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航空航天论文 >

基于时序InSAR技术的川西高填方机场设施形变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6 05:30
【摘要】:川西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地跨我国一二级地形台阶,区域内沟壑纵横、山峰林立、地形复杂。虽然我国已经在第一、第二阶梯上建设了大量的公路和铁路(如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但相对于广阔的地理面积而言,现有的交通网络体系还满足不了经济发展和国家战略所需的交通需求。交通的局限使得川西地区的发展严重受限,而机场相对于修建路网既方便又经济的性质,使得机场成为川西发展的“刚需”。与中部和东部地区相比,川西地区机场有着以下特征:首先,为应对机场区域内复杂地貌所带来的高填方、移方;其次,机场所处地区位于环青藏高原地震带所带来的高地震强度和频率;最后,机场建设周期相对较短,因此,大部分地基都包括形变大、强度低、压缩性高、沉降量大和排水固结缓慢等特点,普遍存在工后沉降过大的问题。因此,识别和监测这些机场现有或潜在的形变,以及在地震等载荷作用下的形变是十分重要的。九寨黄龙机场是川西高填方机场的代表。机场建设期间,土石方开挖量达到3.09×10~7m~3,填方量超过2.76×10~7m~3,最大填筑高度达到104m;机场位于川西北高原区三角形断块上,周围存在着岷江断裂、雪山断裂和虎牙断裂这三条断裂带,区域内高烈度地震频发。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地震震中位于距机场206km,而2017年8月8日发生的九寨沟地震震中到机场的距离仅为48km。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能够精确测量地表目标的三维空间位置。它能利用多时相观测提供空间连续、亚厘米级精度的地表形变结果。在本文研究中,基于差分干涉合成孔径雷达(DInSAR)和时序小基线子集(SBAS)InSAR方法,使用JAXA ALOS/PALSAR和ESA/Sentinel-1多时相数据集监测了长时间序列上九寨黄龙机场的形变趋势和特征,以及地震对高填方机场的影响。地震前的一对InSAR影像、地震前后获取的一对InSAR影像以及地震后的一对InSAR影像被用于研究汶川地震和九寨沟地震在机场分别引起的地表形变。采用DInSAR方法,发现在地震后,在机场地表出现明显的沉降,并且发现在沿雷达视线方向机场区域内地表存在六个具有明显差异形变的区域。为了验证由DInSAR方法观测到的形变是否是由地震引起,我们接着使用了SBAS InSAR方法结合多时相SAR影像,监测了九寨黄龙机场长时间序列的形变特征。作为比较,同时将DInSAR和SBAS InSAR方法应用于一座高填方和两座非高填方的参考机场的形变研究中,三座机场在强震后都出了明显的沉降,但在高填方机场中发现了与九寨黄龙机场相似的形变特征,而非高填方机场中并不存在类似的特征。因而确定了地震是造成震后沉降的主要原因,并且结合地质资料,发现机场的差异形变与当地的地质背景相关,明显沉降/抬升区域与填方/移方区域高度契合。
【图文】:

机场,强度图像,遥感影像图,地理位置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与数据准备续发生了 4 次 5~6.5 级地震,导致了一条西北走向地震带的形成,这表明虎牙断裂是一条全新世活动断裂[69]。综上所述,机场区域内具备地震活动地质基础。2008年 5 月 12 日,,四川汶川发生 8.0 级地震,震中至机场的距离为 206km。2017 年 8月 8 日,九寨沟地区发生 7.0 级地震,震中距离机场仅为 48km。

数据集,黄龙,九寨,机场


13寨黄龙机场(a)和双流国际机场(b)所用 ALOS/PALSAR 数据集的时间分布与 2017 年九寨沟地震相关的多时相 Sentinel-1 数据集ntinel-1 是欧洲航天局开展的哥白尼计划中的一个卫星星座,目前,即 Sentinel-1A 和 Sentinel-1B,分别于 2014 年 4 月和 2016 年 4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V35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校明军;;湿陷性黄土地区高填方路基的施工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年30期

