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航空航天论文 >

高负荷轴流压气机端区流动机制及被动控制

发布时间:2021-08-26 17:19
  随着压气机设计负荷的提升,端区流动问题成为压气机中的突出问题。其中,由端区二次流诱发的角区分离是压气机端区的主要损失源,分离所致的堵塞易导致压气机通流变化,影响级间匹配及其气动稳定性。为了保证压气机在高负荷环境下的正常工作,本文工作主要围绕端壁造型这一被动流动控制方法,根据该技术的应用现状与难题,以压气机的端区流动机制为基础,挖掘端壁造型技术控制角区分离的潜力,在理论及应用方面开展推进研究。研究分五个部分,在对三维分离与端壁造型技术的既有研究结果进行回顾之后,本文首先建立了一种适用于压气机的新型经验式造型方法。随后借助数据挖掘技术与优化造型技术进一步得到用于指导经验式造型的准则。第三部分通过实验验证新造型方法与数据挖掘结论在轴流压气机中的适用性。第四部分提出了一种端壁造型的反向设计方法,并在高负荷轴流压气机叶栅验证了其适用性和相比于经验设计法的优越性。最后一部分研究了在串列压气机中应用端壁造型的流动控制规律,并对端壁造型的级间干涉现象开展探讨。各部分详细情况与主要结论如下:1.围绕“适用于局部流动控制”这一思路,发展了一套适于在压气机中控制角区分离的端壁造型法。该方法将端壁造型对流场的... 

【文章来源】:西北工业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20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高负荷轴流压气机端区流动机制及被动控制


轴流压气机端区损失分布

损失分布,三维叶片,端区


图 1-2 轴流压气机端区损失分布[4]机的负荷面临重重困难,但有关该问题的研究却一、材料技术创新等均是提升发动机整机能力的重要如图 1-3),高负荷压气机的叶型设计对二维基元弯掠积迭的特征下,更多注意力向调整展向负荷与高负荷压气机普遍发展的时期,考虑到其端区流动步提升压气机性能必须辅助以压气机端区流动处理确端区流动与压气机性能内部关联;在清楚认识端用研究将为高负荷压气性能改进提供技术储备;在,压气机端区流动的基础、应用研究将对航空发动

模型图,三维流动,压气机,端区


西北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态的二次流动,这使得压气机端区流动与主流出现明维流动特征。出了压气机中主流与端区流动的典型形式。按结构分流、分离与间隙泄漏流等不同类别。各类二次流产生动发生不同方式的作用,不同类型的二次流之间存在转化的复杂关系。由于端区二次流使通道内实际流动数的端区流动均会直接或间接地招致负面作用。下面动结构、端区流动与压气机性能关系、角区三维分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叶根失速先兆触发跨声速压气机失速的机制研究[J]. 武文倩,胡加国,潘天宇,李秋实.  推进技术. 2017(10)
[2]世界航空发动机发展趋势及经验[J]. 金伟.  中国工业评论. 2016(11)
[3]高来流马赫数单列叶栅改串列叶栅性能对比试验[J]. 向宏辉,葛宁,侯敏杰,马昌友,杨荣菲,杨泳.  航空动力学报. 2016(11)
[4]小型涡轴发动机串列静子数值研究(英文)[J]. 魏巍,刘波.  空气动力学学报. 2015(04)
[5]航空发动机风扇/压气机技术发展的若干问题与思考[J]. 刘永泉,刘太秋,季路成.  航空学报. 2015(08)
[6]叶型对扩压叶栅角区分离的影响[J]. 凌敬,杜鑫,王松涛,王仲奇.  推进技术. 2014(09)
[7]串列叶栅流场特性的试验与数值模拟[J]. 刘志刚,梁俊,凌代军,马昌友.  热能动力工程. 2013(05)
[8]叶身/端壁融合技术工况的适用性[J]. 田勇,季路成,李伟伟,伊卫林,肖云汉.  航空动力学报. 2013(08)
[9]压气机叶栅非轴对称端壁造型的优化设计[J]. 赵伟光,金东海,桂幸民.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13(06)
[10]叶身/端壁融合技术研究[J]. 季路成,田勇,李伟伟,伊卫林.  航空发动机. 2012(06)

硕士论文
[1]串列叶栅对跨音速风扇性能的影响[D]. 姚思楠.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3646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33646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9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