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航空航天论文 >

一种翼身融合无人飞行器的总体设计及协同作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6 17:32

  本文关键词:一种翼身融合无人飞行器的总体设计及协同作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无人飞行器 翼身融合 总体设计 气动特性 隐身特性 编队飞行


【摘要】:无人飞行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机动灵活的特点,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无人机在民用和军用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随着现代战争模式的演变,无人作战飞行器以其隐蔽性强、反应快、研制成本低、执行复杂军事任务的能力强的特点得到了世界各国军方的青睐。现代战场环境日益复杂,作战任务难度高,伴随着无人作战机研究的深入,广大学者专家把目光瞄准了无人飞行器协同作战领域,多架无人飞行器协同执行作战任务成为了新兴的具有实战意义的研究课题。在无人作战机的发展进程中,采用特殊的无尾翼身融合布局的飞行器以其优良的气动特性和隐身特性吸引了国内外航空专家的广泛关注,被许多国家的军方所采用。本文在提出的设计要求基础上,根据飞机设计的相关要求完成了一架无尾翼身融合布局无人作战机的总体设计,同时采用CST参数化方法对机身段的翼型进行优化设计,运用CFD方法计算分析了所设计飞行器的气动特性,并且用物理光学法分析评估了设计飞行器的隐身特性。最后,通过对现有的无人机协同作战编队控制方式进行了学习和研究,根据无人机协同编队飞行的特点提出了基于状态感知的无人机编队飞行控制方案。
【关键词】:无人飞行器 翼身融合 总体设计 气动特性 隐身特性 编队飞行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V279;E926.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1
  • 注释表11-12
  • 第一章 绪论12-19
  • 1.1 引言12-13
  • 1.2 翼身融合无人飞行器研究现状13-15
  • 1.2.1 翼身融合布局飞行器的主要特点13-14
  • 1.2.2 现代翼身融合无人飞行器的发展14-15
  • 1.3 无人机任务协同及其战术研究15-17
  • 1.3.1 多无人机任务协同研究现状16
  • 1.3.2 无人机协同编队飞行研究现状16-17
  • 1.4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17-19
  • 第二章 翼身融合无人飞行器总体设计19-37
  • 2.1 设计要求19
  • 2.2 主要参数估算19-21
  • 2.3 重量估算21-22
  • 2.3.1 飞机起飞重量的构成21
  • 2.3.2 燃油重量系数的估算21-22
  • 2.3.3 空机重量系数的估算22
  • 2.3.4 起飞重量的估算22
  • 2.4 动力装置设计22-23
  • 2.5 总体布局设计23-26
  • 2.5.1 机翼主体外形设计23-25
  • 2.5.2 机身设计25-26
  • 2.6 进气道设计26
  • 2.7 翼型选择26-28
  • 2.8 基于CST参数化方法的机身段翼型优化设计28-32
  • 2.8.1 CST参数化描述28-29
  • 2.8.2 优化模型29-30
  • 2.8.3 优化结果分析30-32
  • 2.9 操纵面设计32-33
  • 2.9.1 襟翼设计32-33
  • 2.9.2 升降副翼设计33
  • 2.10 起落架设计33-35
  • 2.11 无人机CAD模型的建立35
  • 2.12 本章小结35-37
  • 第三章 无人飞行器气动特性分析37-48
  • 3.1 CFD基本理论37-41
  • 3.1.1 流体控制方程37-38
  • 3.1.2 附面层方程38-39
  • 3.1.3 方程离散与求解39-40
  • 3.1.4 Spalart-Allmaras湍流模型40-41
  • 3.2 模型网格的划分41-43
  • 3.2.1 模型的修改41-42
  • 3.2.2 网格的生成42-43
  • 3.3 无人飞行器升阻特性分析43-45
  • 3.3.1 气动力特性43
  • 3.3.2 表面压力系数分布43-44
  • 3.3.3 流场空间涡流44-45
  • 3.4 无人飞行器稳定性分析45-47
  • 3.4.1 纵向静稳定性分析45-46
  • 3.4.2 横航向静稳定性分析46-47
  • 3.5 本章小结47-48
  • 第四章 无人飞行器隐身特性分析48-56
  • 4.1 雷达隐身技术概述48-51
  • 4.1.1 雷达目标特性48-49
  • 4.1.2 外形隐身技术49-51
  • 4.2 雷达隐身特性计算理论51-52
  • 4.3 无人飞行器的外形隐身技术52-53
  • 4.4 无人飞行器的RCS计算与分析53-55
  • 4.4.1 计算方法53
  • 4.4.2 计算结果分析53-55
  • 4.5 本章小结55-56
  • 第五章 无人机协同作战研究56-63
  • 5.1 无人机协同作战概述56-57
  • 5.2 现有无人机协同编队控制方法57-59
  • 5.3 基于状态感知的无人机协同编队控制方法59-62
  • 5.4 本章小结62-63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63-65
  • 6.1 工作总结63
  • 6.2 后续研究展望63-65
  • 参考文献65-67
  • 致谢67-68
  • 硕士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美国研制各种类型的战术无人飞行器[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0年10期

