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球族包络的叶轮侧铣加工在线测量规划及误差补偿
本文关键词:基于球族包络的叶轮侧铣加工在线测量规划及误差补偿
【摘要】:整体叶轮类复杂薄壁曲面零件在航天航空、船舶等领域上应用广泛,但整体叶轮叶片薄、叶片间隔小,在机械加工中属于难加工零件。五轴联动数控铣削加工效率高,是整体叶轮加工常用的方法之一。然而,加工中由于叶轮叶片弹性变形以及振动、摩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产生加工误差,影响整体叶轮的加工精度。因此,整体叶轮类薄壁零件的加工误差测量与补偿是提高其加工精度的重要方法。传统的坐标测量机由于定位装夹等人为因素影响测量的准确度,在机测量近年来受到广泛重视,可以避免多次装夹引起的误差,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五轴侧铣加工整体叶轮,不仅有由弹性变形等各种外界因素引起的误差,而且由于侧铣加工形成的是刀具包络面存在理论性误差,因此如何测量及补偿实际加工误差是一项非常有研究意义的课题。首先,本文对本课题组以往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如复杂曲面侧铣加工的刀具路径规划方法及刀具球族包络面的表示方法等,作为本论文开展后期研究工作的理论基础。其次,依据侧铣加工复杂曲面的特点,为了通过对侧铣加工刀位优化来减小加工误差,本文对整体叶轮叶片的侧铣加工刀位进行了分析和优化。跟据刀具和测头与曲面的切点相一致的原理,提出基于球族包络理论的叶轮叶片在机测量路径规划算法。采用偏置方法得出叶轮侧铣加工刀位刀轴处的离散点,依据镜像补偿法将加工误差补偿到相应的刀轴离散点中,进而利用最小二乘法求解拟合生成新的侧铣刀位。最后,设计整体叶轮加工与测量实验方案。采用补偿前与补偿后的刀位生成的NC程序分别加工整体叶轮,并对叶轮叶片误差进行在线测量,对比测量结果验证本文所提出的基于球族包络的在线测量规划和补偿方法的正确性,叶轮加工误差得到有效的控制。
【关键词】:整体叶轮 球族包络 在机测量 误差补偿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V26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6
- 1.1 引言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3
- 1.2.1 复杂曲面在线检测系统发展10-11
- 1.2.2 在线测量路径规划研究现状11-12
- 1.2.3 在线测量误差补偿研究现状12-13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13-14
- 1.4 论文章节安排14-16
- 第2章 侧铣整体叶轮的刀位优化处理与工艺分析16-25
- 2.1 引言16
- 2.2 侧铣加工刀位路径优化处理16-21
- 2.2.1 概述16-17
- 2.2.2 基于球族包络侧铣加工整体叶轮刀位路径优化分析17-21
- 2.3 整体叶轮的数控侧铣加工工艺分析21-23
- 2.3.1 整体叶轮加工工艺阶段划分21-22
- 2.3.2 整体叶轮毛坯材料的选择22
- 2.3.3 整体叶轮侧铣加工刀具选择22-23
- 2.3.4 叶轮数控加工切削参数及加工余量的选择23
- 2.4 本章小结23-25
- 第3章 基于球族包络的整体叶轮在机测量路径规划25-32
- 3.1 引言25
- 3.2 整体叶轮叶片曲面在机测量规划原理与算法25-28
- 3.2.1 叶轮叶片在机测量规划原理25
- 3.2.2 整体叶轮叶片曲面在机测量规划算法25-28
- 3.3 整体叶轮造型与测点规划案例28-31
- 3.4 本章小结31-32
- 第4章 叶轮侧铣加工误差补偿与刀位调整32-40
- 4.1 引言32
- 4.2 加工误差补偿策略32-33
- 4.2.1 实时控制法33
- 4.2.2 离线控制法33
- 4.3 整体叶轮误差补偿与刀位调整方法33-39
- 4.3.1 单次镜像误差补偿与多次循环镜像补偿34-35
- 4.3.2 叶片曲面侧铣刀位调整补偿误差35-39
- 4.4 本章小结39-40
- 第5章 整体叶轮侧铣加工与在线测量及补偿实验验证40-52
- 5.1 引言40
- 5.2 整体叶轮加工实验40-44
- 5.3 整体叶轮叶片误差测量与补偿实验44-51
- 5.4 本章小结51-52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52-54
- 6.1 总结52-53
- 6.2 展望53-54
- 参考文献54-58
- 致谢58-59
- 攻读学位期间所开展的科研项目和发表的学术论文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纪苟,端木时夏;微机辅助定位误差补偿方法[J];仪器仪表学报;1987年03期
2 刘普合;;拉袋误差补偿机构补偿量的确定[J];包装与食品机械;1987年Z1期
3 刘纪苟;端木时夏;;微处理机辅助定位误差补偿系统[J];机械工业自动化;1987年02期
4 韩良,,芮小建,钟秉林,颜景平;误差补偿执行件设计中存在问题的研究与探讨[J];中国机械工程;1995年S1期
5 Christian de Godzinsky;Planmeca Oy;;改善双极电流吸收器的误差补偿方法[J];电子设计技术;2006年10期
