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航空航天论文 >

一种无人直升机飞行仿真动力学建模与程序开发

发布时间:2017-08-25 02:37

  本文关键词:一种无人直升机飞行仿真动力学建模与程序开发


  更多相关文章: 共轴双旋翼 飞行仿真 诱导速度 动力学模型 OSG


【摘要】:对于无人直升机系统在军工和民用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并会在国内外成为研究的重点内容。其中飞行仿真在整个无人直升机系统研制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能够缩短研发周期、减少研发费用、降低试飞风险等。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共轴双旋翼无人直升机飞行仿真动力学建模和程序开发。共轴双旋翼无人直升机动力学解算主要采用的是分部件建模方法。其中旋翼气动力和力矩的计算主要是通过诱导速度解算模型实时计算旋翼诱导速度,运用桨叶挥舞方程求出桨叶挥舞角,最后通过叶素理论积分得到旋翼的气动力和力矩。对于机体气动力和力矩是通过CFD仿真得出机体的气动系数,再考虑旋翼与机体的气动耦合性,最终得出机体各部分的气动载荷。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入起落架动力学模型、操纵控制方法、尾推涵道模型等其他组成部分。本系统采用面向对象C++编程语言,其中集成开发环境为VS2010,以开源OSG为系统提供视景仿真平台,采用osgEarth建立具有真实地理信息的飞行仿真地形。利用3ds Max三维建模软件对系统模型进行构建和材质贴图处理。通过操纵杆或键盘控制直升机的飞行仿真模拟。最后,本系统以动力学模型为支撑框架,通过OSG和osgEarth对飞行仿真视景进行渲染。实现了一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共轴双旋翼无人直升机飞行仿真系统。
【关键词】:共轴双旋翼 飞行仿真 诱导速度 动力学模型 OSG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V275.1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主要符号表11-12
  • 第1章 绪论12-18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12
  • 1.2 无人直升机研究现状及技术难点12-16
  • 1.2.1 无人直升机国外发展概况12-14
  • 1.2.2 无人直升机国内发展概况14-15
  • 1.2.3 无人直升机建模过程中的技术难点15-16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16-18
  • 第2章 无人直升机飞行仿真动力学基础18-38
  • 2.1 概述18
  • 2.2 直升机的操纵原理18-19
  • 2.2.1 直升机操纵的基本概念18
  • 2.2.2 直升机操纵机构18-19
  • 2.3 直升机旋翼的气动特性19-23
  • 2.3.1 旋翼桨叶运动19-21
  • 2.3.2 旋翼系统的结构21
  • 2.3.3 旋翼基本参数21-23
  • 2.4 旋翼桨叶翼型空气动力学特性23-25
  • 2.4.1 翼型的升力特性23
  • 2.4.2 翼型的阻力特性23-24
  • 2.4.3 翼型的俯仰力矩特性24-25
  • 2.4.4 马赫数和雷诺数对翼型空气动力学特性的影响25
  • 2.5 旋翼计算的基本理论25-34
  • 2.5.1 旋翼的动量理论26-29
  • 2.5.2 旋翼的叶素理论29-34
  • 2.5.3 旋翼的涡流理论34
  • 2.6 飞行过程中数值计算方法34-38
  • 2.6.1 飞行仿真插值方法34-36
  • 2.6.2 飞行仿真积分方法36-38
  • 第3章 共轴双旋翼无人直升机飞行仿真系统建模38-66
  • 3.1 概述38
  • 3.2 飞行仿真中使用的坐标系38-43
  • 3.2.1 地球坐标系O_E-X_EY_EZ_E38-39
  • 3.2.2 地面坐标系O_e-X_eY_eZ_e39-40
  • 3.2.3 机体坐标系O_t-X_tY_tZ_t40
  • 3.2.4 机体坐标系Ot-X_tY_tZ_t与地面坐标系的O_e-X_eY_eZ_e的关系40-43
  • 3.2.5 各组件的当地坐标系和参考坐标系43
  • 3.3 无人直升机旋翼空气动力学建模43-55
  • 3.3.1 坐标系之间的转换43-47
  • 3.3.2 诱导速度解算模型47-49
  • 3.3.3 桨叶挥舞运动方程求解49-52
  • 3.3.4 旋翼的气动力和气动力矩52-54
  • 3.3.5 共轴双旋翼气动力和气动力矩54-55
  • 3.4 无人直升机机身动力学建模55-58
  • 3.4.1 概述55
  • 3.4.2 机身坐标系间的转换55-56
  • 3.4.3 机身气动系数56-57
  • 3.4.4 机身气动力和气动力矩的计算57-58
  • 3.5 无人直升机尾推涵道动力学模型58
  • 3.6 无人直升机起落架动力学建模58-61
  • 3.6.1 概述58
  • 3.6.2 起落架力和力矩计算58-61
  • 3.7 整机动力学建模61-64
  • 3.7.1 概述61
  • 3.7.2 无人直升机运动轨迹解算61-64
  • 3.8 共轴双旋翼无人直升机的控制方法64-66
  • 第4章 共轴双旋翼无人直升机飞行仿真视景平台66-73
  • 4.1 概述66
  • 4.2 基于 3DS MAX无人直升机建模66-67
  • 4.3 基于OSG的三维视景平台的搭建67-70
  • 4.3.1 场景图形与OSG介绍67-68
  • 4.3.2 OSG的安装和使用68-70
  • 4.4 基于OSGEARTH的地形建模70-73
  • 4.4.1 地形数据的制作和处理70-71
  • 4.4.2 earth文件的构建71-72
  • 4.4.3 机场地形的渲染72-73
  • 第5章 无人直升机动力学程序开发73-81
  • 5.1 概述73
  • 5.2 飞行仿真系统的组成和系统类的划分73-75
  • 5.2.1 共轴双旋翼无人直升机仿真系统组成73-74
  • 5.2.2 共轴双旋翼无人直升机类的设计74-75
  • 5.3 动力学建模的计算流程75-76
  • 5.4 操纵设备及其控键输入76-77
  • 5.5 飞行仿真平台模块构成77-78
  • 5.6 共轴双旋翼无人直升机仿真系统的展示与分析78-81
  • 结论81-83
  • 参考文献83-86
  • 致谢86-87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含录用)的学术论文8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明;刘泽坤;;欧洲无人直升机研发的新特点[J];直升机技术;2006年04期

