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航空航天论文 >

某无人机平台管理分系统自动测试调度策略研究与实现

发布时间:2020-09-29 21:49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无人机飞行器不仅在民用方面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在军事领域的发展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平台管理分系统作为某无人机上核心的部分,主要负责对机载各个分系统的实时控制及监测,这就导致了其具有与分系统之间关系复杂、需要处理的数据较多、实时性要求较高等诸多特点。同时也给系统的开发和维护带来了严峻的考验,为了验证管理分系统设计的正确性和可行性,需要开发一套高效、稳定、通用性较高的自动测试系统。根据上文分析,本文重点是自动测试系统的开发,在进行并行测试系统任务调度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系统资源产生冲突等问题,所以需要对当前任务调度问题进行分析建模,由于Petri网能够直观对系统进行描述,因而选择Petri网进行建立模型,并提出了基于Petri网和蚁群算法相结合的调度算法。在使用Petri网进行任务调度建模时首先构造出任务相关图,而后Petri网任务调度是根据任务相关图得出的,也是路径选择的过程,在执行时完成状态变迁,同时对相关资源进行重新分配。因为蚁群算法在进行任务调度时很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所以必须对算法进行改进,本文使用的是基于Petri网和蚁群算法相结合的调度算法,具体是在状态转移概率规则中,加入约束检验,不符合约束条件的变迁,就不选择此路径,进而加快了算法搜索速度;而且在算法执行时,将一个衰减因子加入到局部信息素的更新中,使得算法的搜索范围进一步扩大,从而避免算法得到的是局部最优解。在系统多个测试用例并行执行时,将测试任务分解,合理规划系统资源,尽可能缩短测试时间,提高测试效率,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在地面综合测试设备研发设计完成之后,交付用户验收、使用,通过实际的测试,硬件设备正常运行,上下位机软件运作畅通,系统各个模块证明稳定可行,总而言之,系统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可移植性、可扩展性。与此同时,在系统设计完成之后,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调度算法在并行测试任务调度上表现较为良好,很好的解决了在并行测试中系统资源产生冲突等问题,测试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完全满足实际的使用。
【学位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V279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第二章 并行测试技术基础和Petri网任务调度建模研究
    2.1 Petri网任务调度建模研究
        2.1.1 Petri网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1.2 Petri网任务调度建模
    2.2 并行测试
        2.2.1 并行测试的优点
        2.2.2 并行测试任务分解原则
        2.2.3 并行测试技术难点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综合测试平台的系统需求分析和方案设计
    3.1 测试平台系统的需求分析
        3.1.1 系统功能分析
        3.1.2 系统性能分析
    3.2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3.2.1 系统硬件组成
        3.2.2 系统软件方案
    3.3 系统软件的多任务并行设计
        3.3.1 多任务并行的需求
        3.3.2 多任务方案分析及总体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Petri网和蚁群算法结合的任务调度算法研究
    4.1 标准蚁群算法
        4.1.1 蚁群算法原理
        4.1.2 蚁群算法的优缺点
    4.2 融合的P-ACO任务调度算法
        4.2.1 Petri网解的构造过程
        4.2.2 信息素的更新机制
        4.2.3 算法实现的步骤和流程
    4.3 P-ACO的仿真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综合设备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5.1 设计概述和开发环境
    5.2 系统的模块化设计
        5.2.1 通信传输模块
        5.2.2 数据解析显示和存储模块
    5.3 软件模块实现
        5.3.1 上位机软件实现
        5.3.2 下位机软件实现
    5.4 上下位机流程设计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功能和性能测试
    6.1 系统主要模块测试
        6.1.1 软件数据实时性解析测试
        6.1.2 通讯模块测试
        6.1.3 下位机软件模块测试
    6.2 调度算法实际结果分析
        6.2.1 某无人机平台的测试任务描述
        6.2.2 与其它算法对比实验及结果分析
    6.3 自动测试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2017中国自动测试大会(AUTOTEST CHINA,2017)征文通知[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17年01期

2 ;2017中国自动测试大会(AUTOTEST CHINA,2017)征文通知[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17年01期

3 ;2017中国自动测试大会(AUTOTEST CHINA,2017)征文通知[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17年02期

4 ;2017中国自动测试大会(AUTOTEST CHINA,2017)征文通知[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17年03期

5 ;2017中国自动测试大会(AUTOTEST CHINA,2017)征文通知[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17年03期

6 ;2017中国自动测试大会(AUTOTEST CHINA'2017)在南京圆满召开[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17年05期

7 徐威;;短波接收机便携式自动测试平台设计与实现[J];中国新通信;2016年16期

8 ;2016中国自动测试大会(AUTOTEST CHINA,2016)通知[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16年08期

9 ;2016中国自动测试大会(AUTOTEST CHINA,2016)通知[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16年09期

10 ;2014中国自动测试大会(AUTOTEST CON CHINA,2014)征文通知[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1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敏挥;王云生;;热释电系数自动测试装备[A];第二届长三角地区传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2 蔡静莉;王房;;压电陶瓷自动测试的实现[A];2012航空试验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3 曹文静;谈利群;;软件自动测试过程及技术研究[A];第三届中国测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贺雅楠;杜里;杨东凯;;一种基于参数的通用自动测试软件设计[A];2008年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5 樊佩生;王安良;柳世兴;;某型编码卡自动测试系统的设计[A];2013现场检测仪器及技术研讨会大会报告及论文[C];2013年

6 王晔;;微型断路器自动测试台的设计与应用技术[A];先进制造技术论坛暨第五届制造业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7 韦炜;王洪林;;基于开关矩阵的多功能变频组件自动测试平台[A];201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7年

8 侯志坚;李杰;秦良强;;IPv6自动测试平台的设计与实现[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吴玮;许海岗;阙向东;;一种作动器自动测试平台的设计与实现[A];2017年(第三届)中国航空科学技术大会论文集(增刊)[C];2017年

10 黄成;恽廷华;;高频全差分VGA增益控制特性的自动测试[A];第四届中国测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应对DSL规模建设的新挑战[N];人民邮电;2004年

2 ;DSL线路的自动测试方案[N];通信产业报;2004年

3 ;NTAS Auto自动测试分析无线网络质量[N];通信产业报;2003年

4 ;北京自动测试所:树立品牌扩大市场[N];中国电子报;2007年

5 何俊山;IC自动测试系统关键技术[N];中国电子报;2000年

6 安立有限公司;A-GPS完美嫁接3G手机测试[N];通信产业报;2006年

7 李严;12秒完成测试[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8 兆锋;Agilent名门新秀 再创辉煌[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0年

9 北京商报记者 曲忠芳;手游如何避免短命尴尬[N];北京商报;2013年

10 ;破LED业瓶颈 莞企当先锋[N];东莞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姜淑华;基于机器视觉的二维(三维)非接触测试技术[D];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

2 朱敏;电子系统内建自测试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熊俊;单细胞离子光电联合检测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灯灿;某型导弹自动测试软件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2 向阳;某飞行器外场保障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3 陶显峰;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桩自动测试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4 张亚奇;某无人机平台管理分系统自动测试调度策略研究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5 马传福;基于硬件在环系统的发动机ECU下线测试自动测试开发[D];湖南大学;2017年

6 梁其浇;热交换器压降自动测试装置的研发[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7 董卫方;车辆起动机性能自动测试平台的设计[D];东北大学;2012年

8 杨茜雅;彩信自动测试平台设计及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9 聂威;112自动测试和障碍受理系统的实现[D];吉林大学;2006年

10 代亮;弹上计算机自动测试台的设计与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303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28303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f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