6 刘纪苟;陈建;端木时夏;;微计算机辅助误差补偿的水平分割方法[J];装备机械;1986年03期
7 马修德;王威廉;;工艺过程的动态误差补偿[J];机械制造;1992年12期
8 宾鸿赞;计算机辅助实时误差补偿及其应用[J];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1995年02期
9 高栋,袁哲俊,赵伟明,林发荣;提高镗孔精度的在线误差补偿法[J];机械工艺师;1998年09期
10 贾宗尧;数显系统的误差补偿方法[J];航天工艺;200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航;孙厚芳;袁光明;;基于二维误差测量的数控机床误差补偿与控制[A];人才、创新与老工业基地的振兴——2004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何宇航;柴立群;李强;高波;曹益平;;一种镜面对称法绝对测量中的误差补偿方法[A];第十四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3 葛文涛;邓正隆;高玉凯;;机抖式激光陀螺温度误差补偿研究[A];第十届全国敏感元件与传感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刘又午;章青;赵小松;张志飞;;数控机床误差补偿——提高工作精度的基本途径[A];面向21世纪的生产工程——2001年“面向21世纪的生产工程”学术会议暨企业生产工程与产品创新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张闯;杨庆新;刘福贵;颜威利;;车载电子指南系统的设计[A];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刘又午;章青;赵小松;张志飞;;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课题[A];制造业与未来中国——200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陈国洪;袁欢;;沧州纵横高炉槽下选程的功能及实现[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13年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一磊;重型数控落地铣镗床综合误差补偿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蔡伟林;多自由度倒装键合机构设计与误差补偿[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3 陈逢军;非球面超精密在位测量与误差补偿磨削及抛光技术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4 粟时平;多轴数控机床精度建模与误差补偿方法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5 沈金华;数控机床误差补偿关键技术及其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6 张毅;数控机床误差测量、建模及网络群控实时补偿系统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7 马术文;数控机床热变形特性和热误差补偿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健;高精度定位平台振动误差补偿技术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2 党志广;切点跟踪磨削运动控制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2015年
3 乔凯;低刚度工件加工变形误差预测及补偿集成技术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4 韦宗喜;微惯性测量单元标定技术及误差补偿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5年
5 王泽民;数控落地镗铣床滑枕组件热力耦合场分析及误差补偿方法[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3年
6 刘昭;支持误差补偿的数控集成平台研究[D];东华大学;2013年
7 高增汉;数控机床热误差补偿优化技术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8 阮胜;基于球族包络的叶轮侧铣加工在线测量规划及误差补偿[D];上海应用技术大学;2016年
9 陈英姝;数控误差补偿新技术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6年
10 王慧珍;加工零件全自动化编程测量和误差补偿[D];天津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8161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816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