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航空航天论文 >

基于时差的卫星定轨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6 09:09
【摘要】:卫星定轨技术研究一直都是航天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在导航定位、卫星控制等众多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卫星定轨技术大部分都为光学、干涉测角和GPS辅助定轨等,而通过地面站直接对卫星进行无源定轨的方法较为局限,值得进一步研究。同时,同步轨道卫星距离地球表面较远,它的运动受各种摄动力的影响,定轨精度难以保证。本文就提出了一种基于时差的卫星定轨方案,仅需要依靠3个地面站测量的时差数据就能确定同步轨道卫星初轨,该方案主要通过构建卫星轨道方程把3站时差的欠定问题补充完整,仿真实验表明定轨误差在百米级别。本文研究的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点:1.研究天体运动中常见的时间系统和坐标系统,编程实现了IAU1980标准下的参考系转换过程并验证其中的转换误差。研究了由天体动力学原理推导出的卫星六个轨道根数,以此实现了各种不同的卫星轨道模型,通过对各种轨道的对比实验选取了适合卫星定轨中使用的卫星轨道模型。2.推导出了时差方程关于卫星轨道根数的CRB界求解公式,并使用CRB界变换引理把该CRB界转换为卫星位置的CRB界。接着通过仿真实验讨论了地面站个数、卫星轨道模型、时差噪声强度、积累时长和数据间隔对卫星定轨CRB界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3.推导了牛顿法对时差方程组的求解公式,并改进了时差方程组以减小模型误差对轨道根数求解结果的影响,最终提出了一种可实现的卫星定轨方案。该方案主要包括初值确定、根数解算、轨道拟合、参数更新这四个步骤。通过求解轨道根数估计值的RMSE验证牛顿法对它们解算的准确度,再利用定轨方案对卫星不同的轨道数据进行拟合,并修改不同的实验条件确定了该方案的拟合误差符合定轨需求。4.针对同步轨道卫星在定轨过程中存在的多个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避免了求解轨道半长轴时带入信息矩阵的奇异性;调整了搜索对象来消除近圆轨道产生的近地点模糊的问题;使用时间积累提高了方程组方程数;通过对观测数据进行重叠时间处理,解决了拟合轨道中可能出现的发散问题。5.为卫星定轨算法编写了可视化的用户界面。该界面简化了用户的操作,方便快捷地对卫星进行定轨解算。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V412.41;V52
【图文】:

卫星轨道


近地点幅角(Argument of Perigee)偏近点角( Eccentric Anomaly ) a ,e确定了轨道椭圆的大小和轨道椭圆的形状,而 i , 和 是轨道平参数和轨道椭圆的方向参数。i是赤道面与轨道平面的交角,当它大于从北往南观察是沿顺时针运动的, 是从春分点到升交点的交角,从逆时针方向为正方向,这两个根数决定了卫星轨道平面的方位情况;方向的极角,一般指以卫星运动方向为正方向,从升交点到近地点的个轨道根数为卫星经过近地点的时刻pt ,但它通常是被三种近点角分别为真近点角 (或 f )、平近点角M 和偏近点角E 。真近点角 星的向径从近地点起沿轨道运动方向扫过的角度,而常用的平近点角 E 都是为了方便描述卫星运动位置所构建的辅助角度,它们可以向相互转换, ( ) sinpM n t t E e E。三种近点角都随 t 而变化,以它们又被称为时间根数。我们后面所采用的卫星六个轨道根数大 , , , , )Te i E,如有其它含义会做出解释。为了方便理解,图 2-3 卫中标注出了各个轨道根数在实际情况中的具体表示[31]。

界面图,卫星定轨,界面,显示面板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搜索范围及搜索间隔。(c)模块包括数据操作部分和显示面板,其中数据操作部分主要是用于修改定轨过程中的一些参量,包括时差噪声,积累时长,拟合数据时长,数据间隔时长;在显示面板中罗列出了各个解算参量的值以及地面站的设置情况,并且在每次操作后都会显示出该操作的运行状态以及运行结果,方便用户判断当前状况;在显示面板下方便是操作按钮,包括站址坐标设置,初值搜索,拟合轨道,数据保存。而对于站址坐标设置,会弹出另一个界面进行单独操作,如图 4-10所示。

界面图,站址,坐标,界面


站址坐标设置界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沐俊山;刘冰;薛国虎;戴正旭;;基于测量船的实时定轨改进方法[J];电讯技术;2013年02期

