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起落架着陆加速度与应力监测系统的研制
【学位单位】:西安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V226
【部分图文】:
图 2.8 Y-8 减震支柱与车架简化模型的网格划分图轴与地面的仰角为 3°。利用 Abaqus6.14 给模型施加一),77.3KN 的航向载荷(Y 方向)以及 30.2KN 的侧着陆瞬间的有限元分析。如下图 2.9 所示为减震支柱着
图 2.8 Y-8 减震支柱与车架简化模型的网格划分图轮轴与地面的仰角为 3°。利用 Abaqus6.14 给模型施加一),77.3KN 的航向载荷(Y 方向)以及 30.2KN 的侧向行着陆瞬间的有限元分析。如下图 2.9 所示为减震支柱着
图 2.10 车架着陆瞬间的应力云图从上图可看出,在着陆瞬间,由于小车式起落架后两对机轮先着陆,因此后两个轮半轴受力非常明显,红色区域达到 71Mpa。并且后两对机轮几乎同时着陆,因此在择机轮半轴的最佳监测点时,应力传感器应按三个不同受力方向集中贴在其中一个后轮半轴的上表面。2.3 起落架主承力构件着陆载荷与应力的测量方法2.3.1 载荷的测量方法载荷的测量通常采用间接测量法,即通过应变、加速度、压力、质量等物理参数测量以及推导出的计算公式最后得出真实载荷的数值。飞机载荷测量也同样如此,当量起落架的载荷参数时,并不直接测量,而是通过预测值与应变、加速度、压力和飞力学参数的测量值之间的相关性来确定[33]。根据起落架结构与着陆时的受力分析,减支柱在飞机着陆时承受着三个方向的载荷,分别为航向载荷、垂直载荷与侧向载荷。此本文对减震支柱载荷的测量方法是通过测量其着陆时三个方向的加速度,然后根据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齐永龙;宋斌;刘道煦;;国外自动测试系统发展综述[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15年12期
2 陈智威;;飞机着陆受力分析及减震技术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年26期
3 雷晓波;邓小宝;张强;;飞机着陆冲击响应谱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年34期
4 曲帆;邢晨光;郭鑫;;国外老龄化飞机结构健康监控方法[J];航空科学技术;2014年09期
5 陈永新;;飞机起落架系统简介[J];大众科技;2014年06期
6 曹景涛;;飞机起落架载荷实测技术研究[J];科技传播;2014年06期
7 花鹏;;基于三轴加速度计的腕式健康监测系统设计[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13年03期
8 尚鹏翔;周懋瑞;;无损检测技术在飞机维修中的应用及研究[J];科技资讯;2011年05期
9 李建荣;钱松;;Protel软件在电路设计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2010年12期
10 李翠;李效民;钟美芳;;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的智能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年1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芳芳;基于ABAQUS的框架-泡沫混凝土复合墙板的有限元模拟分析[D];吉林建筑大学;2017年
2 程晓茹;采煤机摇臂运行安全在线监测预警系统的研制[D];西安科技大学;2017年
3 夏俊;飞机着陆距离计算方法研究及实例分析[D];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2016年
4 赵经诗;基于STM32和μC/OS-Ⅱ的便携式压力采集仪的研制[D];西安科技大学;2015年
5 陈泽宽;基于ARM Cortex-M4的智能光伏汇流系统的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4年
6 旷刚;飞机适坠性与滑跑响应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7 陈安昊;基于STM32的水产养殖水质监控系统[D];东华大学;2014年
8 胡亦万;基于Cortex-M3的LwIP移植以及嵌入式WEB的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2013年
9 葛生燕;自适应球型运动装置的嵌入式软硬件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4年
10 赵燕飞;基于GPIB总线的自动测试系统应用分析及优化升级[D];清华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303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2830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