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公司涡轮后盖组件加工质量改进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9 00:41
【摘要】:航空工业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代表,对于航空零、组件加工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极高的技术和质量要求。因此,如何提高航空零、组件加工质量成为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L公司是国内第一家航空发动机制造企业,主要生产的产品为军用涡轮发动机和燃气轮机两大类,为了达到出厂合格率100%的要求,L公司将提高产品加工质量作为首要目标。本文选取L公司的涡轮产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涡轮产品加工质量数据分析,后盖组件基准面A平面度不达标是加工质量不合格的主要问题。针对此问题,本文从加工过程质量以及加工质量控制方法两个方面进行优化改进。首先,在加工过程质量中,针对机械加工参数导致的后盖组件基准面A平面度技术要求不达标的问题,通过设计多因素正交试验,分析各因素影响程度的主次顺序以及确定最优工艺加工参数组合,并进行验证。工序6—精车大端后盖组件基准面A平面度加工质量明显得到改善;针对夹具导致的后盖组件基准面A平面度技术要求不达标的问题,结合后盖组件的结构特点,对夹具定位分析以及对夹紧装置确定,设计专用夹具建立三维模型,对夹具进行静力学以及模态分析证明夹具设计符合加工技术要求,并进行验证。工序8—铣槽后盖组件基准面A平面度加工质量改进效果明显。其次,在加工质量控制方法中,为了提高后盖组件的加工质量检测的灵敏度及加工质量控制方法的适用性。本文通过对休哈特单值移动极差控制图,累积和控制图以及指数加权移动平均控制图的应用分析,得出累积和控制图计算较为简单便于实现,对加工质量检测数据具有更加灵敏的反馈能力并发出预警,及时发现加工异常的出现。经过上述对加工过程质量改进以及对加工控制方法优化方案的实施后,对后盖组件的合格率前后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后盖组件的合格率提升了18.83%。通过对后盖组件的加工过程质量以及加工质量控制方法的改进有效解决了后盖组件平面度不达标的问题。同时,本文对加工质量问题分析方式,提出的诊断方法和采用的解决措施,同样也可以给同类型制造企业提供参考。
【图文】:
2 涡轮后盖组件加工质量问题分析量问题分析机是由压气机、燃烧室和涡轮三个核心部件及进气装置、备比如燃油调节器、起动装置等组成的。其中,压气机、所说的“核心机”。涡轮的主要功能是将燃气的内能转换压气机(风扇)、螺旋桨、旋翼(尾桨)等。产品个别零、组件加工质量问题极为突出,,与合格率 98%单元体的加工效率,因此需要通过大量的统计数据对涡轮量因素的关键点。涡轮主要零部件如图 2.1 所示。
图 2.2 涡轮主要零部件不合格品数及累计占比 可知产品序号 8(即后盖组件)的不合格品数是在涡轮主要零,达到不合格品总数的 42.11%。上分析可知后盖组件是影响涡轮整体质量的关键点,本文在下析,对后盖组件存在的加工质量问题提出改进措施。组件工艺流程及加工质量问题分析如图 2.3)是涡轮主要部件之一,由前后安装边、空心双层内罩壁、两种薄壁空心管等五种组件采取氩弧焊焊接而成。008 3 5 7 11 1 2 10 4 6 9品序号不合格数量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V268.7
本文编号:2620048
【图文】:
2 涡轮后盖组件加工质量问题分析量问题分析机是由压气机、燃烧室和涡轮三个核心部件及进气装置、备比如燃油调节器、起动装置等组成的。其中,压气机、所说的“核心机”。涡轮的主要功能是将燃气的内能转换压气机(风扇)、螺旋桨、旋翼(尾桨)等。产品个别零、组件加工质量问题极为突出,,与合格率 98%单元体的加工效率,因此需要通过大量的统计数据对涡轮量因素的关键点。涡轮主要零部件如图 2.1 所示。
图 2.2 涡轮主要零部件不合格品数及累计占比 可知产品序号 8(即后盖组件)的不合格品数是在涡轮主要零,达到不合格品总数的 42.11%。上分析可知后盖组件是影响涡轮整体质量的关键点,本文在下析,对后盖组件存在的加工质量问题提出改进措施。组件工艺流程及加工质量问题分析如图 2.3)是涡轮主要部件之一,由前后安装边、空心双层内罩壁、两种薄壁空心管等五种组件采取氩弧焊焊接而成。008 3 5 7 11 1 2 10 4 6 9品序号不合格数量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V268.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灵雪;王志远;李艳婷;潘尔顺;;联合监控均值和方差的累积和控制图优化设计[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4年06期
2 姚胜南;刘小娟;;偏心零件的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4年11期
3 林水燕;杜世昌;;汽车金属油箱缝焊生产中的质量改进[J];焊接技术;2014年09期
4 吕永卫;巴利伟;;基于精益六西格玛的质量管理改进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4年02期
5 李帅;何曙光;;基于数据深度的EWMA控制图方法研究[J];标准科学;2014年01期
6 张亚民;李占锋;丁俊健;;薄圆盘类工件车床加工专用夹具的设计与应用[J];机床与液压;2013年22期
7 闫盖;郑燕萍;张文彦;何镇罡;;基于正交试验的板料冲压成形工艺参数优化[J];热加工工艺;2013年17期
8 徐征;王继章;吕治斌;刘军山;王林刚;;工艺参数对平板微小器件注塑翘曲的影响[J];光学精密工程;2013年07期
9 潘飞;李益兵;;基于精益六西格玛的ERP质量管理系统研究与设计[J];机械工程师;2012年06期
10 赵煦;余开朝;;基于中小批量制造的SPC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12年03期
本文编号:26200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2620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