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航空航天论文 >

飞机线缆端接方式对传输信号影响分析与测试

发布时间:2020-10-12 17:11
   目前民用客机向多电乃至全电方向发展,飞机上线缆种类与数量急剧增加。当线缆处于外界高强度辐射场中,或位于机载设备所产生的复杂电磁环境中时,线缆上会由于电磁耦合作用而产生电磁干扰,影响飞机传输信号质量,甚至威胁飞行安全。采用双绞线或屏蔽线可对电磁干扰进行有效的抑制,但线缆端接方式选择不恰当时,线缆对外界电磁干扰抑制能力变差。因此,研究双绞线线芯与线缆屏蔽层端接方式对提高飞机系统电磁兼容性具有实际意义与应用价值。本文首先基于多导体传输线理论,建立双绞线串扰预测数值模型;通过CST电磁仿真软件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并应用此模型对不同端接方式下双绞线传输信号的受扰情况进行仿真和分析,重点研究了双绞线线芯采用平衡端接时接地电阻偏移量对信号传输质量的影响。其次,根据屏蔽线内外回路结构建立等效电路模型,研究屏蔽层对串扰信号的抑制机理;对屏蔽层的不同端接方式进行仿真,并针对双端端接方式时接地阻抗对串扰抑制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最后,搭建飞机线缆实验平台,对双绞线线芯、屏蔽线屏蔽层在不同端接方式下传输信号的受扰情况进行相关实验,进一步验证串扰预测模型及CST仿真结果的有效性。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了线芯和屏蔽层不同端接方式对传输信号质量的影响,以及端接阻值对串扰抑制情况的影响。由理论分析与实验验证可得,飞机上信号传输质量受双绞线线芯与屏蔽层端接方式的影响。双绞线平衡端接对串扰信号抑制优于非平衡端接;平衡接地时,接地阻值偏移降低了传输信号质量。屏蔽线缆双端接地能够更好的保证传输信号质量,且屏蔽层与参考地面存在接地阻抗时,削弱了串扰抑制作用。
【学位单位】:中国民航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V24
【部分图文】:

感性耦合,双绞线,等效图,干扰线


度满足大于 0.1 倍的电磁波波长的条件时,传输线效由于在相位上存在差异,导致相应的沿线电压与电流对电磁干扰抑制机理分析,首先选择处于弱耦合磁场 倍波长的电短、无损耗传输线进行研究分析。足电短条件时,可用集总参数电路分析双绞线抑制电为干扰线缆,双绞线作为被干扰线缆。在干扰线缆作号。忽略线电阻、电导参数,单根导线和双绞线的电容和互感表示。这样,线缆间串扰由感性耦合INDOUTV 达式满足式(2.1)。STALK IND CAPOUT OUT V V磁场在双绞线每个纽绞产生磁通。当磁通变化时,每如图 2-1 所示。

双绞线,等效图,容性,感性耦合


中国民航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大小完全相同,因此穿过每个环路的磁通量相同。但绞上电动势极性相反,导致相邻换上感应电动势趋于数为偶数时,感性耦合近似为零;当纽绞个数为奇数纽绞产生的感性耦合。绞结构只会消除感性耦合产生的影响。当双绞线纽绞线缆间串扰的主要来源。假设干扰线缆与双绞线中两 C2。互容的作用可等效为电流源 I1 与 I2,等效电路示

双绞线,非平衡,等效图,干扰线


中国民航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接处电压、电流方向发生变化。于双绞线非平衡端接方式,等效电路如图 2-3 所示。取长度为 LS究。上方线缆为干扰线缆,干扰线缆信号源 Vs,干扰线缆近端与远分别为 ZOG与 ZLG。同理,双绞线近端端接阻值为 ZOR,远端端接区分双绞线的两根线缆,命它们为 1 号线与 2 号线。1 号线上电压 VR1与 IR1,2 号线上电压与电流分别为 VR2与 IR2。取双绞线近端的线上信号,并对两根线上信号做差分处理,所得差分信号可作为对衡量依据。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斌先;石雨鑫;刘丽平;;线缆集总等效电磁干扰源测量模型研究[J];高电压技术;2015年05期

2 王利萍;周东方;饶育萍;侯德亭;韩晨;;高频电磁环境下双绞线的耦合特性仿真与分析[J];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14年04期

3 瞿林;陈海亮;甄国涌;刘东海;;某飞行器双绞线数据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子技术应用;2014年06期

4 包贵浩;苏东林;戴飞;高万峰;;非均匀螺距的双绞线串扰统计特性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5 王川川;朱长青;谷志锋;孔鹏;;多芯电缆耦合外界强电磁场规律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6 邵志江;丁吉;顾长青;李茁;;一种分析双绞线串扰的时域方法[J];微波学报;2010年S2期

7 赵乾;钱建平;郭恩全;杜浩;;双绞线电磁干扰防护研究[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10年03期

8 马明;杨志仁;张小青;李大众;;基于优势效应理论的双绞线简化建模[J];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2006年05期

9 吴桂芹,雷霞,杨晓燕;EMC测试中线缆辐射分析及抑制[J];电子质量;2004年12期

10 马金平,毛乃宏,丁君,陈国瑞;场对双绞线的电磁耦合研究[J];电波科学学报;1998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衡科尹;有源多线对信道仿真方法及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2 唐丽娟;基于时域BLT方程的屏蔽电缆电磁干扰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3 李阳;CAN总线接口电路设计及其传导抗扰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4 寻建晖;1553B总线系统的建模与仿真[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5 李晓光;多芯互连电缆信息辐射仿真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8380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28380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c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