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涡旋流影响压气机转子性能和稳定性的研究
本文选题:压气机 + 跨声速 ; 参考:《推进技术》2016年04期
【摘要】:为研究对涡旋流影响跨声速轴流压气机性能和稳定性的机理,设计了一种叶片式旋流发生器,并对旋流发生器和跨声速单转子进行了联合数值模拟研究。计算结果表明旋流发生器叶片数越少,对涡强度越低;对涡旋流导致压气机总压比、峰值效率、稳定工作范围和堵塞边界流量减小,失速边界流量增大,对涡强度等于60°时峰值效率和堵塞边界流量分别降低1.11%和2.12%,失速边界流量增加4.17%;对涡中的同向涡导致叶尖进口攻角增加,进口相对马赫数减小;反向涡使叶尖进口攻角降低,进口相对马赫数增大;对涡前缘的轴向速度偏低,造成叶尖进口攻角大幅增加,叶尖泄漏流堵塞严重;由于叶尖泄漏流在叶片前缘溢流导致失稳。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mechanism of vortex flow affecting the performance and stability of transonic axial compressor, a vane swirl generator was designed, and the combined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vortex generator and transonic single rotor was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maller the number of swirl generator blades, the lower the vortex intensity, the smaller the total pressure ratio, the peak efficiency, the stable working range and the blockage boundary flow rate, and the larger the stall boundary flow. When the vortex intensity is equal to 60 掳, the peak efficiency and blocking boundary flow are reduced by 1.11% and 2.12 respectively, the stall boundary flow increases by 4.17%, the angle of attack increases and the relative Mach number of inlet decreases due to the coaxial vortex, and the inlet angle of attack decreases by reverse vortex. The inlet relative Mach number increases, and the axial velocity of the front edge of the vortex is low, which results in the sharp increase of the inlet angle of attack of the tip and the serious clogging of the tip leakage flow, which leads to the instability of the tip leakage flow at the front edge of the blade.
【作者单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江苏省航空动力系统重点实验室;先进航空发动机协同创新中心;
【基金】: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年科技创新基金(NS2014021)
【分类号】:V2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克明,林同骥;轴对称跨声速绕流的凸角流动分析[J];空气动力学学报;1991年04期
2 姜斌;郑群;王松涛;冯国泰;;跨声速风扇的弯、掠三维设计研究[J];航空动力学报;2012年08期
3 吴应湘,郑之初,林同骥;跨声速高雷诺数圆球绕流的实验研究[J];空气动力学学报;1991年04期
4 华耀南,王保国;跨声速叶栅流计算中边界层的影响[J];工程热物理学报;1987年04期
5 徐庆新;跨声速翼身组合体欧拉方程计算[J];空气动力学学报;1995年03期
6 郑大勇,胡骏;跨声速压气机性能计算中的激波损失模型[J];航空发动机;2005年02期
7 郭雪莲;李琳;;亚声速叶片与跨声速叶片的气动阻尼比较[J];推进技术;2010年03期
8 杨薇;;阻尼台对轴流跨声速压气机性能的数值研究[J];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9 马侠,蒋金贵,张绵纯,肖林奎;跨声速翼型上激波/边界层干扰的自适应控制计算[J];空气动力学学报;1993年02期
10 白俊强,华俊,张仲寅;基于欧拉方程的跨声速翼型设计[J];空气动力学学报;199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新福;于志松;王发祥;;超扩段内具有大堵塞度机构时风洞跨声速均匀流场的建立[A];全国低跨超声速空气动力学文集第一卷(2001年)[C];2001年
2 贾区耀;陈农;杨益农;方方;;返回舱跨声速动稳定特性[A];近代空气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黄国宁;谭申刚;;基于修正偶极子格网法的跨声速颤振分析[A];第十届全国空气弹性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程芳;马翔;;某飞机机翼的跨声速颤振特性分析[A];第十届全国空气弹性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李万爱;任玉新;;单级跨声速压气机动静叶轴间距对损失的影响[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陈晓东;张玉伦;王运涛;陈作斌;;“联盟”号返回舱跨声速气动特性数值模拟研究[A];第十届全国计算流体力学会议论文集[C];2000年
7 范召林;徐来武;赵协和;林俊;;关于大飞机跨声速气动力试验研究若干问题的探讨[A];大型飞机关键技术高层论坛暨中国航空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史同承;单鹏;;跨声速压气机动静叶干扰下级性能与叶片型面静压频谱的数值研究[A];中国航空学会第七届动力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9 袁先旭;张涵信;叶友达;谢昱飞;;跨声速翼型颤振非线性Hopf分叉过程数值模拟[A];计算流体力学研究进展——第十一届全国计算流体力学会议论文集[C];2002年
10 孙宇涛;任玉新;符松;;单级跨声速压气机的流动损失分析[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实习生 李蕊 通讯员 李国金 刘冰;中国建成亚洲最大跨声速引射式风洞[N];科技日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傅志峰;跨声速飞行控制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2 刘洋;超跨声速涡轮叶片设计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3 葛正威;跨声速吸气式轴流压气机设计及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7年
,本文编号:20297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2029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