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航空航天论文 >

深空探测低能量逃逸与捕获轨道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7 01:21

  本文关键词:深空探测低能量逃逸与捕获轨道设计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多体系统 低能量捕获轨道 低能量逃逸轨道 小天体探测 行星际转移


【摘要】:基于三体系统动平衡点与不变流形的低能量转移轨道在深空探测任务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地-月系统/日-地系统L1/L2点是人类进入近地空间或者探测小行星及大行星的低能量枢纽。同时,太阳-行星组成的三体系统为行星低能量捕获提供了可能。在行星际转移轨道设计过程中,低能量特性体现在地-月系统/日-地-月系统逃逸段和太阳-行星系统捕获段,因此,基于三体/四体动力学模型对逃逸与捕获轨道特性进行研究,提出可行的轨道设计方法是低能量行星际转移轨道设计的重点。 本学位论文结合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行星表面精确着陆导航与制导控制问题研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深空探测中若干非线性动力学与控制问题”、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火星系统弱稳定边界与捕获轨道设计机理研究”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项目“多任务深空探测轨道设计研究”,针对深空探测任务中的低能量逃逸与捕获轨道设计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针对三体系统逃逸的轨道设计问题,提出了两种逃逸方式:直接和间接逃逸。首先,基于圆形限制性三体模型,构建逃逸脉冲与双曲超速V E间的映射关系,分析两种逃逸方式的特性,获得了普适性的结论。然后,基于星历三体模型和圆锥曲线拼接,提出了多体系统中直接与间接逃逸轨道的设计方法,并以小天体探测为例,对所提方法进行了验证。最后,针对直接逃逸方式,提出了一种基于逃逸机会分层搜索的解析方法。 针对四体系统逃逸轨道的设计问题,提出了四体系统内逃逸与外逃逸的概念,并针对内逃逸,提出了一种基于动平衡点附近运动的庞加莱映射图谱的单脉冲转移轨道设计方法,并以日-地-月四体系统下月球向日-地动平衡点转移为例,,对转移机会的分布、脉冲与动平衡点轨道幅值的映射关系等进行了分析。针对外逃逸,分析近拱点加速逃逸的轨道参数特性与分布区域,并以日-地-月四体系统下月球-小天体转移为例,搜索得到了比三体系统逃逸所需能量更低的转移机会。 针对三体系统的捕获轨道设计问题,基于该系统动平衡点的不变流形结构,提出了一种两脉冲弹道捕获轨道设计方法,有效解决了两类仅存在单次近拱点且高度不满足捕获约束要求的不变流形捕获轨道设计问题。该方法通过建立弹道捕获参数与系统Jacobi常数间的一维映射关系,来搜索可行的捕获机会。以日-火三体系统为例,通过该方法得到了低能量的捕获方案,并拓展了可能的捕获机会。 针对低能量逃逸与捕获在动平衡点任务轨道设计中的问题,以月球向日-地动平衡点转移为应用背景,基于四体系统内逃逸的轨道设计方法,提出了从月球逃逸飞向日-地平衡点转移轨道的重构方法,研究并分析了逃逸脉冲与重构轨道机动的权衡选取问题;以日-地平衡点向小天体转移为应用背景,基于扰动法和主矢量理论,提出了从日-地平衡点飞向小天体的最优转移轨道设计方法,并研究发现“快转移”与“慢转移”两类轨道。 针对低能量逃逸与捕获在行星际转移轨道设计中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三体系统不变流形结构的二级搜索方法。该方法首先基于星历模型求解行星动平衡点附近周期轨道逃逸流形初始时刻与捕获流形末端时刻固定时的最优两脉冲转移问题,然后以逃逸流形初始时刻与捕获流形末端时刻为变量,得到基于逃逸与捕获流形的星际转移轨道解空间的全局特性。分别以地球-火星、地球-金星的低能量转移为例,给出了相关的转移机会,并揭示出了星际动平衡点轨道间转移机会的类周期性。
【关键词】:多体系统 低能量捕获轨道 低能量逃逸轨道 小天体探测 行星际转移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V412.4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22
  •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1-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12-20
  • 1.2.1 三体问题轨道设计方法概述12-15
  • 1.2.2 多体系统逃逸轨道设计研究进展15-18
  • 1.2.3 多体系统捕获轨道设计研究进展18-20
  • 1.3 论文的研究思路与内容20-22
  • 1.3.1 论文的研究思路20
  • 1.3.2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20-22
  • 第二章 基于三体系统逃逸的轨道设计方法研究22-47
  • 2.1 基于平面圆型限制性三体问题的逃逸轨道22-29
  • 2.1.1 直接逃逸与间接逃逸的定义22-25
  • 2.1.2 两类逃逸轨道的特性25-29
  • 2.2 基于星历三体模型逃逸的轨道设计方法29-38
  • 2.2.1 直接逃逸的转移轨道设计方法29-32
  • 2.2.2 间接逃逸的转移轨道设计方法32-33
  • 2.2.3 基于三体系统逃逸的轨道设计方法在小天体探测中的应用33-38
  • 2.3 基于解析方法的三体系统逃逸轨道设计38-46
  • 2.3.1 三体系统逃逸机会的分层搜索38-41
  • 2.3.2 精确星历模型逃逸轨道渐近修正41-42
  • 2.3.3 基于解析法的逃逸轨道设计方法在小天体探测中的应用42-46
  • 2.4 本章小结46-47
  • 第三章 基于四体系统逃逸的轨道设计方法研究47-70
  • 3.1 基于四体系统逃逸的轨道设计方法47-56
  • 3.1.1 四体系统内逃逸的轨道设计方法47-52
  • 3.1.2 四体系统外逃逸的轨道设计方法52-56
  • 3.2 基于四体系统内逃逸的动平衡点任务轨道设计56-65
  • 3.2.1 切向脉冲逃逸的平衡点转移轨道设计57-64
  • 3.2.2 非切向逃逸脉冲的平衡点转移轨道设计64-65
  • 3.3 基于四体系统外逃逸的小天体探测轨道设计65-68
  • 3.3.1 基于四体系统外逃逸探测小天体的参数范围选择65-66
  • 3.3.2 基于四体系统外逃逸探测小天体的最优转移轨道设计66-68
  • 3.4 本章小结68-70
  • 第四章 基于三体系统捕获的轨道设计方法研究70-84
  • 4.1 基于三体系统不变流形捕获的轨道设计方法70-73
  • 4.1.1 稳定流形近拱点高度与捕获速度的映射关系70-72
  • 4.1.2 三体系统周期轨道近拱点高度搜索72-73
  • 4.2 基于三体系统弹道捕获的轨道设计方法73-83
  • 4.2.1 三体系统弹道捕获的表征73-75
  • 4.2.2 三体系统弹道捕获轨道设计的降维方法75-76
  • 4.2.3 弹道捕获在火星周期轨道捕获中的应用76-83
  • 4.3 本章小结83-84
  • 第五章 低能量逃逸与捕获轨道在动平衡点探测中的应用84-112
  • 5.1 四体系统内逃逸轨道设计方法在动平衡点轨道重构中的应用84-95
  • 5.1.1 四体系统中的动平衡点轨道重构方法84-87
  • 5.1.2 速度偏差幅值对轨道重构的影响87-94
  • 5.1.3 速度偏差方向对轨道重构的影响94-95
  • 5.2 基于日-地系统低能量逃逸的小行星探测轨道设计研究95-111
  • 5.2.1 日-地系统低能量逃逸与扰动法95-100
  • 5.2.2 日-地系统低能量逃逸的最优转移轨道设计方法100-101
  • 5.2.3 基于日-地系统逃逸的小行星最优转移轨道设计101-111
  • 5.3 本章小结111-112
  • 第六章 低能量逃逸与捕获轨道在行星探测中的应用研究112-120
  • 6.1 行星探测的低能量逃逸与捕获轨道112-116
  • 6.1.1 低能量逃逸与捕获轨道的不变流形分支选择112-113
  • 6.1.2 基于低能量逃逸与捕获轨道的星际转移机会搜索方法113-116
  • 6.2 基于低能量逃逸与捕获的地球-金星转移轨道设计116-117
  • 6.3 基于低能量逃逸与捕获的地球-火星转移轨道设计117-118
  • 6.4 本章小结118-120
  • 结论与展望120-122
  • 参考文献122-130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130-131
  • 致谢131-132
  • 作者简介13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Yang Gao;;Near-Earth asteroid flyby trajectories from the Sun-Earth L2 for Chang’e-2’s extended flight[J];Acta Mechanica Sinica;2013年01期