2 茅永兴;朱伟康;倪晓秋;陈嘉鸿;黄凯;;航天器入轨段测轨数据误差特性及定轨结果分析[J];航天控制;2010年06期

3 赵德勇;潘晓刚;周海银;王正明;;基于联合定轨策略的星间相对测量自主定轨亏秩问题的改进[J];宇航学报;2006年02期

4 李果;;用卫星对卫星进行多普勒测量实现星上定轨的方法[J];航天控制;1987年01期

5 许其凤;;精密定位对GPS卫星轨道的精度要求及局部地区GPS卫星定轨[J];天文学报;1987年03期

6 黎罗罗;;一类多点定轨问题中小干扰项的估计[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3期

7 许其凤,张素丽;模糊参数整数约束的GPS卫星定轨与轨道改进定位[J];测绘学报;1989年01期

8 朱文耀,冯初刚,张华,膝展明;中国SLR网独立测定ERP和定轨的精度估计[J];测绘学报;1989年04期

9 施俊杰;龚柏春;李爽;白艳萍;李欣;;微小卫星临近操作仅测距初始相对定轨解析方法[J];宇航学报;2018年08期

10 乔晶;陈武;;星载加速度计增强北斗自主定轨性能[J];测绘学报;2016年S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率;曹建峰;毛田;李勰;李黎;;电离层对月球探测影响的定轨实验[A];S14 空间天气地基监测与数值模拟[C];2012年

2 刘基余;;航天器定轨的新进展与建议[A];中国航海学会船舶机电与通信导航专业委员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通信导航分册)[C];2002年

3 秦显平;杨元喜;焦文海;王刚;吴显兵;;两种观测技术综合定轨的初步探讨[A];全国测绘与地理信息技术研讨交流会专辑[C];2003年

4 苏牡丹;郑勇;杜兰;;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及其定轨方式[A];中国测绘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孙明国;;空间目标两种观测技术联合定轨及应用[A];中国天文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7年

6 赵春梅;程鹏飞;;基于伪随机脉冲估计的简化动力学卫星定轨方法[A];中国测绘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刘基余;;“嫦娥”卫星绕月飞行的星载激光定轨法[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刘利生;刘元;;伪距和载波相位测量数据融合精确定轨方法[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九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6年

9 龚晓颖;李征航;张卫星;屈小川;;导航卫星星地联合定轨研究[A];中国测绘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常敏;徐波;周建华;;改进粒子滤波算法在导航卫星自主定轨中的应用[A];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张颖;“海洋二号”卫星完成对地定向[N];中国海洋报;2011年

2 姜宁 祁登峰 本报记者 李艳;怎样“算计”九天外?[N];科技日报;2016年

3 祁登峰 姜宁 本报记者 李艳;牵引“天神”靠五项关键技术[N];科技日报;2016年

4 刘基余;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对我国测绘业的影响[N];中国测绘报;2004年

5 记者 耿挺;上海智慧为嫦娥二号保驾护航[N];上海科技报;2010年

6 首席记者 乔思伟;测量:命中注定的“严”与“实”[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5年

7 记者 周洁 通讯员 袁任新 高志轩;为河北立法事业把向定轨[N];河北日报;2018年

8 记者 陈立 特约记者 姜宁;“嫦娥二号”完成首次近月制动成功绕月[N];中国航天报;2010年

9 记者 赵永新;嫦娥二号卫星成功发射[N];人民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鑫冉;基于进化计算的极短弧定轨方法[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2 李木子;基于地面遥感图像的卫星自主定轨方法研究[D];南京大学;2018年

3 杨霞;低轨卫星编队星载GPS相对定轨理论及应用[D];武汉大学;2014年

4 赵德勇;卫星联合定轨的参数化信息融合技术及应用[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5 郑作亚;GPS数据预处理和星载GPS运动学定轨研究及其软件实现[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天文台);2005年

6 曾旭平;导航卫星自主定轨研究及模拟结果[D];武汉大学;2004年

7 姚宜斌;GPS精密定位定轨后处理算法与实现[D];武汉大学;2004年

8 吴江飞;星载GPS卫星定轨中若干问题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天文台);2006年

9 刘红新;CHAMP卫星定轨方法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10 王甫红;星载GPS自主定轨理论及其软件实现[D];武汉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枫俊;基于时差的卫星定轨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2 温旭峰;星间链路条件下的北斗钟差观测与自主定轨策略研究[D];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2018年

3 陈帅;基于星间相对测量的双星系统自主定轨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4 林魁;卫星多普勒测量实时定轨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5 宋诗谦;基于导航星座星间链路的GEO卫星自主定轨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6 李灏霖;融合激光微波星间观测的导航星座自主定轨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8年

7 肖振国;联合星间星地观测的导航星座定轨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8 张莉娜;基于X射线脉冲星的航天器定轨仿真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8年

9 曹炳强;GPS/BDS卫星长弧段定轨技术研究与实现[D];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2017年

10 苏天祥;基于锚固站的导航星座自主定轨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705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27705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9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