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航空航天论文 >

双反作用飞轮电机力矩控制与分配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31 10:19
【摘要】:航天器的姿态控制系统是航天器可以根据指令完成姿态任务的核心,直接决定航天器的抗干扰性及姿态控制精度。反作用飞轮工质消耗少、精度高、机构简单、可靠性高,是航天器姿态控制系统中常用的执行机构。为了能够通过反作用飞轮变速旋转提供的反作用力矩控制航天器姿态变换,需要采用合理的飞轮构型及其控制系统,设计其控制律和电机控制分配算法,实现电机力矩指令分配,提升控制效果。由于飞轮电机为小电感无刷直流电机,为了解决其相电流断续情况,需对电路结构进行改进并进行控制参数设计,增加系统可靠性。本文选用正交双反作用飞轮构型,通过将三轴姿态控制系统解构,转变为单轴双飞轮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分析双反作用飞轮构型特点、工作原理和优势,选择正交双反作用飞轮构型作为姿态控制系统飞轮构型。将三轴双飞轮姿态控制问题解构为单轴双反作用飞轮组力矩控制问题,得到双反作用飞轮姿态控制系统框图。对单轴双飞轮组进行飞轮组姿态控制律设计。分析传统PD控制和滑模变结构控制原理,分别设计了两种控制律对双反作用飞轮电机组进行控制。分析比较各控制律参数对系统的影响,比较两种控制律的姿态控制效果。依据位置控制及参数适应性要求,选用滑模变结构控制作为双反作用飞轮控制系统的控制律。设计合理电机控制力矩分配算法,解决有冗余配置的单轴双飞轮组构型的控制分配问题。针对飞轮姿态控制系统过零及饱和问题,结合动态分配理论进行控制分配策略设计。保证力矩变化平缓、精度高的同时,在理想转速范围内输出指令力矩。通过增加反馈环节优化闭环力矩控制分配策略,使各飞轮的力矩指令分配到执行机构,确保执行效果,提高系统稳定性、控制精度及可靠性,减小安装偏差影响。反作用飞轮电机为小电感无刷直流电机,本文提出新型的三电平直流调压电路及三相逆变电路相结合的电路结构,避免电流断续现象,减小转矩脉动。设计电机针对力矩指令所采用的控制系统结构,采用外环为速率回路、内环为电流回路的速率反馈力矩模式控制方案。实现期望力矩实时跟踪和内部干扰力矩的抑制。为了验证双反作用飞轮构型和姿态控制律、控制分配算法、驱动电路的合理性及可行性,搭建实验平台进行验证实验。设计单轴双反作用飞轮电机实验平台实现位置控制,保证各飞轮不存在转速过零及饱和现象。通过实验平台电机转速和系统响应情况验证所提出的构型、控制律、控制分配算法和驱动电路的有效性。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V448.22
【图文】:

框图,仿真结果,角速度测量,陀螺仪测量


三轴姿态控制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健;刘昆;冯昱澍;;磁悬浮反作用飞轮高精度力矩控制[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7年03期

2 包晗;武俊峰;吴一辉;;反作用飞轮的可靠性研究[J];微电机;2014年12期

3 全春楼;宁蜀悦;;一种新型反作用飞轮的设计与仿真[J];航天制造技术;2017年05期

4 金梁;;三轴稳定卫星斜装反作用飞轮控制器设计[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1984年02期

5 王洁琼;房建成;刘刚;;高精度磁悬浮反作用飞轮自适应神经网络控制[J];系统仿真学报;2008年01期

6 韩邦成;张姝娜;房建成;赵丽滨;;磁悬浮反作用飞轮系统模态分析及试验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8年03期

7 周兆勇;漆亚梅;孔翔;李铁才;;卫星反作用飞轮总线化驱动及可重构性[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10年02期

8 房建成;王志强;刘刚;;磁悬浮反作用飞轮速率模式非线性协同控制方法[J];航空学报;2009年10期

9 朱娜;刘刚;王志强;;一种基于多霍尔的磁悬浮反作用飞轮速率模式控制方法[J];航天控制;2010年04期

10 何琳琳;窦满锋;;高空气球吊篮方位控制系统的反作用飞轮控制模式[J];微特电机;2006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林世昌;;气象卫星反作用飞轮整机的电子束焊接——兼三论影响电子束焊接质量的工艺因素[A];2006全国荷电粒子源、粒子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周新秀;房建成;刘刚;;磁悬浮反作用飞轮低速高精度控制[A];2008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进展大会论文集(Ⅰ)[C];2008年

3 金磊;徐世杰;;利用变惯量反作用飞轮的小卫星快速姿态机动控制研究[A];全国第十二届空间及运动体控制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武俊峰;李胤;王辉;;小卫星用飞轮电机端面漏磁产生的涡流损耗分析[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2013年空间光学与机电技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霞;反作用飞轮非理想电磁力矩抑制及其测量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罗青;航天器飞轮系统微振动特性及隔振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3 韩宇;执行器故障情况下的航天器姿态容错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悦;双反作用飞轮电机力矩控制与分配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2 包晗;反作用飞轮的可靠性分析及容错设计[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4年

3 张众正;批量反作用飞轮的力矩优化分配策略与容错控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4 赵万良;高精度高稳定度反作用飞轮设计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5 段晨阳;小卫星反作用飞轮与磁力矩器联合姿态控制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6 张平;反作用飞轮驱动控制系统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7 马星宇;基于反作用飞轮和磁力矩器的卫星姿态控制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8 龚铁裕;反作用飞轮控制方案及其稀土永磁电机变结构控制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9 朱红柳;飞轮电机的电磁场分析与力矩控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10 李振;轮式跳跃机器人设计及其弹跳性能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7763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27763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2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