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地卫星刚柔耦合动力学建模研究
本文关键词:近地卫星刚柔耦合动力学建模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近地卫星 一次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 动力刚化 数值分析
【摘要】:随着人类对太空探索的深入,卫星技术迅速发展起来,而卫星技术的发展是离不开卫星模型的建立。由于卫星自身结构的复杂性和太空环境的特殊性,在卫星动力学建模中,忽略柔性体的弹性振动对卫星在轨飞行影响很大,带来的损失也是巨大的,因此必须合理的考虑柔性体的弹性振动以及星本体的刚性运动与柔性体弹性振动的耦合作用。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在轨的带有太阳帆板和周边桁架式可展开环形天线的卫星,且天线与星本体之间用细长的连接臂连接起来。本文首先建立了卫星主要结构的有限元模型,根据卫星有限元模型的分析以及模态降阶技术,建立了卫星的简化模型。其次,本文运用假设模态法对梁进行离散,且考虑梁的横向变形引起的轴向变形和空间万有引力的作用,采用第二类拉格朗日方程推导出近地卫星带动力刚化项的一次近似刚柔耦合动力学方程。最后,数值仿真零次近似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与本文建立的一次近似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卫星中心平台的刚体运动影响挠性附件的弹性变形,挠性附件的弹性变形会对中心刚体施加反作用力,从而影响卫星中心刚体的运动;传统的零次近似动力学模型由于没有考虑动力刚化现象,对卫星动力学响应的描述是不准确;一次近似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中带有动力刚化项,更加准确地描述了近地卫星姿态调整时的动力学响应。本文还研究了不同的物理特性和结构特征对卫星动力学响应的影响,这对卫星结构优化设计、控制规律设计以及挠性附件的振动抑制提供一定意义上的指导。
【关键词】:近地卫星 一次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 动力刚化 数值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V474;V41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绪论7-17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背景和意义7-9
- 1.1.1 课题来源7-8
- 1.1.2 研究背景和意义8-9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9-16
- 1.2.1 多体系统动力学的研究现状9-12
- 1.2.2 挠性航天器动力学建模方法的研究现状12-14
- 1.2.3 多体系统刚柔耦合动力学建模原理研究现状14-16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安排16-17
- 第二章 研究模型及相关问题的描述17-24
- 2.1 引言17
- 2.2 研究模型17-19
- 2.2.1 物理模型17
- 2.2.2 有限元模型17-19
- 2.2.3 简化模型19
- 2.3 卫星各附件所受到的万有引力19-22
- 2.4 柔性梁几何非线性变形场的描述22-23
- 2.5 本章小结23-24
- 第三章 一次近似刚柔耦合动力学建模24-51
- 3.1 引言24
- 3.2 刚柔耦合动力学建模24-34
- 3.2.1 连接臂和星本体的动力学建模25-28
- 3.2.2 集中质量点的动力学建模28-31
- 3.2.3 太阳帆板的动力学建模31-34
- 3.3 卫星一阶刚柔耦合动力学数值仿真34-50
- 3.3.1 仿真模型及物理参数34-35
- 3.3.2 卫星绕Z轴姿态调整35-43
- 3.3.3 卫星在轨道平面上平动43-48
- 3.3.4 卫星在空间作平面运动48-50
- 3.4 本章小结50-51
- 第四章 基于卫星结构参数的动力学响应分析51-58
- 4.1 引言51
- 4.2 天线的总质量对卫星在轨动力学响应的影响51-53
- 4.3 连接臂的弹性模量对卫星在轨动力学响应的影响53-55
- 4.4 连接臂的长度对卫星在轨动力学响应的影响55-57
- 4.5 本章小结57-58
- 结论58-59
- 参考文献59-63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3-65
- 致谢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士存;付月磊;;基于刚柔耦合的自动化动力学仿真分析研究[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1年06期
2 张勇;陈宝;欧健;石智卫;;整车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及平顺性优化[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5期
3 秦玉英;侯志国;高峰;宋韩韩;;汽车刚柔耦合建模及平顺性分析[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4期
4 耿光增;曹何滨;;刚柔耦合仿真在虚拟样机中的应用[J];重型汽车;2010年05期
5 孔宪仁;杨正贤;张锦绣;兰盛昌;;刚柔耦合系统的输入成形控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6 董龙雷,闫桂荣,杜彦亭,余建军,牛宝良,李荣林;高斯最小拘束原理在一类刚柔耦合系统分析中的应用[J];兵工学报;2001年03期
7 王建明,洪嘉振,刘又午;刚柔耦合系统动力学建模新方法[J];振动工程学报;2003年02期
8 张国庆;王永;梁青;毕永建;;一类动量交换刚柔耦合系统的鲁棒减振跟踪[J];振动与冲击;2007年10期
9 樊磊;王亚平;刘一鸣;徐诚;;超轻量化高射机枪刚柔耦合建模和仿真[J];弹道学报;2009年01期
10 韩东;高正;王浩文;张虹秋;;直升机桨叶刚柔耦合特性及计算方法分析[J];航空动力学报;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文华;张伟;曹东兴;;弹性支撑梁的刚柔耦合动力学分析[A];第十四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与会议议程[C];2013年
2 赵国威;吴志刚;;柔性空间结构大范围自由运动的刚柔耦合动力学建模与分析[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3 徐培民;石珍强;包家汉;王宏光;;摇杆转向架式月球车刚柔耦合建模及分析[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徐培民;石珍强;包家汉;王宏光;;摇杆转向架式月球车刚柔耦合建模及分析[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赵国威;吴志刚;;柔性空间结构大范围自由运动的刚柔耦合动力学建模与分析[A];第十四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与会议议程[C];2013年
6 赵飞云;洪嘉振;;矩形薄板的刚柔耦合动力学系统的建模理论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7 郑彤;章定国;;梯形三角形板与变厚度板刚柔耦合动力学分析[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8 刘铸永;洪嘉振;;柔性薄板的刚柔耦合动力学[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SAMCEF Mecano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A];第七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暨2011全国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高浩;戴焕云;;集装箱平车高频弹性振动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振动学术会议暨第八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吴艳红;旋转叶片刚柔耦合系统动力学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2 高浩;车辆系统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方法及仿真平台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3 李崔春;挠性航天器刚柔耦合动力学建模与姿态控制技术的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中振;刚柔耦合多体包装运输系统逆子结构分析[D];江南大学;2015年
2 张巍耀;挠性航天器刚柔耦合动力学建模及动态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张青林;基于刚柔耦合的整车动力学仿真及悬架参数优化[D];重庆理工大学;2015年
4 王亮;面向刚柔耦合系统的SiPESC平台仿真与优化[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5 李鑫;基于推土机底盘的推树装置动力学分析及强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6 刘芸;典型脉膜刚柔耦合结构昆虫翅膀的形态特征及力学性能[D];吉林大学;2016年
7 李贵宇;基于轨道振动的车轮多边形机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8 史阳阳;基于刚柔耦合的锚绞机结构优化设计及试验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6年
9 张志宇;基于ADAMS的四足机器人虚拟样机仿真及刚柔耦合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10 王毅恒;具有有限弹性部件的机械结构动力学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8185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818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