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虚拟人技术的协同虚拟装配系统设计
发布时间:2017-09-06 18:21
本文关键词:基于虚拟人技术的协同虚拟装配系统设计
【摘要】:模拟训练是军事与航天工业中的重要课题,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快速发展,相关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航天领域,运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仿真,借助虚拟现实设备,操作手可以在虚拟系统中,按既定的装配流程完成装配任务,获得接近真实的装配感受。从而降低测试发射的风险,减少资金的投入。针对我国航天任务越来越重,而平时工作中又缺少实装设备进行相关训练的情况,有必要建立协同虚拟装配系统,以提高人员实际操作技能和人才队伍的整体建设。论文在研究虚拟人技术的基础上,结合虚拟环境技术,通过物理引擎和交互区设计,完成了协同虚拟装配系统设计。主要内容有:①提出了协同虚拟装配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和系统应该具备的功能,从系统整体逻辑框架出发,特别说明了系统具有的独特的功能模块,从虚拟人和虚拟环境两个方面进行了需求分析,提出了设计子系统需要的技术和需要解决的难题。②对系统涉及的虚拟人技术进行研究:通过对人体运动捕获系统的分析和比较,优化了Vicon系统的硬件设计,减少了数据采集过程中的丢点数量,提高了系统数据采集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利用采集的实例数据创建了符合H-Anim标准的虚拟人模型和虚拟人姿态库。分析了现有虚拟人驱动技术,设计了基于分级几何统计模型的运动间插值算法,提高了系统合成的虚拟人运动的逼真度。设计了基于实例数据的逆运动学求解技术,将人体生理限制作为约束条件对逆运动学算法进行规划,提高了对虚拟人运动的实时控制效果。设计了判断运动数据对其时间的二阶导数的方法,有效减少了系统“误判”异常点的情况,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在虚拟人运动过程中,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减少模型发生扭曲等突变现象。③建立了虚拟环境和装配设备三维模型,采用多细节层次和碰撞检测等技术,完善了虚拟场景显示设计,建立了流畅、逼真、立体感突出的三维虚拟场景,实现了人员活动的立体场景逼真展示。并通过物理引擎和交互区设计,实现了虚拟人与虚拟环境、设备的交互,对集成的虚拟装配系统进行了测试,通过实际应用模式的演练,验证了本系统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在以某型号火箭为基础的教学训练中,该系统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既能给操作手身临其境的装配体验,又能达到对其他人员教学的目的,为提高航天测试发射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虚拟人 运动合成 运动控制 虚拟装配 协同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V465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9
- 1 绪论9-12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9-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1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内容安排11-12
- 2 协同虚拟装配系统整体设计方案12-18
- 2.1 系统功能12-13
- 2.2 系统结构13-14
- 2.3 虚拟人子系统14-16
- 2.4 虚拟环境子系统16
- 2.5 小结16-18
- 3 虚拟人技术研究及应用18-41
- 3.1 虚拟人技术概述18-19
- 3.2 运动数据采集19-21
- 3.2.1 人体运动捕获系统19-20
- 3.2.2 VICON MX系统的优化20-21
- 3.3 虚拟人建模21-25
- 3.3.1 虚拟人的类型22
- 3.3.2 虚拟人建模标准22
- 3.3.3 虚拟人的几何表示方法22-23
- 3.3.4 建立虚拟人模型与姿态库23-25
- 3.4 虚拟人运动合成25-30
- 3.4.1 虚拟人驱动技术26
- 3.4.2 基于实例数据的运动间插值实现运动合成26-29
- 3.4.3 实验结果29-30
- 3.5 虚拟人运动控制30-36
- 3.5.1 运动控制技术30-33
- 3.5.2 基于实例数据的逆运动学技术实现运动控制33-35
- 3.5.3 实验仿真35
- 3.5.4 运动数据库管理35-36
- 3.6 丢点检测与补偿技术36-40
- 3.6.1 异常标志点检测37
- 3.6.2 异常点的补偿37-39
- 3.6.3 实验仿真39-40
- 3.7 小结40-41
- 4 虚拟环境子系统设计41-48
- 4.1 虚拟环境建模41-43
- 4.1.1 厂房建模41-42
- 4.1.2 结构建模42-43
- 4.1.3 仪器建模43
- 4.2 虚拟环境仿真43-46
- 4.2.1 多细节层次43-45
- 4.2.2 复杂场景中的三维模型驱动45-46
- 4.2.3 三维模型碰撞检测46
- 4.3 物理引擎设计46-47
- 4.4 小结47-48
- 5 协同虚拟装配系统实现及应用48-60
- 5.1 人机交互接口48-50
- 5.2 虚拟装配系统50-52
- 5.2.1 虚拟装配系统集成50-51
- 5.2.2 虚拟装配系统功能51-52
- 5.3 多人协同虚拟装配系统52-54
- 5.3.1 系统特点52-53
- 5.3.2 系统组成53-54
- 5.4 系统测试54-57
- 5.4.1 硬件准备54-55
- 5.4.2 软件准备55
- 5.4.3 测试记录55-57
- 5.5 系统应用57-59
- 5.5.1 系统应用模式57-58
- 5.5.2 系统应用效果58-59
- 5.6 小结59-60
- 6 结论60-62
- 6.1 全文总结60-61
- 6.2 未来展望61-62
- 致谢62-63
- 参考文献63-66
- 附录66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66
-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目录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文,洪炳熔,贺怀清;基于位置推算算法的虚拟人感知机制的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2 贺怀清,洪炳熔,刘浩翰;一种基于力矩优化的虚拟人运动控制算法[J];宇航学报;2001年03期
3 刘涛 ,孙守迁 ,潘云鹤;面向艺术与设计的虚拟人技术研究[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4年11期
4 陈启祥;魏克俊;;虚拟人技术研究[J];中国水运(学术版);2006年05期
5 阎光伟;胡海涛;赵建涛;;大规模虚拟人的实时多样性绘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6 王朝晖;郑国磊;朱心雄;;虚拟人自适应行为的多目标模糊评估与仿真[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8年02期
7 程熙;潘志庚;;虚拟人运动中受扰的平衡保持算法[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9年03期
8 宋涛,欧宗瑛,陈伟卿;中国虚拟人三维模型重建和可视化[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9 罗冠 ,郝重阳 ,张雯 ,樊养余;虚拟人骨骼结构的多刚体系统建模方法研究[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5年06期
10 费t熽,
本文编号:8047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804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