2 ;新世纪的“空中无人飞行器”[J];测控技术;2000年03期

3 ;中国宇航学会无人飞行器分会第四届三次会议隆重召开[J];现代防御技术;2010年06期

4 张晓哲;胡英俊;;世界先进无人飞行器(上)[J];航空世界;2002年03期

5 云海;美国准备使用更多的无人飞行器[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1年12期

6 杨鹏,王睿,周富强,张广军;无人飞行器自主着舰实时场景的仿真实现[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7 邵晓巍,邵长胜,赵长安;一类军用无人飞行器协作效能评估方法研究[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05年01期

8 张小苗;雷志辉;孙祥一;于起峰;;基于序列下视图像的无人飞行器速度精确测量方法[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7年S2期

9 雷旭升;裴葆青;梁建宏;王田苗;;油气田环境巡视小型无人飞行器航姿控制系统[J];机器人;2008年06期

10 包强;隋毅;刘阳;张国新;张伍;;微型无人飞行器的使用及研制现状[J];飞航导弹;2008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小苗;雷志辉;孙祥一;于起峰;;基于序列下视图像的无人飞行器速度精确测量方法[A];2007年光电探测与制导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缪存孝;房建成;孙丁圣;高延灏;;基于非线性模型的小型无人飞行器风扰控制方法[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B卷[C];2011年

3 宋祖勋;叶烽;;无人飞行器的电磁环境效应分析[A];第十四届全国电磁兼容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高大远;马震;朱海;;无人飞行器自组织多模型建模与控制[A];第25届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C];2013年

5 刘亮;饶进军;;便携式无人飞行器位姿信息融合[A];2011年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周斌;李文雯;;固定翼无人飞行器及侦察系统设计报告[A];2004中国空中机器人大赛论文汇编[C];2004年

7 缪存孝;房建成;;基于UKF的小型无人飞行器模型参数在线辨识[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B卷[C];2011年

8 刘藻珍;;滚转飞行器的解耦控制及计算机仿真[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9 杨云高;鲜斌;殷强;李浩涛;曾伟;;四旋翼无人飞行器架构及飞行控制的研究现状[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C卷[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航二集团无人飞行器系统管理部;实现我国无人飞行器事业又好又快发展[N];中国航空报;2008年

2 记者 林莉君;无人飞行器在清华大学上演空中“反恐”[N];科技日报;2013年

3 李啸龙;无人飞行器网站开通[N];中国航天报;2000年

4 黄培生;城市航空公司推出“熊猫”无人飞行器[N];中国航空报;2007年

5 刘后昌;无人飞行器遥感监测系统获得浏阳正射影像图[N];中国测绘报;2008年

6 陈蒸 陈德钧;无人飞行器巡检技术研究获重要进展[N];国家电网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王平 乌兰 特约记者 王思佳;无人飞行器防灾救灾显身手[N];中国矿业报;2011年

8 记者 王俊鸣;美首次成功试飞新型无人飞行器[N];科技日报;2003年

9 记者 魏忠杰;俄将进行无人飞行器飞行试验[N];人民日报;2003年

10 通讯员 王宇宁 本报记者 施忆;南航学子设计无人飞行器创意无限[N];江苏科技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景正;无人飞行器影像场景配准与目标监视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2 刁琛;四旋翼无人飞行器非线性控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3 任小璐;涵道式无人飞行器建模与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韦宗毅;面向接触网巡检的四旋翼无人飞行器系统实现[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张伟;基于ARM9的无人飞行器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新疆大学;2015年

3 苏东;基于双目视觉的小型无人飞行器的导航与避障[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4 熊晶晶;四旋翼无人飞行器飞行控制方法研究[D];中国计量学院;2015年

5 刘欢敏;基于四旋翼无人飞行器的地面运动目标跟踪系统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5年

6 黄廷国;基于扰动抑制的无人飞行器控制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7 付京来;一类无人飞行器侧向航迹修正策略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8 徐一雄;基于自然交互的多旋翼无人飞行器手势控制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9 任yN磊;无人飞行器综合试验台数据仿真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10 张帅浩;一种翼身融合无人飞行器的总体设计及协同作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9248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9248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e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