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动热环境下共形整流罩热辐射特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气动热环境下共形整流罩热辐射特性研究
【摘要】:在大气层或临界层内,装备红外成像探测系统的飞行器高速飞行时,位于其前端的整流罩因受气动热流影响,温度迅速升高。高温整流罩产生了强烈的红外辐射,在探测器接收面上形成背景噪声,严重影响成像质量。随着飞行器速度的不断增大,传统的球形整流罩在空气动力学方面的劣势,使得其越来越不满足飞行器高速飞行的要求。具有流线型外表面的共形整流罩弥补了球形整流罩空气阻力系数大的缺点,但是目前对于共形整流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像差的校正上,对于其气动热辐射的研究较少。为了综合评定共形整流罩的优越性,需要研究气动热环境下共形整流罩的热辐射特性。本文主要研究共形整流罩热辐射特性,首先使用有限元分析法,将共形整流罩划分成规则网格,计算每个网格的辐射能量;然后运用光线追迹法得到三种典型面形整流罩在探测器接收面上所产生的热辐射干扰;最后利用所建立的共形整流罩热辐射计算模型对呈现非均匀温度分布且存在折射率梯度的三种典型面形整流罩进行了仿真。主要内容包括:(1)装备共形整流罩的高速飞行器外流场特征研究。根据空气动力学和有限元理论,利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装备共形整流罩的高速飞行器外流场计算模型;根据此模型,计算了高速飞行器外绕流空气密度场、整流罩壁面温度场、压强场和速度场分布。确定了包括球形、椭球面形以及抛物面形在内的三种典型面形整流罩绕流场的分布规律。(2)气动热环境下共形整流罩多物理场耦合研究。根据传热学和弹性力学理论,结合高速飞行器流场仿真结果,利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气动热环境下共形整流罩热流固耦合计算模型。然后利用此模型计算了整流罩非均匀的温度场、形变场、应力以及应变场,为后续共形整流罩辐射计算奠定了基础。(3)共形整流罩热辐射特性研究。依据共形整流罩多物理场耦合分析得到的结果,建立了共形整流罩热辐射发射以及传输模型,编制了共形整流罩热辐射特性仿真软件,分析了三种典型面形共形整流罩热辐射对高速飞行器光学系统成像质量的影响。
【关键词】:共形整流罩 热辐射 半透明介质 辐照度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V21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20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9-11
- 1.2 国内外气动热环境下共形整流罩热辐射特性研究现状11-18
- 1.2.1 国内外高速飞行器整流罩外形设计以及共形光学研究现状12-16
- 1.2.2 国内外气动热辐射传输效应研究现状16-18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18-20
- 第2章 气动热环境下共形整流罩耦合计算研究20-42
- 2.1 引言20
- 2.2 共形整流罩外流场分析有限元计算模型20-22
- 2.3 典型面形共形整流罩外流场特性仿真分析22-30
- 2.3.1 等厚球形整流罩外流场特性仿真分析22-25
- 2.3.2 等厚椭球面形整流罩外流场特性仿真分析25-27
- 2.3.3 等厚抛物面形整流罩外流场特性仿真分析27-30
- 2.4 高速飞行器整流罩多物理场耦合计算30-36
- 2.4.1 ANSYS-APDL31-33
- 2.4.2 共形整流罩热分析计算模型33-35
- 2.4.3 共形整流罩结构分析计算模型35-36
- 2.5 典型面形整流罩的气动热环境多物理场耦合仿真36-41
- 2.5.1 整流罩材料物理特性及其热流固耦合分析输入条件36-37
- 2.5.2 等厚半球形整流罩气动热环境多物理场耦合仿真分析37-38
- 2.5.3 等厚椭球形整流罩气动热环境多物理场耦合仿真分析38-40
- 2.5.4 等厚抛物面形整流罩气动热环境多物理场耦合仿真分析40-41
- 2.6 本章小结41-42
- 第3章 气动热环境下共形整流罩热辐射计算模型建立42-55
- 3.1 引言42
- 3.2 气动热环境下共形整流罩热辐射计算建模总体42-43
- 3.3 共形整流罩热辐射发射特性43-47
- 3.3.1 半透明梯度折射率介质辐射发射特性43-46
- 3.3.2 整流罩热辐射离散模型46-47
- 3.4 热辐射在共形整流罩内部的传输47-50
- 3.4.1 复杂热环境下共形整流罩折射率场计算47-48
- 3.4.2 四阶龙格-库塔法48-50
- 3.5 整流罩热辐射经光学系统的传输50-53
- 3.5.1 热瞳50-51
- 3.5.2 共形整流罩热辐射在光学系统中的传输51-53
- 3.6 红外探测器接收面上热辐射计算53-54
- 3.6.1 探测器接收面上辐射照度计算53-54
- 3.6.2 红外探测器成像仿真54
- 3.7 本章小结54-55
- 第4章 气动热环境下典型共形整流罩热辐射仿真55-73
- 4.1 引言55
- 4.2 仿真软件总体结构55-57
- 4.2.1 软件运行环境及功能要求55-57
- 4.2.2 软件程序接口57
- 4.3 典型共形整流罩热辐射特性仿真分析57-71
- 4.3.1 球形头罩热辐射仿真计算结果58-62
- 4.3.2 椭球面形整流罩热辐射仿真计算结果62-66
- 4.3.3 抛物面形整流热辐射仿真计算结果66-70
- 4.3.4 典型面形整流罩热辐射仿真结果对比分析70-71
- 4.4 本章小结71-73
- 结论73-75
- 参考文献75-8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80-82
- 致谢82-83
- 个人简历8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鹏飞;龚春林;谷良贤;;基于轴对称比拟的气动热计算方法研究[J];计算机仿真;2012年06期
