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航空航天论文 >

基于构型信息的小卫星编队自主导航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4 01:25

  本文关键词:基于构型信息的小卫星编队自主导航技术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小卫星编队 自主导航 卡尔曼滤波器 构型信息


【摘要】:小卫星编队具有许多综合性大卫星所不具备的优点,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编队卫星的自主导航是编队飞行的关键技术之一,因此,本文针对小卫星编队的自主导航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提出的自主导航方案都是以编队构型信息为基础的。编队构型信息是指:编队卫星的星间距离信息、星间相对角度信息。可以直接采用这些信息对编卫星相对轨道进行确定,也可以对编队卫星的绝对轨道进行修正。首先,本文提出了基于一种类似导航星座的相对轨道确定方案。主星对其中的两颗从星基于测距和测角的方式确定出从星的相对位置,然后主星和这两颗从星组成基准星座,再对其它从星进行星间测距,来确定其余从星的相对轨道。在此基础上还研究了被确定从星到基准星所在平面的距离对相对轨道确定精度的影响,并进行了数值仿真。其次,本文研究了卫星存在姿态误差情况下基于星间测距、测角方案的相对轨道确定问题。采用星敏感器对卫星进行姿态测量,建立了卫星存在姿态误差时的测量模型,将姿态误差和相对轨道状态共同作为状态量,采用卡尔曼滤波算法进行估计。验证了卫星编队基于星间测距、测角方案的相对轨道估计精度不仅和测量系统的测量精度有关,还与卫星的姿态误差有关。然后,本文研究了采用星间测距对卫星编队相对轨道进行修正的方案。由于小卫星编队是基于微小卫星空间互联技术,要实现小型化、低成本,这使得星载GPS接收机在性能上有所下降,定位精度较低。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提出一种利用单纯星间测距信息对卫星编队相对轨道进行修正的方法。引入星间测距信息,分别采用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和无迹卡尔曼滤波算法进行了仿真验证,证实了该方案的有效性。同时还研究了测量方程中不含有初始相对速度时对相对轨道的修正情况。最后,本文提出了采用星间测距、测角信息对编队卫星绝对轨道修正的方案。由于编队卫星相对轨道的确定,不仅可以采用直接测量的确定方案,也可以以卫星的绝对轨道信息为基础,通过作差处理来获得编队卫星的相对轨道状态。因此,卫星的绝对轨道精度将直接影响相对轨道的确定精度。所以,本文提出了在卫星绝对轨道精度较差的情况下,采用星间测距、测角信息来对绝对轨道进行修正的方案。分别研究了采用一次测距信息修正,两次测距信息修正,一次测距、测角信息组合修正,两次测距、测角信息组合修正这四种情况。通过仿真验证,证实了通过星间测距信息可以达到对卫星的绝对轨道修正的目的,多次修正可以提高修正精度,并且加入测角信息后,测距和测角信息的组合使用,可以达到更好的修正效果。
【关键词】:小卫星编队 自主导航 卡尔曼滤波器 构型信息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V448.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5
  • 第1章 绪论15-29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5-16
  • 1.2 国内外卫星编队任务发展综述16-20
  • 1.3 国内外编队轨道状态自主确定研究现状20-25
  • 1.3.1 GPS导航技术20-21
  • 1.3.2 类GPS技术21-22
  • 1.3.3 基于激光测量系统的相对自主导航22-23
  • 1.3.4 基于微波雷达系统的相对自主导航23
  • 1.3.5 基于视觉测量系统的相对自主导航23
  • 1.3.6 红外测量系统23-24
  • 1.3.7 编队构型信息测量技术总结24-25
  • 1.4 本文工作与创新点25-29
  • 1.4.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25-26
  • 1.4.2 本文创新点26-29
  • 第2章 理论基础29-43
  • 2.1 坐标系定义29-30
  • 2.2 编队卫星受到的摄动力30-32
  • 2.3 相对运动建模32-36
  • 2.3.1 基于直角坐标的相对运动建模32-35
  • 2.3.2 基于轨道根数描述的相对运动模型35-36
  • 2.4 自主滤波技术36-41
  • 2.4.1 扩展卡尔曼滤波36-38
  • 2.4.2 无迹卡尔曼滤波38-41
  • 2.5 本章小结41-43
  • 第3章 多星编队的相对轨道确定方法43-55
  • 3.1 测量原理43-44
  • 3.2 测量模型44-47
  • 3.2.1 基于测距/测角的测量方程44-45
  • 3.2.2 基准星对其余从星的测量方程45-47
  • 3.3 动力学模型47-48
  • 3.4 EKF相对导航算法48
  • 3.5 仿真分析48-53
  • 3.6 本章小结53-55
  • 第4章 考虑姿态误差的卫星编队相对轨道状态确定55-67
  • 4.1 测量模型55-59
  • 4.1.1 姿态测量方程55-57
  • 4.1.2 带姿态误差的侧距、测角方程57-59
  • 4.2 动力学模型59-61
  • 4.2.1 卫星姿态动力学方程59-60
  • 4.2.2 卫星相对运动方程60-61
  • 4.3 相对导航算法61-62
  • 4.4 仿真分析62-65
  • 4.5 本章小结65-67
  • 第5章 星间测距对卫星编队相对轨道状态估计的修正67-77
  • 5.1 测量原理68
  • 5.2 数学模型68-69
  • 5.3 星间测距对相对轨道修正滤波算法69-70
  • 5.3.1 星间测距对相对轨道修正的EKF算法69-70
  • 5.3.2 星间测距对相对轨道修正的UKF算法70
  • 5.4 仿真分析70-75
  • 5.5 本章小结75-77
  • 第6章 星间测距、测角信息对卫星编队绝对轨道估计的修正77-87
  • 6.1 测量原理77-78
  • 6.2 纯星间测距修正的测量方程78
  • 6.3 星间测距/测角组合修正的测量方程78-79
  • 6.4 动力学模型79-81
  • 6.5 绝对轨道修正滤波算法81-82
  • 6.6 仿真分析82-86
  • 6.7 本章小结86-87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87-90
  • 7.1 总结87-88
  • 7.2 展望88-90
  • 参考文献90-95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95-97
  • 致谢9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猛;冯永新;范增;;四层梯阶控制在卫星编队的应用仿真[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2年04期

