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航空航天论文 >

惯性稳定平台的建模分析与高精度控制

发布时间:2018-05-16 03:36

  本文选题:惯性稳定平台 + 建模分析 ; 参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摘要】:惯性稳定平台(Inertially Stabilized Platform, ISP)又称作陀螺稳定平台(Gyroscope Stabilized Platform, GSP),是飞行器、舰船和车辆等进行惯性导航、制导和测量的核心设备。它能够有效隔离载体扰动并保持平台稳定,使搭载的光学仪器的视轴(Line Of Sight, LOS)保持相对惯性空间的指向,或根据指令对目标物体进行瞄准和跟踪。作为现代军用战机中的关键设备,高精度、超远距离目标识别及实时成像的稳定平台的研制,已成为世界各国军备竞赛的一个关键突破点。在硬件设施已定的情况下,如何从控制策略上提升稳定平台对机体扰动的隔离性能,从而进一步提高稳定精度,是本课题研究的切入点。在惯性稳定平台的伺服系统中,以陀螺仪为核心装置的速度稳定环是整个平台实现隔离机体扰动的关键部分。工程应用中,由于设计成熟和实用性强,速度稳定环中的控制器通常采用PID、超前滞后等线性控制器。这类控制器虽然有不错的精度,却很难进一步地提升性能。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1)稳定平台通常工作在低频低速环境下,线性控制器对非线性摩擦力的抑制有限,使摩擦力成为控制误差中的主导因素;(2)传统控制器在设计时通常依赖被控对象在频域中辨识得到的线性模型,没有考虑未建模部分和系统参数变化造成的影响。基于以上两点原因,以原有控制系统为基础,采取适当的控制策略克服稳定平台的主要误差,进一步提升速度稳定环的隔离度性能,是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本课题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超精密控制与系统联合实验室的合作项目(NO.KD1012210167)。研究对象是具有微弧度量级的军用两轴四框架机载惯性稳定平台。研究目的是提升稳定平台中速度稳定环的隔离度性能,以此为中心进行建模分析和控制器设计等相关研究工作。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点:(1)建立稳定平台中速度稳定环的高精度模型,为后面控制策略的设计奠定基础。首先通过平台中直流力矩电机的动力学方程,建立速度稳定环的机理线性模型,并利用电流环的特性进行简化。通过实际实验数据进行线性模型辨识,观察平台在低频低速工作环境下受到的非线性摩擦力的特征。基于Stribeck摩擦模型,针对平台特点提出两种改进的精细化的摩擦模型,用来描述不同型号稳定平台中的非线性摩擦力矩。将机理推导的线性模型与改进的Stribeck摩擦模型相结合,得到速度稳定环的综合非线性模型。针对该模型的非线性和多参数特征,采用具有全局寻优能力的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 GA)进行参数辨识。对辨识所得的模型在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RMSE)和隔离度两方面性能上进行分析和验证,确定模型的高精度和适用性。并建立速度稳定环在MATLAB中Simulink环境下的仿真系统。(2)基于辨识得到的模型,设计、优化非线性摩擦力的前馈补偿策略,应用到实际的惯性稳定平台中,实现速度稳定环的高精度控制。根据非线性摩擦力模型部分,设计相应的前馈补偿策略,并在仿真平台中实现。针对工程应用中的某些具体因素,对前馈补偿量进行优化设计。然后将前馈补偿策略在调试平台的扰动跟踪系统中进行实际实验,验证该策略的有效性。最后将补偿策略应用到平台实际工作的扰动隔离系统中,通过实际实验进行性能对比分析。(3)在摩擦力前馈补偿的基础上,建立两种直观的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Model Reference Adaptive Control, MRAC)。第一种MRAC是基于连续时间域的状态空间方程,第二种MRAC是基于离散时间域的梯度下降法。在载体扰动跟踪系统的仿真实验中检验两种MRAC的有效性和对非线性摩擦力干扰的抵抗能力。由于在平台实际应用中载体扰动信号不可测,因此根据稳定平台中多框架的运动学方程推导载体扰动观测器。最后将两种MRAC应用在稳定平台的扰动隔离系统中,进行实际实验和性能分析。(4)基于离散时间域重新考虑直接型MRAC在速度稳定环中的设计问题,使控制算法具备规范型。通过模型匹配和条件假设来确定可调控制器的存在性和唯一性,并根据匹配方程推导控制律和参数估计观测方程,得到控制器和自适应律相对独立设计的MRAC规范型结构。选择改进投影算法和渐消记忆递推最小二乘法设计自适应律,并在扰动跟踪系统的仿真实验中验证这两种MRAC的性能。利用控制结构图分析MRAC的稳定性和收敛性条件。将这两种控制器应用在平台实际工作的扰动隔离系统中,进行实验研究和性能分析。最后对本论文中的四种MRAC从原理、结构、仿真实验和实际实验性能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本论文对机载惯性稳定平台的研究方法、实验方法以及相关结论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背景,对高精度惯性稳定平台的建模分析、误差补偿和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等研究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Abstract]:The inertial stabilization platform ( ISP ) is also called gyro stabilization platform ( GSP ) , which is the core equipment for inertial navigation , guidance and measurement of aircraft , ships and vehicles . It can effectively isolate the carrier disturbance and keep the platform stable .
( 2 ) In the design , the traditional controller is usually dependent on the linear model identified by the controlled object in the frequency domain ,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unmodeled part and the system parameter change is not taken into account . The research object is to improve the precision and applicability of the speed stabilizing ring based on the nonlinear and multi - paramete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able platform . The first MRAC is a state space equation based on continuous time domain , and the second MRAC is a gradient descent method based on discrete time domain .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V2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恩伟;刘正士;干方建;;机器人末端臂惯性参数辨识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J];中国机械工程;2006年03期

2 陈俊;李世明;黄慧红;;基于多时段安全监控与数据采集系统量测的线路参数辨识与估计方法[J];供用电;2012年06期

3 潘学萍;高远;金宇清;鞠平;;风电机组驱动系统参数辨识[J];电网技术;2013年07期

4 贺仁睦;郑晓雨;马进;唐永红;;基于轨迹灵敏度的负荷参数辨识范围调整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年13期

5 李云峰;徐殿国;史敬灼;;基于空载启动过程的串励电机参数辨识[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6年08期

6 韩玉兰;芦兴;李昕俊;汪成根;;基于量测数据的发电机参数辨识[J];科技资讯;2007年36期

7 陈雪云,方华京;机器人重力参数辨识新方法[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8年S1期

8 寇蔚,孙丰瑞,杨立;不确定条件下的设备热物性参数辨识[J];激光与红外;2005年04期

9 李永军;马立元;王天辉;赵广宁;;一种新型组合窗及其在模态参数辨识中的应用[J];测试技术学报;2011年05期

10 张良;贾晋峰;宋莉;宋林滔;;考虑分区的电网参数辨识与估计方法[J];陕西电力;2011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刘同栓;许皓;关新平;;基于变结构理论的混沌控制与参数辨识[A];第七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张纪峰;;平均法在ARMAX系统参数辨识中的应用[A];1994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4年

3 王鸿山;张兴;杨淑英;谢震;;基于最小二乘法在线参数辨识的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仿真研究[A];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李想 金挺 黄R,

本文编号:18952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18952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e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