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航空航天论文 >

紧密编队飞行涡流减阻机理及队形参数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6 12:42

  本文关键词:紧密编队飞行涡流减阻机理及队形参数优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编队飞行 减阻 计算流体力学 建模 优化 风洞实验


【摘要】:编队飞行是自然界中大型鸟类在长途迁徙中常用的方式。人类很早就注意到了这一现象,早在一个世纪前,国外学者就使用升力线理论对三只鸟的编队飞行做了分析,指出鸟类编队飞行具有空气动力学上的优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编队飞行在人类飞行活动中出现得越来越频繁,如战斗机编队飞行,运输机编队飞行。最典型的编队飞行方式是空中加油过程。在日益追求燃油经济性和环保性的今天,除了不断提高飞机的气动性能外,人们将目光转向了仿生学——利用编队飞行进行节能和增加航程。国外在这方面进行了许多理论和实验研究,主要是线性理论分析和位势流计算、低速风洞实验以及飞行实验,对编队飞行的减阻机理有了较深的认识。但目前国内这方面的研究还较少,主要集中在编队飞行控制方法研究方面,使用的是位势流模型,对编队飞行的减阻机理研究较少,编队队形参数的获取也十分粗糙。本文研究了长机尾涡流与僚机的气动耦合作用,深入分析了编队飞行对僚机的减阻机理;建立僚机气动力系数的响应面模型,以僚机相对长机的位置参数为自变量,以僚机的升阻比为目标函数,对僚机位置参数做优化研究;利用响应面模型分析了位置参数对僚机升阻比的影响,在典型站位进行了位置参数的稳定性分析;开展了低速风洞测力实验和PIV流场测量实验,对位置参数的影响规律进行了验证。主要内容如下:1.用位势流的方法,将长机的尾涡流简化为一对向内反向旋转的半无限长涡丝,以僚机相对长机的位置参数为自变量,采用奥森涡模型计算僚机位置的诱导速度,获得僚机的有效迎角,建立僚机升力、阻力增量模型。通过该模型分析了位置参数对升力和阻力的影响,并与文献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2.利用CFD方法对飞翼构型的单机尾涡流演化过程进行研究,分析其尾涡流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对飞翼构型的三机领头模式编队飞行做气动耦合计算,探讨编队飞行的减阻机理。3.采用网格变形技术实现队形参数的改变,建立僚机气动力系数随位置参数变化的Kriging响应面模型,利用基于EI函数的EGO优化方法寻找僚机气动性能最佳的位置,基于Kriging模型对僚机的位置参数影响规律及位置参数稳定性作了分析。4.开展飞翼构型的低速风洞编队飞行测力实验和PIV流场测量实验,研究位置参数的影响规律,验证数值计算的分析结果。
【关键词】:编队飞行 减阻 计算流体力学 建模 优化 风洞实验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V21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8
  • 1.1 编队飞行研究背景与意义10-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5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15-18
  • 第二章 数学模型18-28
  • 2.1 旋涡模型18-21
  • 2.1.1 二维位势涡18-19
  • 2.1.2 兰金复合涡19-20
  • 2.1.3 奥森涡模型20-21
  • 2.1.4 其他涡模型21
  • 2.2 上洗数学模型21-24
  • 2.3 模型验证24-26
  • 2.4 本章小结26-28
  • 第三章 数值模拟28-46
  • 3.1 数值方法28-37
  • 3.1.1 方法介绍28-32
  • 3.1.2 方法验证及尾涡演化32-37
  • 3.2 编队流场分析37-43
  • 3.2.1 尾涡与僚机的相互作用38-41
  • 3.2.2 位置影响41-43
  • 3.3 本章小结43-46
  • 第四章 参数优化46-62
  • 4.1 动网格方法46-47
  • 4.2 Kriging模型47-50
  • 4.3 EGO优化方法50-54
  • 4.4 队形参数优化54-57
  • 4.5 位置稳定性分析57-59
  • 4.6 本章小结59-62
  • 第五章 风洞实验62-80
  • 5.1 实验介绍62-64
  • 5.2 测力实验64-74
  • 5.3 PIV实验74-77
  • 5.4 本章小结77-80
  • 第六章 总结80-84
  • 6.1 工作总结80-81
  • 6.2 下一步工作展望81-84
  • 参考文献84-88
  • 附录1 基于弧长的TFI插值方法88-90
  • 附录2 Kriging模型中的回归基函数和关联函数90-92
  • 致谢92-94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9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科炎;航天器编队飞行及其关键技术的开发[J];遥测遥控;2003年05期