2 徐明;刘泽坤;;欧洲无人直升机研发的新特点[J];航空科学技术;2008年06期

3 ;我首架无人直升机全权限自主试飞成功[J];科技与出版;2008年03期

4 王琦;刘勇;徐世录;;无人直升机的装备概况与发展[J];舰船电子工程;2009年01期

5 ;世界首例无人直升机放线[J];云南电力技术;2009年05期

6 贺天鹏;曾洪江;;无人直升机研制新进展[J];飞航导弹;2009年11期

7 ;香港科大与哈工大攻克小型无人直升机技术[J];国防制造技术;2009年04期

8 张栋;;基于互联网看国内无人直升机发展[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5期

9 杨建东;;小型无人直升机在特高压线路架线中的应用探索[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年19期

10 刘刚;;山东省一次引进3架植保无人直升机[J];农药市场信息;2012年2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冠林;史海庆;谭洪胜;夏慧;王宏;朱纪洪;;基于视觉导航的无人直升机自主着陆[A];2009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第七分册)[南京理工大学学报(增刊)][C];2009年

2 周洪波;裴海龙;贺跃帮;;基于模型预测和反步法的小型无人直升机分层控制[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B卷[C];2011年

3 易超;吴建德;王晓东;;基于自适应神经网络的无人直升机横航向控制[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李坚强;裴海龙;刘馨;贺跃帮;陈勇;;小型无人直升机的混合系统建模与控制[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韩建斌;李传伟;孙海松;章恒;周子敬;;无人直升机飞行控制系统设计报告[A];2004中国空中机器人大赛论文汇编[C];2004年

6 李宏伟;张晓林;聂振钢;张强;;一种小型无人直升机导航控制系统的设计[A];2005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辛哲奎;方勇纯;张葛;申辉;;小型无人直升机云台跟踪控制系统实验平台设计[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徐玉;童长飞;;一种适用于微型无人直升机的线性姿态融合算法[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B卷[C];2011年

9 赵晓光;赵晓光;;基于视觉的小型无人直升机跟踪地面目标方法研究[A];第二届中国科学院博士后学术年会暨高新技术前沿与发展学术会议程序册[C];2010年

10 姜年朝;周光明;张逊;戴勇;张志清;;无人直升机复合材料旋翼桨叶研制[A];第十八届玻璃钢/复合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晓毅;我国首架无人直升机全权限自主试飞成功[N];光明日报;2008年

2 吴霖平;江苏送变电无人直升机放绳试验成功[N];中国电力报;2009年

3 王永刚;首例无人直升机放线在湖北成功完成[N];国家电网报;2009年

4 徐凯 陈丹妮 刘嘉;江西利用无人直升机巡线[N];国家电网报;2010年

5 记者 张膺浩;沈阳造无人直升机巡检输电线路[N];沈阳日报;2011年

6 武俊鹏;山西:严打无证采矿将用无人直升机严密监控[N];经理日报;2008年

7 红华 邹平;扬州将造无人直升机[N];扬州日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张倩怡;两个年轻人研发世界领先无人直升机[N];北京日报;2013年

9 本报通讯员 江滨;直升机所:孵化无人直升机产业[N];中国航空报;2013年

10 张洋;美澳联手开发新型无后坐力枪炮[N];中国航空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文达;小型无人直升机非线性建模与控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2 郭建川;小型无人直升机动态分析与非线性控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3 黄誉;无人直升机自主着舰关键技术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5年

4 冯伟;超小型无人直升机飞行姿态的鲁棒控制研究[D];上海大学;2009年

5 周洪波;小型无人直升机的建模与控制器设计[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郭润夏;基于非线性模型的无人直升机自动飞行控制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7 贺跃帮;小型无人直升机鲁棒非线性控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8 唐帅;小型无人直升机非线性建模与控制系统设计[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9 王小青;无人直升机建模与控制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10 杜建福;基于预测控制的小型无人直升机自主飞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婉竹;不确定环境下无人直升机飞行控制方法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2 吴毅彬;小型无人直升机路径规划设计与实现[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3 郑钊;无人直升机飞行控制及可视化飞行仿真平台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4 高虹;无人直升机稳定性飞行研究[D];贵州大学;2015年

5 张天航;无人直升机地面站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6 李让荣;无人直升机控制方法研究及飞行模拟系统开发[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7 王森林;基于FPGA的小型无人直升机飞行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D];南昌航空大学;2015年

8 雷春林;基于QNX的无人直升机控制平台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9 王丹彤;基于ARM的超小型无人直升机飞控系统设计与实现[D];黑龙江大学;2015年

10 田忠;无人直升机传感器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方法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7346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7346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5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