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狭窄区域下多无人机协同飞行控制
【学位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V279;V249.1
【部分图文】: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无人机(UnmannedAerialVehicle,UAV)是指由动力驱动、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进行操纵的无人驾驶飞行器,相比于传统的有人驾驶飞机,无人驾驶飞机具有体积小、质量轻、机动性好等显著优点,无人机不需要驾驶员的这一特点不仅避免了人员伤亡风险,还降低了飞机结构设计的要求[1]。随着国内外无人机相关技术的发展,无人机在尺寸、外形、质量、航程、任务执行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改进,在军用和民用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无人机被广泛应用于军事作战、消防救援、农业植保、地理测绘和影视拍摄等方面[2]。近几十年,无人机发展迅猛,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学者投入到无人机相关技术的研究中。如 2003 年的伊拉克战争中,出现的“全球鹰”、“沙漠鹰”等无人机,在作战侦察和搜索、精准打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13年美国研制的世界首架 X-47B 无人机从 “乔治 布什号”航母上成功弹射起飞,该无人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架完全电脑操纵、不需人工干预的喷气式无人机;2017 年中国自主研制的“翼龙II”无人机完成首飞,“翼龙 II”无人机有着体积轻盈、长航时、查打兼备和用途广泛等特点,性能达到国际无人机领域的先进水平。图 1.1(a)为 X-47B 无人机,图 1.1(b)是我国“翼龙II”无人机。目前,单架无人机的飞行控制技术研究已较为成熟。
术研发强国的研究热点。世界各国众多研究机构和学者专家对多无人机编队涉及的子技术展开了相关研究,这些研究大多集中在无人机编队队形构建、协同控制及编队系统抗干扰方面,提出了许多可行的控制方法,在理论和工程应用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和突破。在理论方面,美国是开展无人机协同编队技术研究最早的国家,早在 20 世纪初,美国便首次将无人机编队飞行的研究计划(AFF 计划),列入到美国国家航天局于 1999 年启动的“革命性概念计划”中,该计划主要包括美国国家航天局认为能够使军事领域发生革命性变化的一些创新性研究课题[7]。国内的无人机编队技术研究起步较晚,但国内在无人机编队飞行方面的理论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和进展,近年来国内众多学者在 Control and Dynamics、Journal of Aeronautics 等著名期刊上发表了大量与多无人机编队相关的文章,这些研究都极大地推动了无人机编队技术的发展。在工程方面,2012 年美国研制的两架新型“全球鹰”无人机在 20000 米高的太平洋上空成功完成了空中加油实验,如图 1.3(a)所示,此实验的成功,预示着将来无人机编队势必会在战场上异军突起。2015 年 1 月,中国自主研制的两架“翼龙”无人机进行了首次编队飞行。如图 1.3(b)所示,两架无人机顺次起飞,实现了无人机编队操纵系统智能化,在不需要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完成了试飞实验,通过此试飞实验,向全世界展示了我国无人机编队技术水平和军事技术水平的提升。
队协同控制问题提供必要的帮助。在气候方面,高原山区平均海拔在 4000m以上,在海拔较高的地区,空气稀薄和气压较低,导致天气情况不稳定,会经常出现大风、低温等天气状况;在地形方面,高原山区到处遍布着山峰,无人机航线沿途山势陡峭,部分山峰高度相对山谷达到了上千米,山峰之间距离较小,平坦区域较为狭窄[47]。经统计,一年中高原地区低云日数居多,其高度一般在相对地面 1000m至 1500m的范围,通常这些区域容易降雨或降雪。每年的冬季和春季,由于温度变化率的升高,高原地区会出现较为频繁的大风天气,风向和风速变化也较为明显,受到地理和地貌特征的影响,还会出现一定的风场乱流现象。记录数据表明,高原地区的地面风速最高可达到 10 m /s,相比之下,高空风速更大,在相高 1000m的位置,风速最高可达 20 m /s,主要的风场方向为西北方向。此外,在连续山脉附近会存在扰动气流,这种扰动气流的强度和不同时间段的气温、风速大小、风场方向以及山脉的分布特点有着直接联系。这种复杂的风场和气流,会对无人机的飞行安全和协同稳定性带来一定的隐患。一年中的大多数时间,高原地区的气温都在0 C 以下,高海拔地区气温较低,气压较大,发动机推力大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海拔越高的大气层,空气越稀薄,发动机推力可能无法提供使无人机平稳飞行的能力,这就给无人机的飞行高度造成了很大限制。图 2.1(a)为青藏高原地区飞行试验时起飞阵地实景图,图 2.1(b)为无人机巡航区域实景。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湛;王江东;杨宏伟;;民用轻小型无人机系统检测认证研究[J];质量与认证;2019年12期
2 张斌;林斌;杨彦彰;李名兆;林奕翔;;国内民用无人机系统标准体系构建现状[J];中国标准化;2019年S1期
3 徐宏庆;;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的探索[J];正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02期
4 潘泉;康童娜;吕洋;赵春晖;胡劲文;;无人机感知规避技术发展与挑战[J];无人系统技术;2018年04期
5 杜恒;;基于足球比赛路径规划的农用无人机定位和导航研究[J];农机化研究;2019年10期
6 问延安;蒋倩;;智慧监管:民用无人机企业监管的路径选择[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04期
7 张军国;闫浩;胡春鹤;李婷婷;于明;;无人机在林业中的应用及前景展望[J];林业工程学报;2019年01期
8 刘逸宸;;无人机系统信息传输技术分析[J];科技资讯;2018年32期
9 金伟;周震博;;2018年无人机研发热点回眸[J];科技导报;2019年01期
