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气道内压缩比对固体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进气道内压缩比对固体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内收缩比 总体性能 超燃冲压发动机 固体燃料 燃烧室
【摘要】:为研究固体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进气道与燃烧室的匹配特性,以飞行马赫数为6、飞行高度为25km为设计点对发动机各部件进行初步设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计算了一系列具有不同进气道内收缩比的发动机模型.结果表明:在保持燃烧室结构不变的条件下,发动机推力与比冲随进气道内压缩比增大开始显著下降,随后小幅上升;在保持燃烧室入口面积扩张比不变的条件下,发动机总体性能随进气道内收缩比的增大而提高.在满足进气道起动与燃烧室火焰稳定的前提下,发动机设计应采用尽可能大的进气道内收缩比与尽可能小的燃烧室入口面积扩张比.
【作者单位】: 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
【关键词】: 内收缩比 总体性能 超燃冲压发动机 固体燃料 燃烧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676062)
【分类号】:V231.3
【正文快照】: 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是指大气层内以马赫数为5以上的速度巡航飞行的飞行器,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受到世界上众多发达国家的广泛关注.固体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能量密度高、反应时间短的特点,在高超声速武器上有良好的应用前景.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美国海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文华;;美国研究轨道炮与超燃冲压发动机组合发射航天器[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11年01期
2 张宇飞;郭迎清;;超燃冲压发动机状态监测参数选择[J];测控技术;2013年09期
3 乐嘉陵,胡欲立,刘陵;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研究进展[J];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2000年01期
4 周军;试验结果将加快超燃冲压发动机的成功[J];飞航导弹;2001年08期
5 周军;法俄将联合进行超燃冲压发动机的飞行试验[J];飞航导弹;2001年08期
6 周军;美国开始超燃冲压发动机的地面试验[J];飞航导弹;2002年12期
7 丛敏;碳氢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推进系统的开发、验证与应用[J];飞航导弹;2002年12期
8 秦宝元;2002年超燃冲压发动机研究进展[J];推进技术;2003年02期
9 刘小勇;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J];飞航导弹;2003年02期
10 罗世彬;罗文彩;王振国;;双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方案性能初步分析[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3年S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新宇;陈立红;;超燃冲压发动机研究进展与思考[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上)[C];2007年
2 崔涛;于达仁;鲍文;;超燃冲压发动机工作模式转换的突变、滞后、分岔及建模方法[A];第二届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会议日程及摘要集[C];2009年
3 周林;孙德军;杨基明;;超燃冲压发动机实际工况的性能分析[A];第二届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会议日程及摘要集[C];2009年
4 于达仁;崔涛;鲍文;;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模态控制问题[A];第二届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会议日程及摘要集[C];2009年
5 李俊红;程晓丽;沈清;;基于喷管出口压力的超燃冲压发动机性能预测理论与方法[A];第十三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邢建文;郑忠华;宋文艳;杨阳;;反应机理对数值模拟超燃冲压发动机性能影响的初步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杨顺华;钱炜祺;肖保国;乐嘉陵;;化学动力学在超燃冲压发动机数值模拟中的应用[A];第十三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徐林;张中伟;许正辉;赵高文;;超燃冲压发动机热防护技术[A];复合材料: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下册)[C];2010年
9 陈小明;李松晶;聂伯勋;;恩超燃冲压发动机高温燃料流量调节阀的热力学特性研究[A];第五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暨2008年中国航空学会液压与气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陈小明;李松晶;聂伯勋;;超燃冲压发动机高温燃料流量调节阀的热力学特性研究[A];第五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暨2008年中国航空学会液压与气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三院31所研究员 马会明;五大关健动力技术 决定“高超”命运[N];中国航天报;2012年
2 逸文;天下武功 唯快不破[N];中国航空报;2013年
3 沈剑;X-51A超燃冲压发动机完成地面试验[N];中国航天报;2008年
4 青云;X-51A进一步接近飞行[N];中国航空报;2007年
5 胡军;美空军欲在超燃冲压发动机上使用替代燃料[N];中国航空报;2008年
6 张巍巍;美军超高音速飞行器试飞再遭失败[N];科技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兰;超燃冲压发动机整机非结构网格并行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2007年
2 邢建文;化学平衡假设和火焰面模型在超燃冲压发动机数值模拟中的应用[D];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2007年
3 姚照辉;考虑飞/推耦合特性的超燃冲压发动机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4 黄兴;超燃冲压发动机特性计算与一体化设计技术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4年
5 王西耀;超燃冲压发动机非定常流动数值研究[D];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2012年
6 李彪;固体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总体性能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7 邓维鑫;宽范围马赫数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组织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8 吴先宇;超燃冲压发动机一体化流道设计优化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9 余勇;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工作过程理论和试验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10 肖保国;碳氢燃料简化动力学模型和当地自适应建表方法在超燃并行计算中的应用[D];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壮壮;超燃冲压发动机模型壁厚优化[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2 周有新;超燃冲压发动机再生主动冷却结构强化换热分析与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3 和舒;超燃冲压发动机最大推力稳态优化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4 韦又毓;含有两相流的超燃冲压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统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5 曹瑞峰;面向控制的超燃冲压发动机一维建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6 王超;超燃冲压发动机总体方案设计与优化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7 李鳌;超燃冲压发动机地面试验燃油供应系统[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8 于田;超燃冲压发动机模态转换突变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9 刘建文;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流场数值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10 刘志琦;超燃冲压发动机再生冷却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160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816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