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航空航天论文 >

贫油预混预蒸发燃烧室排放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02 16:51

  本文选题:贫油预混预蒸发 + 燃烧室 ; 参考:《推进技术》2016年04期


【摘要】:提出一种采用直接喷射和部分预混预蒸发(DIPME)混合燃烧技术的中心分级燃烧室,这种DIPME燃烧室具有低工况稳定燃烧,高工况低NOx排放的特征。对采用该燃烧技术的单头部DIPME燃烧室进行LTO循环4个工况(慢车、返场、爬升和起飞)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除慢车工况的燃烧效率接近0.99外,其余工况的燃烧效率均大于0.995;在LTO循环内DIPME燃烧室的CO,UHC和NOx排放均满足CAEP/6排放标准,其中NOx比CAEP/6低60.8%;同采用富油燃烧技术的燃烧室相比,采用该技术的DIPME燃烧室在降低CO和UHC排放上并没有什么优势,但在降低NOx排放上潜力巨大。
[Abstract]:A new type of central staged combustion chamber with direct injection and partial premixed preevaporative dimer combustion technology is proposed. The DIPME combustor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able combustion under low operating conditions and low NOx emission under high operating conditions. The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single head DIPME combustor with this combustion technology is carried out under four conditions of LTO cycle (slow-train, backfield, climb and take-off).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bustion efficiency of DIPME combustor is higher than 0.995except that the combustion efficiency of slow vehicle is close to 0.99, and that the emission of DIPME combustor in LTO cycle meets the standard of CAEP/6 emission, and the combustion efficiency of DIPME combustor is higher than 0.995.In the LTO cycle, the combustion efficiency of DIPME combustor is higher than 0.995. Compared with the combustion chamber with oil-rich combustion technology, the DIPME combustor with this technology has no advantage in reducing CO and UHC emissions, but has great potential in reducing NOx emissions.
【作者单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
【分类号】:V23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祥泰,刘高恩;燃烧室进口高温高压状态下一氧化碳排放特性研究[J];航空动力学报;2000年01期

2 李继保,胡正义;高温升高热容燃烧室设计技术分析[J];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2000年04期

3 李继保,刘大响;局部富油供油扩展燃烧室贫油点火熄火边界研究[J];航空动力学报;2003年02期

4 尚守堂;程明;李锋;张军峰;马宏宇;;低排放长寿命燃烧室关键技术分析[J];航空制造技术;2009年02期

5 谢超;王力军;;新概念燃烧室应用高温空气燃烧技术的数值模拟[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6 张弛;王建臣;覃清钦;杜鹏;姚翔;林宇震;许全宏;;微型燃气轮机乙醇燃烧室点火与熄火试验[J];航空动力学报;2009年09期

7 黎明;吴二平;唐明;;高温升蒸发型双腔燃烧室的设计[J];推进技术;2010年04期

8 李杰;;先进低氮氧化物排放燃烧室技术分析[J];航空科学技术;2010年04期

9 徐华胜;小城;;徐华胜 燃烧室技术专家[J];航空制造技术;2011年05期

10 李杰;;富油燃烧-猝熄-贫油燃烧燃烧室技术分析[J];航空发动机;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史家荣;;短环燃烧室点火和燃烧稳定性能研究[A];探索创新交流--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文集[C];2004年

2 尚守堂;程明;张军峰;李锋;马宏宇;;低排放长寿命燃烧室关键技术分析[A];大型飞机关键技术高层论坛暨中国航空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李飞;余西龙;顾洪斌;李智;林鑫;陈立红;张新宇;;超燃燃烧室气流参数诊断[A];第三届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会议文集[C];2010年

4 郎洪俭;黄勇;郭志辉;;双轴向旋流杯燃烧室主燃区流场特性[A];中国动力工程学会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李杰;;富油燃烧-猝熄-贫油燃烧(RQL)燃烧室技术分析[A];第三届民用飞机先进制造技术及装备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徐华胜;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燃烧室新技术[N];中国航空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榕;湍流燃烧模型在航空发动机燃烧室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2 林庆国;空间轨控发动机高效燃烧室仿真与试验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3 张笔峰;高比冲空间轨控发动机燃烧室用C/SiC复合材料服役特性及其优化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4 王利和;固体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工作过程理论与实验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5 陶欢;固体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工作特性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6 刘欧子;双模态冲压发动机燃烧室碳氢燃料凹槽火焰稳定性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7 程晓军;串联式TBCC超级燃烧室燃烧组织及性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8 金义;高油气比驻涡燃烧室流动与燃烧性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9 李大鹏;煤油双模态冲压发动机燃烧室工作过程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10 毛艳辉;航空燃气轮机涡轮级间燃烧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宇沛;中心稳焰超燃燃烧室流动与混合过程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2 耿毅;贫油直接喷射低排放燃烧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3 徐舟;含导流片及钝体的TVC流动特性的数值模拟[D];南昌航空大学;2015年

4 张龙;旋流贫油喷射驻涡燃烧室的数值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5年

5 黎欢;突扩先进驻涡燃烧室煤油喷雾燃烧数值模拟[D];南昌航空大学;2016年

6 李季;基于某型燃烧室多种冷却方案对比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7 张鑫;涡轮叶间超紧凑燃烧室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8 刘杰才;双级旋流器结构对燃烧室燃烧性能影响规律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9 张俊威;弹用微型涡喷发动机燃烧室初步设计及实验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17年

10 陈欣;30kW级微型燃气轮机燃烧室性能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19694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19694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5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