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晶压电陶瓷驱动的超声波钻设计及实验研究
【学位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V476.4
【部分图文】: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人员基于梅森等效电路的思想建立了超声波钻探,研究了自由质量块的动态行为,为减小超声波钻声学长度,提出了折叠式变幅杆构型,如图 1-1(b出采用赫兹接触理论和模态叠加法来分析自由质和接触力[15–17]。德国帕德博恩大学的研究人员在钻探器样机,如图 1-2 所示[18,19],利用实验方法揭利用有限元法和集中参数模型等方式建立了自由分析结果较为吻合。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研究了球形钻探效率的影响,并且对比了全波长换能器和半能差异[20,21]。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李贺对超声波钻量块的动力学行为进行了跟踪研究,如图 1-3 所示了自由质量的冲击动力学特性[24,25]。
提出采用赫兹接触理论和模态叠加法来分析自由质量为和接触力[15–17]。德国帕德博恩大学的研究人员在 J波钻探器样机,如图 1-2 所示[18,19],利用实验方法揭示,利用有限元法和集中参数模型等方式建立了自由质分析结果较为吻合。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研究了球形自于钻探效率的影响,并且对比了全波长换能器和半波性能差异[20,21]。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李贺对超声波钻压质量块的动力学行为进行了跟踪研究,如图 1-3 所示[究了自由质量的冲击动力学特性[24,25]。图 1-2 德国帕德博恩大学研制的超声波钻探器
(c)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钻探器图 1-5 压电回转冲击式超声波钻探器究结果均表明压电回转冲击式超声波钻探器相较于冲击式超声波钻探效率。击式超声波钻探器克服了传统电磁钻探器的轴向力大、功耗大等缺压力即可实现高效钻进,然而钻进效率受排屑影响较大。电机回转冲探器在冲击式超声波钻探器的基础上增加了电磁电机,利用电机驱屑,提升了钻进效率,但是降低了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性,增加了系统电回转冲击式超声波钻探器利用单压电陶瓷叠堆实现了钻具的回转动,但仍存在问题:JPL 和格拉斯哥大学提出的纵扭复合型变幅杆回的回转力矩受恢复弹簧的预紧力影响,预紧力过大会导致自由质量响钻进效率,预紧力过小导致回转力矩偏小。哈尔滨工业大学提出的式增加了钻探器的轴向长度和重量。因此根据所应用的领域选择合器至关重要。由于小行星表面是弱引力环境,钻进过程中产生的碎屑一起,对钻进效率影响不大。因此针对小行星探测,冲击式超声波钻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红琴;法林;;三相压电换能器的设计和仿真[J];电子世界;2016年23期
2 应崇福;李明轩;钟高琦;刘献铎;杨玉瑞;;对检测用压电换能器保护膜厚度影响的分析[J];无损检测;1981年05期
3 张德万;;超声波干接触压电换能器[J];无损检测;1985年03期
4 李明轩;;检测超声压电换能器[J];无损检测;1991年02期
5 詹超;;超声导波压电换能器的优化设计[J];中国标准化;2017年06期
6 姜天仕;;《压电换能器和换能器阵》(修订版)出版发行[J];声学技术;2005年04期
7 倪以发,吴文虬,章德;压电换能器的声非线性[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4期
8 林仲茂,李萌;高振幅夹心式压电换能器[J];声学学报;1988年04期
9 林书玉,张福成;夹心式压电换能器频率方程的矩阵表示[J];应用声学;1989年01期
10 张海澜;压电换能器数字模型软件包[J];应用声学;1989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印超;单压电叠堆驱动回转冲击超声波钻探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2 王洪臣;基于超声波悬浮支撑的电机转子悬浮机理及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3 李志伟;声速剖面仪校准关键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6年
4 刘家郡;超声悬浮/气浮的混合悬浮及其行波驱动机理及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5 田丰君;基于夹心式压电换能器的超声波近场声悬浮支撑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辉;声测井压电换能器特性分析及井孔声场模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2 杨正;单晶压电陶瓷驱动的超声波钻设计及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3 姚晓峰;四立柱压电换能器装配机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4 毕宏振;基于压电换能器的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年
5 黄嘉伟;高频超声压电换能器系统动力学行为特性及控制技术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9年
6 王根圣;气流致声压电发电机能量转换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8年
7 伊善玲;埋入式压电换能器及其在水泥水化监测中的应用研究[D];济南大学;2018年
8 常燕;二维纵向振动夹心式压电换能器的设计[D];中国计量大学;2017年
9 杨凯;道路健康监测用叠堆式压电换能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7年
10 孔权;压电换能器自动阻抗匹配系统的设计[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861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2886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