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设计条件下跨声速压气机失速机制分析
本文关键词:非设计条件下跨声速压气机失速机制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跨声速压气机 换算转速 泄漏涡 径向潜流 失速机制
【摘要】:为了分析工作条件改变时跨声速压气机的失速机制,讨论叶顶泄漏和附面层分离等二次流在触发流动堵塞中的作用规律,总结在非设计条件下的压气机失速机制。研究表明,当转速增大,叶顶泄漏流量增大,泄漏涡增强;在某一转速下,主流逆压梯度增大,泄漏流量先增大后减小,泄漏涡则一直增强。在低转速下,附面层的分离和潜流主要由气流攻角引起,高转速下主要由激波与附面层干涉引起,主流逆压梯度增大使分离和潜流增强。压气机失速的触发原因是叶顶通道堵塞,由泄漏涡破碎和径向潜流两个因素对应引起位于叶顶通道的压力面前缘和吸力面尾缘的两个堵塞区。在75%~105%换算转速,泄漏涡破碎引起的压力面前缘的堵塞是压气机失速的主要触发因素;换算转速小于75%或大于105%时,径向潜流引起的压力面尾缘的堵塞是主要触发因素。
【作者单位】: 空军工程大学航空航天工程学院;
【关键词】: 跨声速压气机 换算转速 泄漏涡 径向潜流 失速机制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1336011)
【分类号】:V231.3
【正文快照】: 1引言跨声速轴流压气机的失速触发机制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流动控制和扩稳技术一直是研究人员关注的重点课题,也是航空发动机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因此,国内外学者对压气机的失速展开了广泛研究,对失稳触发先兆和动力学机制有了初步的认识。20世纪90年代,Day[1]和Silkows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波,王强;不同分流比下风扇/压气机组合体性能预估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2 王华青,陈矛章;高负荷高通流跨音压气机的研制和应用[J];航空动力学报;2003年02期
3 陈懋章;刘宝杰;;中国压气机基础研究及工程研制的一些进展[J];航空发动机;2007年01期
4 汪伟;何立明;于锦禄;;压气机虚拟试验仿真平台设计与实现[J];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5 刘滨春;;压气机级间引气对压气机性能影响的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16期
6 刘波;陈云永;项效昒;侯为民;;对转压气机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J];推进技术;2008年04期
7 陶立权;孙鹏;杨坤;;风扇/压气机进口畸变问题数值研究进展[J];中国民航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8 陈云永;刘波;谢彦文;;对转压气机特性影响因素分析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0年07期
9 李冬;李本威;杨欣毅;邓斌;;压气机性能衰退和清洗恢复仿真研究[J];计算机仿真;2010年09期
10 苗厚武,蔡晓钟,高金满;端削技术在跨音速压气机上的应用[J];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199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沈腾;;无线数据传输技术在压气机测试中的应用研究[A];大型飞机关键技术高层论坛暨中国航空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张健新;武卉;高飞龙;;某压气机试验器旁路退喘系统结构设计及应用[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3分会场:航空发动机设计、制造与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3 朱理;;三次样条插值函数算法在压气机性能试验中的应用[A];2010航空试验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4 郭明;周盛;吴介之;;基于局部动力学的内流(风扇/压气机)气动诊断方法初探[A];2003空气动力学前沿研究论文集[C];2003年
5 符娆;雷勇;;基于HHT的压气机气动失稳检测技术研究[A];2010航空试验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宁;高速压气机低速模化相似准则及轴向缝机匣处理流动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6年
2 高坤华;基于混沌理论的压气机失速预测及分析[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3 赵勇;风扇/压气机非设计点性能计算和进气畸变影响预测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4 羌晓青;低反动度附面层抽吸式压气机流动控制及设计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5 高海洋;畸变条件下端区流动对压气机稳定性影响的机理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4年
6 罗钜;高性能风扇/压气机三维叶片气动设计与实验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7 张环;旋转总压畸变对压气机稳定性影响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8 李亮;叶尖射流对压气机稳定性影响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9 陈杰;跨声速微型斜流压气机设计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10 邵伏永;D型涡扇发动机风扇改型设计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福金;组合式压气机通流特性预测程序设计[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2 郑舒桐;风扇/压气机内外涵分流比特性及分流环效应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3 李鑫;考虑流固耦合效应的压气机内部流动模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4 刘志伟;考虑环境壁附面层、径向掺混影响的多级压气机通流特性算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3年
5 陈娟娟;高速压气机气动稳定性数值模拟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6 李卫鹏;跨声速附面层吸气式压气机叶型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7 杨凌元;等离子体流动控制及其在压气机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3年
8 杨艳;对转压气机气动设计与分析[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9 罗标能;压气机进口插板总压畸变稳定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10 安鑫;跨音压气机边界层抽吸控制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5年
,本文编号:9555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955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