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博弈分析的高铁票价浮动后的民航票价对策
发布时间:2017-09-20 13:31
本文关键词:基于博弈分析的高铁票价浮动后的民航票价对策
【摘要】:近些年,我国“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网的快速建设,民航在中短距离航线上受到的高铁竞争越来越大。铁路总公司实行公司化运作、国外铁路系统实施收益管理的成功经验和高速铁路走市场化道路使得高铁逐渐具备实行收益管理和浮动票价政策的条件和现实需求。一旦高铁采取浮动的票价策略,民航公司及部门应采取科学方法进行分析并及时调整票价对策。本研究在高铁实行全面收益管理的假设前提下,分析了高铁与民航的竞争特性,并从影响其票价制定的经济性、快速性等因素出发分析了高铁民航竞争市场上的客流分担率情况,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该竞争市场上的高铁民航双人博弈模型,运用lingo软件编写Lemke-Howson算法求得该模型的纳什均衡解。随后运用模型对武广客运专线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民航应对浮动高铁票价的票价对策,主要包括以均衡票价为基础的票价调整策略、大数据技术在民航票价制定以及收益管理中的运用、根据竞争状况适当降价、分等级及判别定价、突出自身优势的差异化解决方案、与高速铁路的竞合以及完善常旅客计划等。
【关键词】:票价策略 博弈论 客运分担率 均衡票价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民航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562.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23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0-15
- 1.1.1 研究背景10-13
- 1.1.2 研究意义13-15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5-20
- 1.2.1 民航与高铁票价定价文献综述15-18
- 1.2.2 博弈论运用于交通运输方式竞争文献综述18-20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框架20-22
- 1.4 本章小结22-23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23-32
- 2.1 定价理论与航空公司收益管理23-29
- 2.1.1 定价策略与理论23-28
- 2.1.2 航空公司收益管理28-29
- 2.2 博弈论概述29-31
- 2.2.1 博弈论的分类30
- 2.2.2 博弈论与交通系统建模30-31
- 2.3 本章小结31-32
- 第三章 高铁与民航竞争分析32-43
- 3.1 高铁与民航当前竞争态势概述32-35
- 3.2 影响竞争以及定价的主要因素分析35-39
- 3.2.1 经济性36-37
- 3.2.2 快速性37-38
- 3.2.3 准点性38
- 3.2.4 安全性38
- 3.2.5 舒适性38-39
- 3.3 以关键因素为基础的高铁与民航客运分担率39-40
- 3.4 民航业的票价机制及存在的问题40-41
- 3.5 高铁与民航未来竞争态势分析41-42
- 3.6 本章小结42-43
- 第四章 高铁与民航市场博弈模型的构建及求解43-51
- 4.1 模型构建的前提假设43-44
- 4.1.1 博弈主体具有运营自主权43
- 4.1.2 博弈双方仅限民航和高铁43
- 4.1.3 关于旅客运输方面的市场需求方面的假设43-44
- 4.1.4 关于博弈要素的假设44
- 4.2 模型的建立44-48
- 4.2.1 运输量45
- 4.2.2 收益函数45
- 4.2.3 博弈过程45-46
- 4.2.4 模型的约束条件46-47
- 4.2.5 目标函数的构建47
- 4.2.6 非合作博弈模型的建立47-48
- 4.3 算法设计48-50
- 4.3.1 Lemke-Howson算法介绍48-49
- 4.3.2 Lemke-Howson算法的应用及可用软件49-50
- 4.4 本章小结50-51
- 第五章 实证分析-武广客运线路民航高铁票价博弈51-65
- 5.1 武广客运线路基本情况介绍51-52
- 5.2 武广客运专线内高铁民航博弈分析52-63
- 5.2.1 武广线路高铁民航分担率53-59
- 5.2.2 武广线路高铁民航票价博弈59-63
- 5.3 武广航线民航票价优化设计63-64
- 5.4 本章小结64-65
- 第六章 根据模型的票价对策建议65-72
- 6.1 均衡状态的必要性分析65
- 6.2 均衡状态的合理性研究65-68
- 6.2.1 票价合理性66
- 6.2.2 客流分担率合理性66-68
- 6.2.3 收益合理性68
- 6.3 根据均衡状态的票价对策建议68-71
- 6.3.1 以均衡票价为基础的票价调整69
- 6.3.2 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科学定价69-70
- 6.3.3 适当降价依然是首选应对策略70
- 6.3.4 分等级以及判别定价70
- 6.3.5 差异化解决方案,,降低旅客价格敏感性70-71
- 6.3.6 完善常旅客计划,构筑适当的价格竞争壁垒71
- 6.3.7 与高速铁路竞合,规避价格恶性竞争71
- 6.4 本章小结71-72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72-75
- 7.1 本文工作内容总结72
- 7.2 主要研究成果72-73
- 7.3 不足与展望73-75
- 参考文献75-80
- 致谢80-81
- 作者简介8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伟勋;中国民航改革强势起飞[J];国际航空;2002年03期
2 王志琴;;民航重组,票价是升还是降?[J];企业导报;2002年12期
3 邓聿文;民航的问题在哪里?[J];金融信息参考;2005年01期
4 孙德富;;民航实施人才强业战略应着力解决的几个问题[J];中国民用航空;2006年09期
5 徐晓荣;;民航安防管理平台市场前景展望[J];中国安防;2010年10期
6 林晨 ,王晓光;中国民航:沉重的起飞[J];w芸
本文编号:8883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888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