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航空航天论文 >

内并联式TBCC进气道模态转换过程流动特性分析

发布时间:2018-08-03 14:21
【摘要】:针对组合动力(TBCC)进气道模态转换过程中出现的非定常气动现象,采用稳态/非稳态数值模拟方法对相关流动特性及其影响因素与流动机理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由涡轮发动机工作状态向冲压发动机工作模态转换过程中,进气道内出现结尾激波沿流向前后振荡现象,振荡频率约为130 Hz;当冲压流道反压引起的激波未前传至模态转换分流板前时,冲压发动机工作状态对结尾激波振荡不产生影响。在相同的发动机工作状态下,随着模态转换速度的增加,结尾激波振荡频率逐渐增大。文中研究的进气道内结尾激波振荡现象可通过亚声速管道内波的传播理论进行解释和分析。
[Abstract]:In view of the unsteady aerodynamic phenomena in the modal conversion process of the combined power (TBCC) inlet, a steady / unsteady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is used to study the related flow characteristics,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the flow mechanism. The results show that during the transition from the working state of the turbine engine to the working mode of the ramjet, the end shock wave oscillates along the direction of the inlet. The oscillation frequency is about 130 Hz. When the shock wave caused by the back pressure of the ramjet is not transmitted to the mode conversion shunt plate, the working state of the ramjet has no effect on the oscillation of the end shock wave. Under the same engine working condition, the oscillation frequency of the terminal shock wave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mode conversion speed. The phenomenon of shock oscillation at the end of the inlet studied in this paper can be explained and analyzed by the theory of internal wave propagation in a subsonic tube.
【作者单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省航空动力系统重点实验室;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NJ20140021,NJ2015025)
【分类号】:V2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荣伟,刘少永;埋入式进气道设计[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2 陈雄,鞠玉涛;冲压增程弹丸进气道特性分析[J];推进技术;2005年03期

3 贺旭照;乐嘉陵;宋文燕;赵志;;基于轴对称喷管的三维内收缩进气道的设计与初步评估[J];推进技术;2010年02期

4 贺旭照;周正;倪鸿礼;;密切内锥乘波前体进气道一体化设计和性能分析[J];推进技术;2012年04期

5 陈兵;谷良贤;龚春林;;加速型高超飞行器变几何进气道设计分析[J];固体火箭技术;2013年04期

6 顾炎武 ,赵克云 ,沈莹 ,李淑媛;超额定工作进气道的试验研究及其在加速式固冲组合发动机上应用的初步分析[J];推进技术;1985年01期

7 安庆芳;涡轮的重复进气道的试验研究[J];推进技术;1988年05期

8 谭慧俊;;读者之声[J];现代兵器;2000年05期

9 胡秉科;短S形发动机进气道气流主动控制技术[J];国际航空;2001年12期

10 黎明,宋文艳,贺伟;高超声速二维混压式前体/进气道设计方法研究[J];航空动力学报;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岩芳;魏和平;陈林泉;;整体式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进气道设计技术研究[A];中国宇航学会2005年固体火箭推进第22届年会论文集(发动机分册)[C];2005年

2 贺旭照;乐嘉陵;周正;倪鸿礼;;乘波前体进气道的一体化设计方法及性能分析[A];第十五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2年

3 张绍武;关祥东;朱涛;曹程;邹琼芬;;进气道流量系数测量及校准技术研究[A];第九届全国实验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3年

4 高文智;李祝飞;杨基明;;高超声速轴对称进气道构型及流动特性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2年

5 吴颖川;余安远;焦伟;杨大伟;王铁军;;曲面乘波进气道非设计状态性能优化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2年

6 朱宇;李天;;Bump进气道设计研究[A];首届全国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力学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7 王伟;李海龙;李卓;沈火明;;基于FLUENT的某固冲发动机进气道数值模拟[A];四川省力学学会2008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8 张红军;忻贤钧;白葵;沈清;;超声速巡航弹进气道附面层吸除方案设计及试验[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9 岳连捷;徐显坤;叶青;王世芬;陈立红;张新宇;;三面压缩高超进气道附面层抽吸研究[A];第三届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会议文集[C];2010年

10 肖雅彬;岳连捷;张新宇;;利用NURBS中心锥消除马赫盘的内转式进气道设计方法[A];第四届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会议日程及摘要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永洲;马赫数分布可控的高超声速内收缩进气道及其一体化设计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2 田旭昂;吸气式高超飞行器一体化下的进气道设计与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3 董昊;高超声速咽式进气道流场特性和设计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4 潘瑾;超声/高超声速非均匀来流下曲面压缩系统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海龙;某型固冲发动机进气道流场和结构模拟仿真[D];内蒙古工业大学;2007年

2 范进之;隔板构型对多模块二元进气道性能影响的初步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3 孙晓玲;内收缩高超进气道附面层修正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4 杨霖;纤维缠绕复合材料进气道力学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5 陈秋华;喉道顶板可调侧压式进气道初步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6 杨钧;高超声速二维进气道性能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7 蔡乐;Bump进气道的机理与设计规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8 向先宏;基于三维内收缩进气道的高超声速飞行器一体化概念设计[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9 尹智;前体流场对侧压式进气道性能的影响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10 宫建;高超声速脉冲风洞进气道试验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620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21620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a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