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合结构复合材料抗弹机理研究及模拟仿真
本文关键词:层合结构复合材料抗弹机理研究及模拟仿真
更多相关文章: 层合装甲 模拟仿真 动力学分析 陶瓷柱 抗弹吸能机理
【摘要】:现代战争对航空装甲提出了极为严苛的要求,不仅要保证装甲的防护性能,还要最大限度的减轻装甲重量。层合装甲是将多种具有优异防护性能的材料进行结构优化配置并通过粘结等连接方式复合而成。本论文设计并制备了一种能抵抗多发弹侵彻的轻质层合结构复合材料,即层合装甲。重点研究了12.7mm穿甲弹侵彻层合装甲的过程和及其损伤机理,并模拟仿真了弹体侵彻过程。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为:(1)基于对防弹陶瓷、金属装甲和高性能纤维增强基体复合材料等材料防护性能的理解,选用Al2O3陶瓷、TC4钛合金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复合材料(UHMWPE)成功制备了两组Al2O3陶瓷柱面板层/TC4/UHMWPE/TC4层合装甲,其面密度分别为8.75g/cm2和9.575 g/cm2,面密度相比常见金属装甲和陶瓷/金属层合装甲有了极大的减小。(2)根据国军标GJB 59.18-1988,使用12.7mm穿甲弹对层合装甲进行了射击实验。根据各层材料的损伤模式,分析了陶瓷柱的破碎耗能机理、UHMWPE板的抗弹吸能机理和TC4板的绝热剪切冲塞破坏机制,并根据背板层TC4板的破损程度对装甲进行了防护等级评定。(3)采用有限元软件,分别模拟了弹体侵彻一颗陶瓷柱、两颗陶瓷柱和三颗陶瓷的情况,对比实验和模拟发现各层材料毁伤特征基本吻合,模拟表明弹体侵彻不同区域时,装甲防护性能差别不大而且陶瓷柱面板层损伤区域主要集中在弹着点附近,陶瓷柱连接形态成功解决了面板层防护性能一致性问题。
【关键词】:层合装甲 模拟仿真 动力学分析 陶瓷柱 抗弹吸能机理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J410;V25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2
- 第一章 绪论12-24
- 1.1 研究背景12-13
- 1.2 国内外层合装甲研究现状13-22
- 1.2.1 非金属/非金属层合装甲14-15
- 1.2.2 陶瓷/金属层合装甲15-18
- 1.2.3 蜂窝夹芯结构层合装甲18-20
- 1.2.4 陶瓷单元复合面板层合装甲20-22
- 1.3 存在问题22
- 1.4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22-23
-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23-24
- 第二章 层合装甲弹道实验24-42
- 2.1 结构设计24
- 2.2 选材依据24-27
- 2.2.1 陶瓷选材依据24-25
- 2.2.2 金属背板选材依据25-26
- 2.2.3 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选材依据26
- 2.2.4 粘结剂选材依据26-27
- 2.3 制备过程27-29
- 2.4 层合装甲实验表征29-31
- 2.5 实验结果与抗弹机理分析31-41
- 2.5.1 陶瓷柱破坏现象分析及机理研究31-34
- 2.5.2 TC4破坏现象分析及机理研究34-37
- 2.5.3 UHMWPE破坏现象分析及机理研究37-39
- 2.5.4 防护等级评定39-41
- 2.6 本章小结41-42
- 第三章 层合装甲抗弹数值模拟42-71
- 3.1 有限元软件分析流程42-43
- 3.2 材料模型43-48
- 3.2.1 Johnson-Cook模型43-44
- 3.2.2 Enhanced-Composite-Damage模型44-45
- 3.2.3 Johnson-Holmquist-Ceramics模型45-48
- 3.3 前处理48-54
- 3.3.1 自封闭单位制48
- 3.3.2 弹体有限元模型48-49
- 3.3.3 TC4板有限元模型49-50
- 3.3.4 UHMWPE板有限元模型50-52
- 3.3.5 陶瓷柱SPH模型52-54
- 3.4 后处理54-70
- 3.4.1 模型可靠性分析54-57
- 3.4.2 T1组装甲侵彻过程57-63
- 3.4.3 T2组装甲侵彻过程63-64
- 3.4.4 各层材料的耗能情况64
- 3.4.5 陶瓷柱面板层侵彻阶段分析64-66
- 3.4.6 支撑层TC4板侵彻阶段分析66-68
- 3.4.7 UHMWPE板侵彻阶段分析68-70
- 3.5 本章小结70-71
- 第四章 结论和展望71-73
- 4.1 结论71-72
- 4.2 未来工作展望72-73
- 参考文献73-78
- 致谢78-79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7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晓;宣海军;廖连芳;;层合复合材料高速冲击仿真研究进展[J];航空制造技术;2012年03期
2 马功勋;层合梁拉伸和弯曲耦合效应分析[J];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3 金培鹏,许广济,丁雨田;层合复合材料的自由角效应——三维有限差分解[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4 缪馥星;孙国钧;;非对称层合复合材料框架的动力响应[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10期
