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音与空客客机驾驶舱防错设计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5 10:02
本文关键词:波音与空客客机驾驶舱防错设计对比研究
【摘要】:统计数据表明人为因素一直是航空事故的主要原因。其中,驾驶舱内飞行机组的人为差错是事故和事故征候的主要原因,飞行机组的人为差错与管理、驾驶舱环境、设计、个人等有关,从动作流程看,都需要飞行机组执行操作环节。为了减少飞行机组的人为差错,波音与空客公司都会通过优良设计来减少操作错误,即通过设计防止飞行机组执行操作环节时出错。民机驾驶舱设计时需要考虑人为因素,防操作错误设计是驾驶舱人机工程的设计目标之一,两大客机制造商波音公司与空客公司均认为可以通过控制器件的防错设计减少飞行员的操作错误。基于防范操作错误的管理方法,建立11种防操作错误设计措施。研究采用调查表调研的方式,在分析飞行任务的基础上设计控制器件防操作错误设计的相关问题,调研飞行员并修改问题,多次修改调查表后测试调查表并定稿调查表。发放并回收调查表,得到117份有效调查表,对调查表结果进行信效度分析,然后对比研究波音公司与空客公司在客机驾驶舱控制器件中采用的防操作错误设计。对防操作错误设计的评估分为安全帮助度与需求频率两个方面,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波音客机与空客客机驾驶舱控制器件的防操作错误设计有无差异,针对有差异的问题分析差异原因。对问题中每个控制器件的防操作错误设计,比较飞行员的年龄、驾龄、技术等级等不同因素对安全帮助度和需求频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飞行员个人因素对安全帮助度和需求频率的评价有无差异。分析结果显示波音客机的复杂运动设计较好,空客客机的设计更加注重逻辑保护,对不同的控制器件,随着飞行员驾龄、年龄的增长,对防操作错误设计措施的需求频率及其安全帮助度的评价均值展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为深入研究驾驶舱的防操作错误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波音与空客 人为差错 驾驶舱 防错设计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民航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V223.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8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4
- 1.3 主要研究内容14-15
- 1.4 论文章节安排15-18
- 第二章 防错设计理论18-24
- 2.1 人为差错和防操作错误18-19
- 2.2 操作错误的管理方法19-20
- 2.3 防操作错误设计措施20-22
- 2.4 本章小结22-24
- 第三章 驾驶舱防操作错误设计调查表24-36
- 3.1 飞行任务分析25-28
- 3.1.1 飞行准备阶段25-26
- 3.1.2 地面滑行阶段26
- 3.1.3 起飞爬升阶段26-27
- 3.1.4 巡航阶段27
- 3.1.5 下降阶段27
- 3.1.6 着陆阶段27-28
- 3.2 调查表基本设计28-33
- 3.2.1 调查表设计原则28-30
- 3.2.2 调查表设计的步骤30
- 3.2.3 问题设计原则30-31
- 3.2.4 调查表结构31-33
- 3.3 调查表测试修改与定稿33-35
- 3.4 本章小结35-36
- 第四章 数据采集及信效度分析36-44
- 4.1 调查表的发放与回收36
- 4.2 飞行员个人特征分析36-38
- 4.3 信度分析38-39
- 4.3.1 安全帮助度信度分析39
- 4.3.2 需求频率信度分析39
- 4.4 效度分析39-42
- 4.4.1 安全帮助度效度分析40-41
- 4.4.2 需求频率效度分析41-42
- 4.5 本章小结42-44
- 第五章 波音与空客数据对比分析44-60
- 5.1 数据总体分析44-47
- 5.1.1 安全帮助度数据总体分析44-45
- 5.1.2 需求频率数据总体分析45-47
- 5.2 不同防错措施数据分析47-48
- 5.2.1 安全帮助度不同防错措施数据分析47
- 5.2.2 需求频率不同防错措施数据分析47-48
- 5.3 波音与空客对比分析48-59
- 5.3.1 安全帮助度波音与空客对比分析49-53
- 5.3.2 需求频率波音与空客对比分析53-56
- 5.3.3 使用效果波音与空客对比分析56-57
- 5.3.4 波音与空客不同防错设计措施数据对比分析57-59
- 5.4 本章小结59-60
- 第六章 飞行员个人因素影响分析60-70
- 6.1 安全帮助度不同因素影响分析60-65
- 6.1.1 波音安全帮助度不同因素影响分析60-63
- 6.1.2 空客安全帮助度不同因素影响分析63-65
- 6.2 需求频率不同因素影响分析65-69
- 6.2.1 波音需求频率不同因素影响分析65-67
- 6.2.2 空客需求频率不同因素影响分析67-69
- 6.3 本章小结69-70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70-72
- 7.1 研究结果70
- 7.2 论文的创新点70-71
- 7.3 不足和展望71-72
- 参考文献72-79
- 致谢79-80
- 附录 调查表最终版80-8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为;陈勇;;从驾驶舱设计和适航来减少由设计引发的飞行员人为差错的挑战和途径[J];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2014年03期
2 魏水先;孙有朝;陈迎春;;基于HFACS的飞行事故人为差错分析方法研究[J];航空计算技术;2014年02期
3 王永刚;单方方;王灿敏;;CREAM法在机务维修操作差错概率预测中的应用[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4年01期
4 吴建骢;;SHEL模型在空中交通管制人为因素研究中的应用[J];无线互联科技;2013年10期
5 许为;陈勇;;人机工效学在民用客机研发中应用的新进展及建议[J];航空科学技术;2012年06期
6 钟柏昌;李艺;;问卷调查方法在教育研究领域的应用状况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2年06期
7 李X;;防止人为差错的基本原则和管理方法[J];上海质量;2012年07期
8 李政仪;花迎春;孙志强;宫二玲;;基于差错分类框架辨识人为差错[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2年02期
9 李龙;蒋英杰;孙志强;宫二玲;谢红卫;;行为形成因子与人为差错模式的定性关联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2年01期
10 陶永明;;问卷调查法应用中的注意事项[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0期
,本文编号:9761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976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