10 杨春;;智能科技 智慧未来 溧阳国际无人机发展论坛暨第四届无人机百人会圆满落幕[J];中国公共安全;2019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魏春燕;刘国梁;王建勇;;基于无人机地面站的自主健康管理技术研究[A];“测试性与智能测控技术”——2018年中国航空测控技术专刊[C];2018年
2 陈昕;陈平;;无人机空管保障需求研究[A];第一届空中交通管理系统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8年
3 朱菲菲;吕超凡;;无人机空管领域面临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A];第一届空中交通管理系统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8年
4 陈帆;;民用无人机治安风险防控探析[A];《上海法学研究》集刊(2019年第10卷 总第10卷)——上海市法学会社会治理研究会文集[C];2019年
5 黄兆麒;关万隆;李嘉伟;;无人机在边境管控中的应用研究[A];2017年(第三届)中国航空科学技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17年
6 王志广;张春元;康东轩;;中继式无人机自组网方案设计[A];OSEC首届兵器工程大会论文集[C];2017年
7 杨光;王振宇;;无人机用活塞发动机质量与可靠性标准规范[A];质量管理体系评估最佳实践论文集[C];2017年
8 朱德铭;蔚文杰;;推进无人机装备保障科学发展的思考[A];航空装备维修技术及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9 颜春艳;勉力财;张九民;;无人机系统用户技术资料体系研究[A];航空装备维修技术及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10 王振宇;;航母无人机系统技术发展研究[A];航空装备维修技术及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大光 李晨;追赶世界一流的中国无人机[N];中国青年报;2011年
2 王月;力量,在党旗下凝聚[N];科学时报;2011年
3 中国工业报记者 李淑梅;辽宁壮龙创新发展闯出“无人机”行业新天地[N];中国工业报;2019年
4 王鑫;前瞻的眼界 权威的版本 创新的机制[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9年
5 本报驻英国记者 强薇;无人机接连困扰伦敦机场[N];人民日报;2019年
6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崔丽;无人机国家队列阵 “翼龙”凌空展翼[N];中国青年报;2018年
7 莱文;推动我国无人机产业高质量发展[N];中国质量报;2018年
8 本报记者 王建鹏;极飞科技点燃“农业飞翔”梦想[N];中国农机化导报;2018年
9 本报记者 王玉东;极飞科技助农业数字化成效显著[N];农资导报;2018年
10 记者 常斐;中航(成都)无人机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揭牌成立[N];成都日报;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姬翔;多特征融合的旋翼无人机能耗优化路径规划方法研究[D];西北大学;2019年
2 王小亮;面向对地观测的无人机路径规划与编队控制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17年
3 武明建;变体太阳能无人机设计与能量优化[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年
4 宋春林;四旋翼无人机在未知环境中自主导航和飞行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5 薛武;无人机影像定位优化技术研究[D];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2017年
6 孟凡琨;无人机目标跟踪与避障研究[D];长安大学;2018年
7 王勋;基于拟态物理学的无人机编队控制与重构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8 徐淑芳;基于连通性的无人作战网络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7年
9 匡敏驰;尾座式推力矢量无人机飞行控制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17年
10 纪晓婷;基于概率模型检验的无人机不确定决策理论与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学国;基于无人机遥感光谱图像的小麦玉米长势精准监测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9年
2 李利利;无人机航测在农田土地盐碱化监测中的应用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9年
3 任丽君;基于机载单相机的无人机姿态角测量系统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9年
4 时铭慧;图像识别应用于巡线飞控的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9年
5 杨倩;基于无人机的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的制作及精度实证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9年
6 贺震;旋翼无人机自主充电系统设计[D];华北电力大学;2019年
7 邵振程;应用于农业植保领域的无人机测绘技术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8 申海亚;多旋翼无人机复合导航系统设计[D];江苏大学;2018年
9 王磊富;四旋翼无人机路径跟踪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10 陈桃斌;基于传感器辅助的无人机自适应视频流比特率算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094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2809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