2 易龙;孙秦;彭云;;复合材料头锥结构气动热应力分析方法研究[J];机械强度;2007年04期
3 梅东牧;武哲;李天;;乘波飞行器的优化设计和气动热计算研究[J];航空计算技术;2008年06期
4 杨贝尔;陈晓东;漆斌;许凌飞;杨革文;;机载光学探测设备气动热噪声建模研究[J];上海航天;2013年05期
5 耿湘人;桂业伟;王安龄;;微型凸起物高超声速气动热特性研究[J];空气动力学学报;2006年02期
6 吴洁;阎超;;气动热与热响应的耦合研究[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09年04期
7 李明;廖俊必;曾学军;祝智伟;张扣立;;风洞气动热试验外推关联参数初步研究[J];空气动力学学报;2010年05期
8 蒋军亮;成竹;杨志斌;;飞行器燃油系统气动热试验与数值分析研究[J];强度与环境;2011年04期
9 张向洪;伍贻兆;王江峰;;轴对称再入舱模型气动热特性数值模拟研究[J];应用力学学报;2012年03期
10 单永正;蒋甲利;许相辉;曹阳;;飞机模型蒙皮气动热风洞试验温度测量方法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2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辉玉;王刚;孙泉华;樊菁;;高超声速飞行气动热数值模拟的几个关键因素[A];第三届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会议文集[C];2010年
2 孙海锋;夏新林;陈学;;气动热作用下高速飞行器红外热像模拟计算及试验验证[A];第七届全国青年计算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3 张石玉;;气动热流辨识方法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18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刘洪;范绪箕;;飞行器超音速绕流流场气动热计算[A];自然、工业与流动——第六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5 吴大方;晏震乾;高镇同;杨嘉陵;梁伟;麦汗超;;高速飞行器瞬态气动热实验模拟系统及在航天航空工程中的应用[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上)[C];2007年
6 杨肖峰;唐伟;桂业伟;肖光明;杜雁霞;;探路者号火星探测器气动热和结构传热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7 杨恺;高效伟;;高超声速气动热环境工程算法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李君哲;阎超;桂永丰;涂正光;;气动热CFD计算的格式效应研究[A];计算流体力学研究进展——第十二届全国计算流体力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黎作武;;NNLD算法在高超声速气动热计算中的确认与验证[A];第七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10 贺国宏;高晓成;庞勇;;高超声速再入体气动热环境数值模拟研究[A];第十届全国计算流体力学会议论文集[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潘沙;高超声速气动热数值模拟方法及大规模并行计算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2 李昱霖;气动热结构多学科分析及高效优化策略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4年
3 胡锐锋;高速飞行气动环境、气动特性快速预测与应用[D];清华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菁;火星进入舱气动热的数值模拟[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2 王志博;气动热与发动机热耦合对飞行器舵机舱内环境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3 邵鹏进;复杂外形高速弹箭气动热计算技术[D];南京理工大学;2016年
4 高翔;攻角下高超声速弹头气动热和温度场的计算与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6年
5 薛文慧;气动热环境下共形整流罩热辐射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6 方磊;基于流线跟踪法的气动热工程计算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7 李四新;高超声速稀薄过渡流气动热关联计算方法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8 李伟;高超声速飞行器滑移区气动热数值模拟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9 凌应杰;高超声速气动热数值模拟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10 张建伟;高超声速再入体气动热数值模拟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349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934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