2 谢方臣;李昌龙;左学贤;;高填方路基原位水平推剪试验研究[J];公路交通技术;2019年05期

3 程玉林;;公路高填方路基处理工艺实践分析[J];山西建筑;2018年35期

4 任海博;华锋;;高填方路基施工质量控制[J];交通世界;2019年Z1期

5 李照明;;浅谈高填方路基的施工质量控制[J];中国公路;2019年02期

6 王建;;高填方路基施工要点及质量控制措施分析[J];交通世界;2019年07期

7 李党库;;高速公路软基地段高填方路基施工技术研究[J];四川水泥;2019年02期

8 曾耀华;;高填方路基施工质量控制策略[J];建材与装饰;2019年09期

9 郭利娜;;高速公路高填方路基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2019年13期

10 邵会兰;;高速公路软基地段高填方路基施工技术[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蒙;;试析公路高填方路基施工技术与工艺[A];软科学论坛——企业信息与工程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2 杨辉;;特殊地质条件下高填方路基施工质量控制[A];第四届全国地基基础与地下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5年

3 刘文录;;湿陷性黄土高填方路基质量控制与殊路基处理施工方案[A];“决策论坛——企业党建与政工创新工作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6年

4 王春梅;;土石混填高填方路基工后沉降变形规律分析[A];第四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8年

5 张晓浩;钱芳;;高填土路基工程的质量控制探讨[A];2013年2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6 张晓浩;钱芳;;高填土路基工程的质量控制探讨[A];2016年1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6年

7 尤伟军;;隧道洞口下穿高速公路高填方路基施工技术[A];科技与企业——企业科技创新与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6年

8 郑春柳;;北京山区高速公路勘察工作的探讨——以京承高速公路三期工程为例[A];2016年全国工程勘察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2016年

9 顾春艳;王方向;;公路工程路基施工存在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5卷)[C];2011年

10 李辉;康军超;;浅谈高填方路基施工质量控制[A];2015年10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陈仁文;十六局机化处筑成内昆高填方路基[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0年

2 李忠连 张华 本报记者 罗长遵;现代铁军厦蓉高速公路再展雄风[N];经济信息时报;2009年

3 马忠英;青海 科技成果保人员健康和“生命线”畅通[N];中国交通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狄婕 陈渌;“三年决战”频打“环保牌”[N];黑龙江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江耀明;高山峡道变通途[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6年

6 葛运溥;关书敏;四十年建成完善的科学试验体系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全力投入“7918”规划[N];中国交通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吴凯;黄土沟谷区高填方地基变形及稳定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8年

2 谢婉丽;黄土地区高填方加筋土路堤变形与稳定性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3 王睿;山区机场高填方工程填筑速率的力学效应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7年

4 童怀峰;高填方路基加宽后处理技术及变形性状研究[D];郑州大学;2008年

5 资建民;高填方路基快速施工与沉降控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谷复光;吉林省某路段高填方路基沉降分析与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金生吉;高填方多级挡土墙路基沉降规律与稳定性数值模拟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汉傜;基于时序InSAR技术的川西高填方机场设施形变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2 黄小波;现浇泡沫轻质土在柳南高速改扩建高填方路基的应用研究[D];广州大学;2018年

3 陈泽南;高填方路基下流变性黏土地基的沉降变形研究[D];贵州大学;2018年

4 付理想;高填方碎石土边坡渗流特征及稳定性分析[D];江苏科技大学;2018年

5 张雷;高填方路堤沉降预估模型对比分析[D];湖北工业大学;2017年

6 李小雷;铁路站场高填方路基沉降分析与控制[D];西南交通大学;2017年

7 李丙银;高速公路高填方路基加宽不协调变形控制的关键技术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3年

8 蔡文霄;高填方路基工后沉降监测及预测对比分析[D];兰州理工大学;2017年

9 刘光辉;高填方路基智能沉降预测及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向烨;基于行车舒适性的高填方路基差异沉降指标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160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26160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2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