2 林来兴,张洪华,车汝才;编队飞行区域性导航卫星和位置保持[J];宇航学报;2004年01期

3 ;未来五大客机新技术:V形编队飞行更省油[J];科技传播;2011年23期

4 ;未来客机:像鸟一样编队飞行[J];新科幻(科学阅读版);2012年11期

5 曾国强,陈永志;编队飞行稳定性及队形设计研究[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6 曾国强,张育林;编队飞行队形设计一般化方法[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03年01期

7 孙兰,许滨,张珩;航天器稀疏编队飞行的概念及其设计方法[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03年02期

8 王世练,张尔扬;CCSDS Proximity-1及其在编队飞行小卫星群中的应用[J];遥测遥控;2003年03期

9 刘林,王海红,马剑波;关于星座小卫星的编队飞行问题[J];天文学报;2004年01期

10 马涛,郝云彩,马骏,周胜利;编队飞行卫星的星间跟踪与测量技术综述[J];航天控制;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长清;;航天器电磁编队飞行轨道和姿态终端滑模控制[A];The 5th 全国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彭良福;林云松;;编队飞行防撞系统的建模研究[A];2009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第三分册)[C];2009年

3 林来兴;;小卫星星座与编队飞行三维定位系统和控制[A];全国第十二届空间及运动体控制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禹凯;徐明;;编队飞行航天器的自主控制策略设计[A];北京力学会第20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5 黎康;;编队飞行卫星相对轨道动力学研究[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6 王黎沁;曾国强;胡敏;;编队飞行卫星碰撞概率及碰撞规避策略仿真分析[A];2009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倪娜;贾英民;;一种卫星平面圆形编队飞行的鲁棒控制方法[A];中国航空学会控制与应用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苟兴宇;李克行;张斌;刘捷;董筠;;实践九号编队飞行轨控中的姿轨耦合与推力损失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9 王正;朱兴动;张六韬;;三维空间无人机编队飞行控制模型[A];第八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杨凯;郑建华;吴霞;;编队飞行构形设计初始化及稳定性分析[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九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记者李红;飞机编队飞行好处多多[N];科技日报;2002年

2 记者 王洪山、李宣良;我国将发射50多颗小卫星[N];人民日报;2006年

3 记者 冯志文;以研制可编队飞行的纳米级卫星[N];科技日报;2012年

4 杨孝文;机器昆虫将编队飞行,组建未来军团[N];中国国防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王卫东 特约记者 周敬波;陆航群鹰,此次飞行向海洋[N];解放军报;2011年

6 赵启洪 蒋龙 刘白;“低空猎鹰”牟春江[N];中国国防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孟云鹤;近地轨道航天器编队飞行控制与应用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2 韩龙;编队飞行航天器相对状态的立体视觉测量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3 罗成;近地轨道空间飞行器编队飞行控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4 郑重;多航天器编队飞行分布式协同控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5 蒋方华;航天器编队飞行相对运动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6 万婧;无人机自主编队飞行控制系统设计方法及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7 方挺;无人机协同编队飞行中的视觉感知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学坤;四旋翼无人机编队巡航飞行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郑红星;多杀伤器分离稳定与编队飞行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李宏艳;输入受限的航天器编队飞行姿态协同控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4 刘志勇;紧密编队飞行涡流减阻机理及队形参数优化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5 谢中秋;电磁编队飞行网络化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6 张亚南;多弹编队飞行协同制导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7 张尚强;编队飞行相对运动自主导航与控制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8 祝淼;基于对偶四元数的编队飞行卫星螺旋修正算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9 李洋;航天器编队保持与姿态协同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10 付世勇;基于对偶四元数的编队飞行卫星自主相对导航算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031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8031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a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