5 蒋咏秋;胥晓鹏;宋吉强;;分层损伤导致层合复合材料刚度下降的估算[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1988年04期
6 范家让;正交异性层合圆柱厚壳静、动态问题的分析解[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1期
7 干卫东,单辉祖,何庆芝;孔边应力单元与层合板孔边应力精化分析方法研究[J];航空学报;1993年01期
8 刘建军,王勖成;轴对称层合壳的非轴对称温度场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5期
9 杨自春,,黄玉盈;复合材料新的热层合理论及其有限元方法研究[J];海军工程学院学报;1995年03期
10 陈万吉;郑楠;;偶应力理论层合梁的稳定性及尺度效应[J];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道国;王熙;苏丹;;层合圆柱壳体表层局部分层屈曲研究[A];复合材料的现状与发展——第十一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2 吴亚平;郭春香;张学富;朱元林;赖远明;;考虑剪力滞效应的层合箱梁矩阵分析方法[A];中国复合材料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陈伟球;丁皓江;;具有黏性界面的层合板壳弯曲的精确解[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张俊乾;;层合复合材料细观破坏过程的研究进展[A];“力学2000”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5 黄德进;丁皓江;陈伟球;;常电势下的层合压电悬臂作动器的弯曲问题[A];第三届全国压电和声波理论及器件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陈江瑛;黄旭升;徐荣桥;丁皓江;;层合横观各向同性磁电弹性轴对称圆板的三维精确解[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7 李彪;周李成;;层合梁稳定性试验研究和数值分析[A];北京力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邵珠山;于澍;张新贵;;层合复合材料开孔圆柱壳中的热—机应力分析[A];现代数学和力学(MMM-XI):第十一届全国现代数学和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杨万泰;邓建元;;光接枝层合技术及用途[A];面向21世纪中国辐射固化技术与市场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10 袁国青;李斌;董国华;朱金龙;;单向机织物损伤层合梁的动态特性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层合材料及纸包装容器[N];中国包装报;2005年
2 ;改进的层合包装材料及制造方法[N];中国包装报;2005年
3 立国;我国碳纤维复材层合工艺装备有待提升[N];中国建材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邱岩;玻璃及其层合材料表面与界面性能评价技术研究[D];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2008年
2 曹雄涛;层合板壳振动和声辐射预测方法[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3 钱锋;层合压电智能结构振动主动控制数值模拟及其优化[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天恺;钛铝层合材料拉伸破坏的分子模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周翔;连续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片材及复合蜂窝板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3 李婉;多层整体编织与层合湿梯度面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5年
4 杨柳青;光致伸缩层合变体机翼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5 刘国繁;层合结构复合材料抗弹机理研究及模拟仿真[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6 孙卫青;层合复合材料声学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7 樊小龙;双金属层合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数值模拟[D];重庆大学;2008年
8 司俊岭;基于整体与局部理论细观层合梁尺度效应分析[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9 王文莎;二维三轴编织混杂层合复合材料低速冲击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15年
10 胡衡;薄板与圆柱薄壳在连续介质体力学中的比较[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7206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720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