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自主导航的单目视觉SLAM技术研究
【学位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V279;V249.3
【部分图文】:
(c)谷歌无人驾驶车 (b)波士顿机器人“惊天三跳”图 1. 1 SLAM 技术的应用领域1.2 SLAM 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SLAM 这一概念最早源自于斯坦福大学 Smith 的论文[1],意为同步定位与建图,是指在没有先验信息的情况下,获取传感器数据,定位自身的同时增量式地感知周围环境。Leonard 和Durrant-Whyte 将机器人的一次自主导航任务划分为三要素:“我在哪?”,“我所在环境如何?”以及“我该如何去往目的地?”,它们分别代表定位,建图与路径规划[2]。SLAM 解决了自主导航的前两个问题,被认为是移动机器人实现自主化的关键技术。SLAM 在传感器的实现主要可分为激光和视觉两大类,早期 SLAM 研究[3]通常采用高精度的激光雷达作为前端数据传感器,通过激光雷达能得到距离角度信息,但它具有成本昂贵的缺点。近年来,计算机视觉发展迅猛,相机逐渐小型化及低成本化,视觉 SLAM 成为了热点研究方向,图 1. 2 为视觉 SLAM 的组成及其研究方向的划分。视觉 SLAM 从传感器上可以划分为单目、双目及 RGB-D 相机。它们的区别在于:单目相机不能直接获得像素的深度信息,但可以在一个尺度下通过连续图像的匹配、跟踪恢复场景结构,适用于各种规模的场景。双目相机通
图 1. 2 视觉 SLAM 的组成及其研究方向的划分.1 视觉里程计研究现状视觉里程计(VisualOdometry,VO)作为视觉 SLAM 前端重要的组成部分,用于从视获取图像序列,估计相机位姿,这里的位姿针对于无人机在三维空间的运动,由 3 自转与 3 自由度的平移组成。视觉里程计从实现方式上分为特征点法及直接法。.1.1 特征点法特征点法提取图像中稀疏的特征点,通过描述子完成帧间匹配,然后根据特征点间 22D 到 3D 或是 3D 到 3D 的约束关系使用对极几何、PNP 或 ICP 等算法求解位姿。Da于 2007 年提出的 MonoSLAM[4]采用了特征点法,通过图像块特征表示地图点,是第的单目视觉SLAM系统,但是它仅能跟踪很稀疏的特征点。同年Klein提出的PTAM(Pking and Mapping)[5]创新性的实现了跟踪与建图过程的并行化,并首次有了前端与后:前端为跟踪线程,根据获取的图像数据实时估计位姿;后端引入了关键帧机制,实的非线性优化。后续多数应用于无人机的视觉里程计[6][7]也都依赖于 PTAM,但 PTA
无人机自主导航的单目视觉 SLAM 技术研究2015 年 Zhang G 等人提出了仅包含线特征的双目 SLSLAM,其通过两种不同的表示对线段参数化:普吕克线坐标用于有效初始化新观测的线特征及空间直线的投影,而在图优化模型中采用正交表示[12]。2017 年谢晓佳在 SLSLAM 的基础上,改进了线特征的提取、匹配,提出了点线综合的图优化后端框架,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包含点线特征的双目 SLAM 系统[13];2017 年Pumarola 等人提出的 PL-SLAM[14]是基于点线特征的实时单目系统,结合 ORB-SLAM 理论框架,将线特征融入单目初始化,位姿估计,关键帧筛选等策略中。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祁健诚;;基于双目SLAM的室内导航系统[J];通讯世界;2019年01期
2 吴林峰;王录涛;;图优化SLAM的嵌入式处理技术[J];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19年02期
3 卢天利;;基于地面匹配的单目SLAM局部尺度恢复[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9年08期
4 罗润鑫;余柳平;陈梦强;黄军;邬依林;;SLAM问题中机器人定位误差分析与控制[J];科学技术创新;2019年26期
5 董蕊芳;柳长安;杨国田;程瑞营;;基于图优化的单目线特征SLAM算法[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6期
6 蔡来良;杨望山;王姗姗;朱学练;;SLAM在室内测绘仪器研发中的应用综述[J];矿山测量;2017年04期
7 杨祥红;王希彬;;无人机主动SLAM技术研究[J];系统仿真技术;2015年04期
8 王超杰;苏中;连晓峰;赵旭;;搜救环境中的仿生蛇形机器人SLAM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5年08期
9 吴晓琳;宋萌;苑晶;孙凤池;陶通;;通讯范围受限条件下的多机器人主动SLAM[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2年10期
10 野舟;;SLAM-ER导弹达到两项新里程碑[J];战术导弹技术;2009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洪玲;移动机器人适应搜救环境的同时定位和地图构建(SLAM)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8年
2 刘丹;智能车辆同时定位与建图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8年
3 陈孟元;移动机器人仿生SLAM算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4 张超凡;基于多目视觉与惯导融合的SLAM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5 金红岩;PPRV全长基因克隆及H蛋白与SLAM受体相互作用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
6 王丹丹;水下无人潜器同步定位与地图生成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7年
7 苑全德;基于视觉的多机器人协作SLAM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8 赵一路;人机交互环境下的主动SLAM及相关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9 刘浩敏;面向复杂环境的鲁棒高效的三维注册与结构恢复[D];浙江大学;2017年
10 康轶非;不依赖GPS定位理论及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文;基于深度相机的移动机器人SLAM研究[D];重庆邮电大学;2019年
2 漆保凌;室内环境下的移动机器人视觉SLAM导航研究及系统实现[D];重庆邮电大学;2019年
3 谢瑒;无人机自主导航的单目视觉SLAM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年
4 余士超;基于RGB-D相机的视觉SLAM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年
5 汪永生;基于结构特征的故障卫星SLAM相对导航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年
6 漆钰晖;基于激光SLAM的3D点云配准优化方法研究[D];南昌大学;2019年
7 张停伟;基于双目视觉的三维重构算法研究[D];宁夏大学;2019年
8 丁仁杰;基于激光视觉信息的AGV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9 盛家豪;基于视觉SLAM的小车路径规划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10 张建波;动态环境下基于语义分割的视觉SLAM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487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2848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