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敏感器安装误差的三位置法地面标定方法
[Abstract]:Aiming at the complicated calibration process of calibration model in the calibration process of satellite sensor installation error, a three-position ground calibration method for satellite sensor installation error is proposed. According to the Euler transformation of coordinate system,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installation error of star sensor is constructed, and the ground calibration strategy based on three-axis precision turntable is proposed. By using the least square method and the three-position metho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ability of the calibration results of the three-position method with installation error is nearly 10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least square method. The three-position method also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calibration and testing flow, which has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 for improving the accuracy of star sensor.
【作者单位】: 火箭军工程大学控制工程系;
【分类号】:V249.32+3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莫鑫;;星敏感器故障诊断专家系统[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九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6年
2 刘垒;张路;郑辛;余凯;葛升民;;星敏感器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A];2007年光电探测与制导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汤天瑾;;大视场轻小型星敏感器光学系统设计[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会议手册及文集[C];2009年
4 孙艳六;张国玉;孙向阳;宋可平;张宇;;宽光谱大相对孔径星敏感器光学系统设计[A];2009年先进光学技术及其应用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5 吴峰;沈为民;;轻小型星敏感器光学系统的设计[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6 袁利;李一冰;蒋庆华;;星敏感器在控制系统中的试验方法[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八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5年
7 陈元枝;姜文英;钟建勇;田宏;;星敏感器技术及检测方法[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陈元枝;;星敏感器仿真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廖瑛;刘光明;文援兰;;卫星星敏感器视场建模与仿真研究[A];中国系统仿真学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06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刘恩海;张辉;;小型长寿命星敏感器[A];第十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郭兆炜 李苹洁;创新高地 扬帆再起航[N];中国航天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东;大视场高精度星敏感器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3年
2 何家维;高精度全天时星敏感器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3年
3 江帆;星载一体化快响型空间相机及星敏感器组件的热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6年
4 张华;高精度双视场星敏感器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陈元枝;基于星敏感器的卫星三轴姿态测量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0年
6 郭敬明;基于星敏感器的船姿测量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3年
7 伍雁雄;高精度星敏感器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5年
8 刘海波;基于星敏感器的无陀螺角速度测量新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9 吴峰;自主导航星敏感器关键技术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10 姜亮;高精度星敏感器处理链路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卫;高精度星敏感器结构设计和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0年
2 颜延;星敏感器测控台研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3 张欢;星敏感器光学系统设计及杂散光抑制技术的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5年
4 刘玉明;星敏感器瞬态热分析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5年
5 曹阳;纳型星敏感器新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2016年
6 袁彦红;星敏感器在轨标定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7 程伟宁;宽谱段宽视场星敏感器光学系统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8 李平;星敏感器测角精度改进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9 吴峰;折反式大视场星敏感器光学系统的设计[D];苏州大学;2004年
10 吴子敏;结合二元光学透镜的远心光路型星敏感器镜头设计[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4142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2414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