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仿真的绿色机场行李处理系统作业优化
发布时间:2017-10-02 08:09
本文关键词:基于仿真的绿色机场行李处理系统作业优化
更多相关文章: 行李处理系统 生命周期分析框架 绿色 碳排放 仿真
【摘要】:机场行李处理系统的仿真在民航业的快速发展中越来越得到重视,其中,对于以绿色发展为目标的系统作业优化,一方面要考虑降低作业过程对环境的恶性影响,一方面要考虑日常作业运营效率满足实际需求。本文从行李处理系统的绿色化作业出发,对行李处理系统的不同作业策略进行对比分析,评估系统的环境排放指标,并据此提出行李处理系统的优化方式,具体包括: 第一,从行李处理系统全生命周期中的投建、运营、废弃回收三大环节进行定性分析,整理提炼出绿色化建设思路,并基于绿色性评价的研究成果,以碳排放量为切入点,将单位行李的碳排放量作为系统的定量评价指标。 第二,对机场行李处理系统运营作业的目标与范围进行详细界定,分析出作业中各个环节的策略制定方案及各项关注指标的统计清单。 第三,结合实例,在传统作业优化以效率提升为唯一目标的基础上,结合节能减排的绿色性目标,针对系统中值机柜台分配、滑槽分配两大主要环节,设立六种策略组合下的作业方式进行建模分析,分别计算其乘客等待时间、值机队列长队等效率指标,以及设备连续运转、节能控制两种模式下单位行李碳排放量的环境排放指标,并以绿色性为主要目标提出了行李处理系统作业优化的建议。
【关键词】:行李处理系统 生命周期分析框架 绿色 碳排放 仿真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V351.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18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0
- 1.2 文献综述10-14
- 1.2.1 系统建模与仿真研究现状10-12
- 1.2.2 机场行李处理系统研究现状12
- 1.2.3 绿色机场研究现状12-13
- 1.2.4 文献综述总结13-14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14-18
- 1.3.1 主要研究内容14
- 1.3.2 基本研究方法及相关介绍14-17
- 1.3.3 论文结构17-18
- 第二章 行李处理系统绿色化建设及作业分析18-39
- 2.1 行李处理系统的绿色化建设总体分析18-25
- 2.1.1 系统绿色性评价方法18-19
- 2.1.2 机场行李处理系统生命周期分析框架19-25
- 2.2 系统作业运营的目标与范围界定25-34
- 2.2.1 值机办理作业流程及策略分析27-29
- 2.2.2 传输及安检作业流程29-32
- 2.2.3 自动分拣作业流程32-34
- 2.2.4 滑槽分配作业流程及策略分析34
- 2.3 系统作业运营的清单分析34-37
- 2.3.1 效率指标统计清单34-36
- 2.3.2 碳排放指标统计清单36-37
- 2.4 本章小结37-39
- 第三章 机场行李处理系统的仿真建模39-55
- 3.1 AutoMod仿真建模概述39-40
- 3.2 机场行李处理系统实例描述40
- 3.3 行李处理系统关键数据的处理方式40-44
- 3.3.1 航班行程表41-42
- 3.3.2 乘客到达分布曲线的处理方式42-43
- 3.3.3 相关参数及假设说明43-44
- 3.4 关键作业模块的仿真建模实现44-51
- 3.4.1 EXCEL航班行程表与仿真建模软件的接口实现44-47
- 3.4.2 翻盘式自动分拣机的仿真建模实现47-51
- 3.5 仿真模型的验证与确认51-53
- 3.5.1 行李到达数据模型的验证51-52
- 3.5.2 乘客到达曲线的验证52-53
- 3.5.3 行李识别及跟踪率的验证53
- 3.5.4 行李安检通过率的验证53
- 3.6 本章小结53-55
- 第四章 基于仿真的系统作业数据分析及绿色运营优化55-76
- 4.1 机场行李处理系统的作业策略及实验设计55-58
- 4.1.1 值机柜台分配策略55-56
- 4.1.2 滑槽分配策略56-57
- 4.1.3 电机控制规则57
- 4.1.4 实验设计方案57-58
- 4.2 基于仿真的指标清单统计及计算58-71
- 4.2.1 通过系统的时间58-60
- 4.2.2 值机情况60-63
- 4.2.3 安检情况63-65
- 4.2.4 翻盘式分拣机导入情况65-67
- 4.2.5 早到行李处理量67
- 4.2.6 电机耗能量67-71
- 4.3 基于仿真的行李处理系统绿色化运营作业影响评价及结论解释71-74
- 4.3.1 系统整体的碳排放评价71-73
- 4.3.2 系统作业运营策略73-74
- 4.3.3 以绿色性为主要目标的综合建议74
- 4.4 本章小结74-76
- 第五章 总结及展望76-79
- 5.1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结论76-77
- 5.2 论文的不足与展望77-79
- 参考文献79-82
- 附录1 滑槽分配方案82-90
- 附录2 AutoMod仿真数据统计输出变量设置90-92
- 致谢92-93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9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子栋;徐建红;;机场旅客吞吐量主要影响因素[J];城市交通;2007年06期
2 吴宁;岳谭谭;邵维亮;;首都机场客运量预测[J];科技和产业;2010年11期
3 罗希;张绍良;卞晓红;张韦唯;;我国交通运输业碳足迹测算[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4 杨尚文;胡明华;;机场旅客吞吐量预测的组合方法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9年02期
5 曹华军,陈晓慧,刘飞;产品生命周期评估的体系结构及其与绿色制造的集成关系[J];航空工程与维修;2000年06期
6 惠山林;;民用机场旅客吞吐量预测方法探讨[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0年01期
7 李先广;李聪波;刘飞;李玲玲;;基于Petri网的机床制造过程碳排放建模与量化方法[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2年12期
8 刘红梅;;生命周期评价法及其应用研究[J];科技风;2013年08期
9 李方义;李剑峰;颜利军;段广洪;魏宝坤;;产品绿色设计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研究现状及展望[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06年01期
10 王霞;孙石磊;;绿色机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前沿;2012年24期
,本文编号:9584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958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