2 ;卫星编队概念的提出[J];国外科技动态;2006年02期

3 陈晶;艾勇;谭莹;叶德茂;曹阳;;小卫星编队光通信系统设计[J];光通信技术;2007年06期

4 刘辉;李俊峰;;卫星编队自主队形控制[J];宇航学报;2007年05期

5 徐爱民;谭谦;于志坚;吕志平;;卫星编队相对动力学方程稳定性分析[J];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08年05期

6 王功波;郗晓宁;刘磊;;小卫星编队在轨释放方案优化设计[J];宇航学报;2008年02期

7 士元;;服务于北京奥运的卫星编队[J];中国航天;2008年08期

8 王纪兵;吴炜华;;考虑非线性项的卫星编队保持[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9年07期

9 孙蕊;兰盛昌;徐国栋;;微小卫星编队的星间测距系统设计及精度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7期

10 吴炜华;侯明善;刘永刚;;卫星编队保持的初始化条件及仿真分析[J];计算机仿真;2009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少轩;曾峦;熊伟;;基于卫星编队的空间目标光学测量建模[A];2009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吴志刚;谭述君;钟万勰;;卫星编队重构的均衡耗能最优控制方法[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3 雪丹;曹喜滨;;椭圆参考轨道卫星编队的相对导航研究[A];全国第十二届空间及运动体控制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陈宏宇;吴会英;赵灵峰;陈凡胜;;基于时差测量的卫星编队简易导航系统研究[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胡敏;曾国强;姚红;;分布式卫星编队维持控制仿真系统研究[A];2009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张志强;张波;李署坚;;基于侧音测距方法的小卫星编队距离算法分析[A];第六届全国信号和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7 吴志刚;彭海军;谭述君;;周期最优和周期H_∞控制方法在航天器控制中的应用[A];第二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8 朱维坤;翟文江;;全球陆地测绘卫星编队构形研究[A];Proceedings of 14th Chinese Conference on System Simulation Technology & Application(CCSSTA’2012)[C];2012年

9 冯孝辉;李京生;邓忠民;;摄动影响下卫星编队队形控制方法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尹军用;高云峰;;Halo轨道上卫星编队构形研究[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庞之浩;“法网恢恢”:卫星编队监测地球[N];大众科技报;2006年

2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一院 贝超 李琳 王晶;微小卫星编队星间测量与协同控制研究[N];中国航天报;2013年

3 游雪晴;卫星排排坐[N];科技日报;2003年

4 特约记者 张利文 记者 张晓祺;我国“一箭双星”成功发射实践九号A/B卫星[N];解放军报;2012年

5 边际;以色列研发新型微卫星方案[N];中国航空报;2012年

6 记者 孔岩;NASA发射卫星研究气溶胶对气候的作用[N];中国气象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陆宏伟;基于卫星编队遥感图像的对地定位算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2 楼良盛;基于卫星编队InSAR数据处理技术[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3 徐爱民;分布式卫星干涉仪轨道设计[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4 杨雪榕;卫星跟飞编队控制问题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5 郝继刚;分布式卫星编队构形控制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6 张健;分布式卫星自主构形重构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磊;基于构型信息的小卫星编队自主导航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15年

2 张万宝;考虑执行器饱和的卫星编队飞行控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彭海军;周期时变控制系统设计的数值方法及其在卫星编队保持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4 梁树甜;小卫星编队的队形捕获和保持控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5 陶久亮;卫星编队星间相对测量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6 王焕强;临界轨道倾角卫星编队构型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7 袁兴军;卫星编队分布式有限时间队形协同控制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8 郭耀华;基于一致性理论的卫星编队滑模/反步协同控制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9 李鹏飞;卫星编队协调控制的3D实时仿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10 刘磊;星载干涉式合成孔径雷达卫星编队构形设计[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7885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7885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e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