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入返回离轨时机及制动策略
本文关键词:再入返回离轨时机及制动策略
更多相关文章: 再入飞行器 制动 离轨 再入轨迹 再入返回 纵程 横程 再入角
【摘要】:水平定点着落再入返回飞行器对再入角、再入点至着落点的纵程和横程有较严格的要求,飞行器侧向机动能力决定最大横程误差和可返回时机。为设计满足上述要求的飞行轨迹,提出了一种离轨时机及制动策略计算方法。根据再入轨迹分析和着落点经纬度,估计再入轨道最优升交点地理经度;利用横程误差计算返回圈升交点地理经度范围,并推算升交点地理经度优选离轨时机;通过地固系下再入角估计惯性系下速度倾角,由再入点经纬高和速度倾角推算离轨制动时刻及速度增量,由迭代修正生成离轨制动策略,并经算例仿真验证。
【作者单位】: 上海市空间智能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
【关键词】: 再入飞行器 制动 离轨 再入轨迹 再入返回 纵程 横程 再入角
【分类号】:V448.2
【正文快照】: 载人飞船等再入返回器在陆地或海上垂直着落,X-37B等再入返回飞行器可以在机场定点水平着落,水平定点着落相对垂直着落对再入返回飞行器再入角、再入点至着落点纵程和横程有更严格的要求。再入返回飞行器再入角直接影响再入过程气动加热,再入点至着落点纵程影响末端能量管理及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世锦;;载人登月返回再入有关问题初步研究[J];航天返回与遥感;2011年02期
2 李小龙,陈士橹;航天飞机的最优再入轨迹与制导[J];宇航学报;1993年01期
3 贾杰;荆泉;;飞行器再入姿态双环滑模控制及其逻辑选择[J];航天控制;2006年03期
4 陈有荣;袁建平;罗建军;;再入滑翔式飞行器轨迹快速优化[J];飞行力学;2008年06期
5 李惠峰;凌源;;基于预测校正法的低升阻比飞船再入轨迹设计[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6 南英;陆宇平;龚平;;登月返回地球再入轨迹的优化设计[J];宇航学报;2009年05期
7 汤一华;余梦伦;胡德风;杨勇;谢泽兵;;基于非线性最优终端匹配的再入轨迹快速规划研究[J];宇航学报;2010年01期
8 王银;陆宇平;张崇峰;;月球返回舱跳跃再入弹道特性分析与优化设计[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9 沈红新;李海阳;彭祺擘;;月球返回舱再入制导律设计[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10 杨欢;宗鹏;;再入飞船通信环境建模研究[J];航天器环境工程;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南英;陆宇平;龚平;;登月返回再入轨迹的优化设计[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林鑫;李飞;余西龙;陈立红;张新宇;;航天器行星再入辐射现象研究的初步设想[A];第十四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肖歆昕;李文皓;张珩;;亚轨道飞行器再入通道概念及应用[A];第三届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会议文集[C];2010年
4 曾春平;胡军;孙承启;;反馈线性化方法在再入制导中的应用[A];全国第十二届空间及运动体控制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范晓樯;李桦;丁猛;;弹头外形再入表面热流工程计算[A];第十届全国计算流体力学会议论文集[C];2000年
6 吴忠;朱挺;魏孔明;;基于控制力矩陀螺的再入弹头姿态控制技术研究[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李文皓;肖歆昕;张珩;;亚轨道飞行器再入攻角设计的法向过载动平衡方法[A];第三届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会议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赵彪;快船式飞行器再入轨迹优化与制导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2 吴旭忠;滑翔式飞行器再入制导与控制方法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郑立伟;预测制导理论在飞行器再入与大气层外拦截中的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4 钱承山;空天飞行器多模型鲁棒控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5 黄国勇;基于Terminal滑模的空天飞行器再入鲁棒自适应控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峰;升力体式飞行器再入轨迹的快速规划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2 吴启星;载人飞船应急救生轨道的返回再入动力学与制导问题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3 倪晓彬;基于能量的再入轨迹控制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4 杜昕;载人深空飞行返回再入特性分析与制导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5 苏杭;探月飞船返回跳跃式再入轨迹规划与制导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6 李培林;回收舱再入过程的飞行特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7 孟鹏飞;再入目标的跟踪定位与轨迹预报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8 马宏图;高可靠性再入轨迹在线设计及实时制导[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9 董晨;可重复使用飞行器再入制导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10 杨欢;再入飞船等离子体鞘套对通信衰减的仿真与建模[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346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934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