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航空航天论文 >

配对运行模式下的近距平行跑道关键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31 18:08

  本文关键词:配对运行模式下的近距平行跑道关键技术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空中交通流量管理 近距平行跑道 配对离场 配对进近 尾流间隔 跑道容量评估


【摘要】:随着我国民航运输业的快速发展,空中交通流量不断增加,部分繁忙机场的容量趋近饱和,继而导致机场容流不平衡、航班延误等问题。国内越来越多的机场开始或已经通过增加跑道数量来解决上述问题,由于机场面积、投资成本有限,相比中远距平行跑道,大多数情况下会选择修建近距平行跑道(Closely Spaced Parallel Runways,CSPR)。目前国内近距平行跑道只使用隔离平行运行模式,这种运行模式虽然保留了较大安全裕度,但是降低了跑道运行时的容量,因此亟需研究能提升近距平行跑道容量的运行模式。相比隔离平行运行模式,近距平行跑道在配对运行模式下能显著提升跑道容量。因此本文对配对运行模式下的近距平行跑道关键技术进行研究,首先引入近距平行跑道配对运行模式,包括:近距平行跑道配对离场和近距平行跑道配对进近;然后分析了使用近距平行跑道配对离场时需要规划的关键因素,得到配对离场前后机的离场时间间隔以及机场运行配对离场的侧风条件;随后在分析了近距平行跑道配对进近前后机的运行情况的基础上,研究了前后机的运行间隔问题;最后根据近距平行跑道配对运行模式的特性,建立了相应的跑道容量评估模型,通过实例计算,得到了配对运行模式下近距平行跑道能达到的容量,并将其与隔离平行运行模式的跑道容量进行对比,验证了配对运行模式的在容量上的优势。
【关键词】:空中交通流量管理 近距平行跑道 配对离场 配对进近 尾流间隔 跑道容量评估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V35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16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3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13-15
  • 1.4 本章小结15-16
  • 第二章 近距平行跑道配对运行模式16-22
  • 2.1 平行跑道运行模式16-17
  • 2.1.1 运行模式16-17
  • 2.1.2 跑道间距条件17
  • 2.2 近距平行跑道配对模式17-20
  • 2.2.1 近距平行跑道配对离场17-19
  • 2.2.2 近距平行跑道配对进近19-20
  • 2.3 飞行程序分析20-21
  • 2.3.1 配对离场程序20
  • 2.3.2 配对进近程序20-21
  • 2.4 本章小结21-22
  • 第三章 近距平行跑道配对离场关键因素研究22-28
  • 3.1 配对离场前后机的离场时间间隔22-25
  • 3.1.1 起始时间间隔22
  • 3.1.2 离场航段时间间隔22-25
  • 3.2 配对离场侧风条件的确定25-27
  • 3.3 实例应用与分析27
  • 3.4 本章小结27-28
  • 第四章 近距平行跑道配对进近运行间隔研究28-36
  • 4.1 近距平行跑道配对进近运行分析28
  • 4.2 近距平行跑道配对进近风险分析28-31
  • 4.2.1 碰撞风险分析29
  • 4.2.2 尾流风险分析29-31
  • 4.3 近距平行跑道配对进近运行间隔确定31-34
  • 4.4 实例应用与分析34-35
  • 4.5 本章小结35-36
  • 第五章 配对运行模式下的近距平行跑道容量评估36-45
  • 5.1 配对运行模式下的跑道容量模型36-42
  • 5.1.1 跑道只用于着陆时的容量37-38
  • 5.1.2 跑道只用于起飞时的容量38-39
  • 5.1.3 两架着陆航空器和两架起飞航空器交替运行时的跑道容量39-41
  • 5.1.4 两架着陆航空器和一架起飞航空器交替运行时的跑道容量41
  • 5.1.5 两架起飞航空器和一架着陆航空器交替运行时的跑道容量41-42
  • 5.2 实例应用与分析42-44
  • 5.2.1 跑道容量模型输入42
  • 5.2.2 结果分析42-44
  • 5.3 本章小结44-45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45-48
  • 6.1 总结45
  • 6.2 展望45-48
  • 参考文献48-51
  • 致谢51-52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维;赵芮;;相关运行模式下的近距平行跑道容量计算方法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5年32期

2 牛夏蕾;吕宗平;张兆宁;;近距平行跑道配对进近最小跟驰距离的计算[J];航空计算技术;2015年04期

3 杨文;;关于窄距平行跑道运行的技术分析[J];科技传播;2015年01期

4 陶媚;聂润兔;赵纬经;;近距平行跑道相关进近模式容量分析[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4年06期

5 孙佳;田勇;;近距平行跑道基于相关平行进近模式排序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6期

6 孙佳;田勇;;近距平行跑道配对进近中的碰撞风险分析[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7 卢飞;张兆宁;魏志强;刘碧莲;;近距平行跑道配对进近纵向碰撞风险安全评估[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3年08期

8 田勇;孙佳;万莉莉;李永庆;;近距平行跑道间隔确定方法[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3年01期

9 徐肖豪;赵鸿盛;王振宇;;尾流间隔缩减技术综述[J];航空学报;2010年04期

10 周彬;王雪松;王涛;刘俊凯;;侧向风速对飞机尾流运动的影响[J];航空学报;2009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冯志勇;尾流对飞行的影响及安全间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670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7670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7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