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扑翼柔性翅翼变形及其气动力特性实验研究
【学位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V211;V276
【部分图文】:
第 1 章 绪 论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微型飞行器(Micro Air Vehicle,MAV)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署(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DARPA)于 20 世纪 90 年代提出[1],到今天,有关微型飞行器的研究已经开展近 30 年。根据飞行原理,微型飞行器可分为固定翼微型飞行器(Fixed Wing Micro Air Vehicle),旋翼微型飞行器(Rotary Wing Micro Air Vehicle)和扑翼微型飞行器(Flapping Wing MicroAir Vehicle),三种飞行器典型代表如图 1-1 所示[2,3]。相比固定翼和旋翼飞行器,扑翼通过一个扑动系统产生升力和推力,将举升、悬停和推进等功能集于一个扑翼系统,使其在飞行过程中保持较高机动性的同时具有较低的能量消耗[4,5]。除此之外,仿生微型扑翼飞行器隐蔽性强、噪音小的优点使其在侦察和勘测等领域都有巨大的应用前景[6-8]。
a) 扑翼样机 b) 翼面结构图 1-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仿鹰蛾扑翼飞行器[32]396目前有关扑翼飞行实验研究手段等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诸多有关扑翼飞行器气动力测量方法和实验装置相继提出。通过总结以上气动力实验相关研究进展,发现进一步深入研究还有许多问题有待改善和解决,其中包括实验测量形式单一,一般仅限于固定形式扑翼飞行器测试实验,缺少在自由飞行状态下的气动力测量实验研究;无法同时测量气动力和气动力矩,缺少模拟不同飞行环境下的气动力测量实验研究等。解决以上问题,需要系统的且能够兼容多种飞行状态的气动力测量实验平台,需要众多科研工作者不断推进,而开展这些系统的研究对测量评估扑翼飞行器飞行性能和优化设计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1.2.2 翅翼柔性变形研究进展传统测量机翼弹性变形的方法为在机翼上贴应变片,而微型扑翼飞行器的翅翼具有轻、薄和动态扑动的特点,采用贴应变片的方式将不能适用于微型扑
a) 实验场景b) 翅翼标记特征点 c) 翅翼三维形貌重建图 1-3 Dong 的实验场景与蜻蜓翅翼三维重建[34]2除了采用多个像机拍摄,特征匹配重构三维形貌的方法,即数字摄影测量法,也有研究者采用投影光栅法重建扑翼三维形貌。2017 年,Li 等[36]采用高速高分辨率数字光栅投影法重建了稳定扑动过程中机器鸟翅翼的三维形貌,其结合相移法和傅里叶变换法的优点,将机身和翅翼分离并分别采用相移法和傅里叶变换法进行相位展开,在 5000 Hz 的图像采集速度下,完成翅翼扑动过程的高质量拓扑三维形貌重建,翅翼扑动频率高达 21 Hz。研究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获取高频扑动翅翼的三维形貌,其恢复的翅翼三维形貌如图 1-4 所示。国内研究者在针对昆虫和仿生扑翼飞行器三维形貌动态监测的研究方面也做了相关工作。2002 年,王浩等人[37]采用梳状光栅条纹投影法(ProjectedComb-Fringe Technique Combined with the Landmarks Procedure,PCFL)监测蜻蜓在前飞和转弯飞行情况下的姿态,图 1-5 a)为 PCFL 系统原理图。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樟和;穿甲弹气动特性分析[J];兵工学报;1988年01期
2 谭冬梅;王凯丽;瞿伟廉;;三维新月形变截面覆冰斜拉索气动力特性研究[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17年03期
3 王一飞;TW-1拖靶外形布局分析和气动力特性估算[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4年01期
4 朱国林,王开春,金刚,李树民;飞机增升装置气动力特性计算方法研究[J];空气动力学学报;2001年02期
5 李万平;覆冰导线群的动态气动力特性[J];空气动力学学报;2000年04期
6 赵润祥,臧国才,王福华,刘成民;脱壳穿甲弹弹托风洞测压试验及气动力特性[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3期
7 李万平,杨新祥,张立志;覆冰导线群的静气动力特性[J];空气动力学学报;1995年04期
8 刘洁薇,谭发生,翁培奋;微小型飞机三维气动力特性的数值分析[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9 李华强;张一;孙得璋;王旭;魏延建;韩志惠;;复杂风场下车头形状对高铁机车气动力的影响[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8年03期
10 樊勇;阮少林;陈国栋;侯阳;;覆冰输电导线气动力特性模拟的合理模型[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5年S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宋书恒;微型飞行器相关气动力特性的数值模拟[D];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2008年
2 王昕;覆冰导线舞动风洞试验研究及输电塔线体系舞动模拟[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杰;微型扑翼柔性翅翼变形及其气动力特性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2 邓家国;半转翼气动力特性实验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8年
3 黄伯城;临界雷诺数区光滑圆柱气动力特性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8年
4 容江磊;汽车气动力特性的分析与优化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5 康亮;可变形翼的气动力特性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6 刘文霞;帆板摇帆运动帆气动力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7 张伟;桥梁结构气动力特性的数值模拟[D];天津大学;2007年
8 林胜;高超声速轴对称飞行器气动力特性及其全流道流动特征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9 张喆;覆冰导线动态气动力特性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4年
10 何宇虹;大跨径索桥覆冰型式及气动力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379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2837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