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测量的薄壁舱体零件加工余量适应性分配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V46
【图文】:
图 1. 1 三维测量技术方法分类12]对接触式测量测量效率低、测量对象要求高等不足,非接触式测量得到了快速发量主要基于磁学13]、光学14]、声学15]等领域中的基本原理,将一定的物理模拟算法转化为被测物体表面的坐标,具有测量速度快、效率高、测量范围广、不受非接触式测量方法中基于光学测量的方法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常见的有激光三法、投影光栅法、图像分析法等。近年来,基于计算机视觉的非接触测量发展迅为基础,结合计算机图形学、图像处理技术以及计算机视觉等技术来从二维图像的三维信息,可分为单目测量,双目测量以及多目测量,其中德国 17]流动式光学立体视觉测量系统是经典的双目测量设备,如图 1.3 所示,它将特投射到被测物体表面,然后两个 相机对光栅干涉条纹自动拍摄,接着由测进行计算处理,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取被测物体表面的点云数据,大大提高了使用方便,不受地形限制,可以随意移动。非接触式测量中,按照光源的不测量方式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形式。被动式方法是指测量传感器不主动向被束,而是直接利用物体表面反射的自然光来获取物体三维信息。这种方法测得的较低,通常情况只能得到一个比较模糊的信息。相对于被动式三维传感器而言,
图 1. 2 三坐标测量机 图 1. 3 视觉测量系统随着传感器技术的不断发展,测量的方式不断进步,从传统的离线式测量融入到生产加程中,实现了在机测量( n achine easurement, )18]。在机测量指在某一道加序完成后直接在机对零件的尺寸进行测量,不需要在各道工序间进行离线测量,这不仅缩加工耗时,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而且还可以避免重复装夹误差导致的零件加工精度不高。所谓在机测量,就是以机床或者机器人等为运动载体,并将传感器安装在机床上,通过运动实现零件的测量。这种测量方式的最大优点就是灵活性和便携性,是三维数字化测量键技术之一。学者针对在机测量展开了大量研究。 ae 等19]开发了一种基于 模型的触式激光位移传感器的在机测量系统,用于测量和评估数控加工后的加工表面,并可以集开放式的数控系统中。 ao 等20]开发了具有多点光束的光学二维斜率传感器,该传感器使柱面透镜可以有效消除圆柱表面曲率的影响,并通过将二维激光传感器安装在超精密金刚床上,实现了具有大面积正弦微结构的圆柱形表面的在机测量。 iu 等21]针对航空中的大壁零件实现了集成在机激光线扫描测量和数控加工有效结合的高效可靠的制造策略。该集程包括相关约束分析、在机测量、加工目标表面的重构和数控加工。并以火箭发动机的喷行了实验,验证了该策略的有效性,并可以提高大型薄壁零件的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振华;;加工余量对加工精度的影响[J];江苏船舶;2018年02期
2 王立新,孙友昌;论皮革服装加工余量的科学选定[J];中国皮革;1996年12期
3 钟凯年;;超高及缺少装夹余量工件的简易装夹法[J];电加工;1987年04期
4 费经国;朱惠民;;数控镗扩刀[J];机械制造;1987年06期
5 程永昌;;介绍一种简易活动马架[J];锻压技术;1987年06期
6 任自培;减少212缸套的加工余量[J];内燃机配件;1988年02期
7 杨伟;试谈提高锻件精度诸问题[J];锻压机械;1988年01期
8 思筑;带槽车刀[J];工具技术;1989年09期
9 石柱;;想想看[J];机械工人热加工技术资料;1978年05期
10 朱达新;;加工余量对孔轴类零件加工精度的影响分析[J];装备机械;201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罗明;;基于薄壁件刚度分布的加工余量逆向设计方法[A];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下)[C];2018年
2 鲍均;朱增伟;王登勇;王宁峰;;旋印电解加工凸台成形仿真研究[A];2014年全国电化学加工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3 王亮;王明宇;;离心铸造柴油机缸套内孔加工余量控制[A];第十二届全国铸造年会暨2011中国铸造活动周论文集[C];2011年
4 李沛霖;颜卫亨;;钢板剪切尺寸偏差的分析与研究[A];庆贺刘锡良教授执教六十周年暨第十一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李国祥;;在线加工测量用控制仪器的研制[A];2011年河南省先进制造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北京清华京渝天河软件公司 李颖;CAPP是工艺快速反应的核心[N];中国机电日报;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韩杰龙;基于测量的薄壁舱体零件加工余量适应性分配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年
2 温钊;基于实测毛坯的螺旋桨加工余量及进给参数优化[D];重庆理工大学;2018年
3 李欢;基于实物测量的复杂毛坯加工余量优化分配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4 李相标;基于几何特征的加工余量优化及仿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5 任韶萱;CAPP系统设计理论与技术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5年
6 胡忠;SW25~x40~xⅠ直角棱镜高效加工工艺[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7 徐金亭;数字化加工与检测中的最佳适配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8 郑海生;复杂曲面抛光工艺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9 刘孝龙;自由曲面匹配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7357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2735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