准方法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5 罗长洲;王杰;邵雷;严俊;王胜男;赵广州;;提高星敏感器数据刷新速率技术研究[J];应用光学;2013年01期
6 秦晓东;元朝鹏;孙晓玉;;天绘一号卫星星敏感器的设计以及特殊要求[J];科技风;2013年05期
7 孙婷;邢飞;尤政;;高精度星敏感器光学系统误差分析[J];光学学报;2013年03期
8 王海涌;赵彦武;周明远;;基于精密时间的星敏感器绝对姿态基准的建立[J];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2013年06期
9 卢欣;武延鹏;钟红军;李春艳;郑然;;星敏感器低频误差分析[J];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2014年02期
10 黄欣;星敏感器光学系统参数的确定[J];航天控制;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莫鑫;;星敏感器故障诊断专家系统[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九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6年
2 刘垒;张路;郑辛;余凯;葛升民;;星敏感器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A];2007年光电探测与制导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汤天瑾;;大视场轻小型星敏感器光学系统设计[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会议手册及文集[C];2009年
4 孙艳六;张国玉;孙向阳;宋可平;张宇;;宽光谱大相对孔径星敏感器光学系统设计[A];2009年先进光学技术及其应用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5 吴峰;沈为民;;轻小型星敏感器光学系统的设计[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6 袁利;李一冰;蒋庆华;;星敏感器在控制系统中的试验方法[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八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5年
7 陈元枝;姜文英;钟建勇;田宏;;星敏感器技术及检测方法[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陈元枝;;星敏感器仿真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廖瑛;刘光明;文援兰;;卫星星敏感器视场建模与仿真研究[A];中国系统仿真学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06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刘恩海;张辉;;小型长寿命星敏感器[A];第十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郭兆炜 李苹洁;创新高地 扬帆再起航[N];中国航天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东;大视场高精度星敏感器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3年
2 何家维;高精度全天时星敏感器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3年
3 江帆;星载一体化快响型空间相机及星敏感器组件的热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6年
4 张华;高精度双视场星敏感器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陈元枝;基于星敏感器的卫星三轴姿态测量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0年
6 郭敬明;基于星敏感器的船姿测量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3年
7 伍雁雄;高精度星敏感器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5年
8 刘海波;基于星敏感器的无陀螺角速度测量新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9 吴峰;自主导航星敏感器关键技术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10 姜亮;高精度星敏感器处理链路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卫;高精度星敏感器结构设计和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0年
2 颜延;星敏感器测控台研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3 张欢;星敏感器光学系统设计及杂散光抑制技术的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5年
4 刘玉明;星敏感器瞬态热分析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5年
5 袁彦红;星敏感器在轨标定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6 程伟宁;宽谱段宽视场星敏感器光学系统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7 李平;星敏感器测角精度改进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8 吴峰;折反式大视场星敏感器光学系统的设计[D];苏州大学;2004年
9 吴子敏;结合二元光学透镜的远心光路型星敏感器镜头设计[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10 郑循江;轻小型高动态星敏感器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8826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1882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