2 Yang Gao;Heng-Nian Li;Sheng-Mao He;;First-round design of the flight scenario for Chang’e-2’s extended mission:take off from lunar orbit[J];Acta Mechanica Sinica;2012年05期

3 Ya-Min Wang;Dong Qiao;Ping-Yuan Cui;;Design of low-energy transfer from lunar orbit to asteroid in the Sun-Earth-Moon system[J];Acta Mechanica Sinica;2014年06期

4 何巍;徐世杰;;基于圆型限制性三体问题模型的行星卫星逃逸能量研究[J];航空学报;2007年02期

5 何巍;茹家欣;陈风雨;;月球借力发射火星探测器方法研究[J];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2009年03期

6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of a trajectory for Moon departure Near Earth Asteroid exploration[J];Science China(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2011年04期

7 吴伟仁;崔平远;乔栋;黄江川;;嫦娥二号日地拉格朗日L2点探测轨道设计与实施[J];科学通报;2012年21期

8 ;Pre-LOI trajectory maneuvers of the CHANG'E-2 libration point mission[J];Science China(Information Sciences);2012年06期

9 叶培建;黄江川;张廷新;孟林智;;嫦娥二号卫星技术成就与中国深空探测展望[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3年05期

10 乔栋;黄江川;崔平远;饶炜;王晓磊;黄昊;孟林智;周文艳;;嫦娥二号卫星飞越Toutatis小行星转移轨道设计[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3年05期



本文编号:9861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ngkongsky/9861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c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