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表面活性剂CMC对石油烃污染土壤的增溶

发布时间:2017-12-26 17:12

  本文关键词:表面活性剂CMC对石油烃污染土壤的增溶 出处:《环境工程学报》2016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羧甲基纤维素钠(CMC) 增溶 总石油烃 污染土壤


【摘要】:研究了表面活性剂羧甲基纤维素钠(carboxyl methyl cellulose,CMC)对土壤中石油污染物的增溶作用。通过批实验,对比研究了CMC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 2种表面活性剂的增溶效果,探究了CMC浓度、pH、盐度及回用次数对土壤中石油烃增溶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CMC浓度为0.5%,增溶时间为24 h时,对TPHs浓度为17 695 mg·kg~(-1)的污染土样,TPHs洗脱率高达60%以上。碱性环境有利于石油烃的洗脱,酸性体系会抑制石油烃的洗脱;增溶作用随盐度的增大而显著增大。在利用CMC对污染土壤进行增溶洗脱时,对于TPHs高浓度污染土壤,可以选择将其洗脱液回用1次或者2次;对于TPHs较低浓度污染土壤,可以选择将其洗脱液回用于较高浓度的污染土壤。
[Abstract]:The solubilization of carboxyl methyl cellulose (CMC), a surface active agent, on the oil pollutants in the soil was studied. Through batch experiments, the Solubilization Effects of 2 surfactants of CMC and twelve alkylbenzene sulfonate SDBS were compared. The effects of CMC concentration, pH, salinity and reuse times on the solubilization effect of petroleum hydrocarbons in soil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CMC is 0.5% and the solubilization time is 24 h, the TPHs elution rate is up to 60% for the contaminated soil samples with TPHs concentration of 17695 mg. Kg~ (-1). The alkaline environment is beneficial to the elution of petroleum hydrocarbon, and the acid system inhibits the elution of petroleum hydrocarbon, and the solubilization increases significantly with the increase of salinity. When CMC is used to solubilization and eluent the contaminated soil, it can be used to reuse the eluent for 1 times or 2 times for TPHs high concentration contaminated soil. For TPHs contaminated soil with low concentration, it can be used to recycle the eluent to the high concentr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大学低碳绿色建筑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分类号】:X53
【正文快照】: 石油污染会对土壤结构与功能造成破坏,危害土著微生物,降低土壤质量,使植物难以生长,并可通过淋滤作用污染水体,使石油中的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富集,危及人类健康[1]。全世界每年约有800万t石油进入环境,我国每年约有60万t进入环境,其中约有10万t进入土壤,全国石油污染土壤面积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方敏;柳红霞;梅平;李凡修;刘迪佩;;络合剂改进Fenton反应去除土壤中石油污染物的效果[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4年01期

2 张雷波;焦姣;赵雪艳;张静;邹德坤;姬亚芹;单春艳;;生态友好型抑尘剂的制备及性能[J];农业工程学报;2013年18期

3 陈崇;陈祥迎;谢东华;;基于羧甲基纤维素钠制备氮掺杂多孔炭及其电容性能研究(英文)[J];物理化学学报;2013年01期

4 冉德钦;程建安;于佳宏;张伟娜;殷永泉;崔兆杰;;表面活性剂异位淋洗法修复石油污染土壤[J];化工环保;2012年03期

5 张磊;张根林;鲁建江;石全英;;羧甲基纤维素钠-改性膨润土复合凝胶的制备及缓释性能[J];西北农业学报;2012年01期

6 韩博;张凌;蒋国盛;宁伏龙;刘力;范勇;胡代平;辜幕丹;;不同剪切作用下CMC水溶液的微观结构研究[J];地质科技情报;2012年01期

7 杨娟娟;楼林洁;周文军;;皂角苷对芘的增溶作用及影响因素[J];环境科学学报;2011年01期

8 马宏伟;;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石油烃总量的方法研究[J];环境科技;2010年03期

9 卢媛;马小东;孙红文;张闻;;表面活性剂清洗处理重度石油污染土壤[J];环境工程学报;2009年08期

10 郭利果;苏荣国;梁生康;赵静;;鼠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对多环芳烃的增溶作用[J];环境化学;2009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浩;刘元元;肖文燕;朱立超;王健;王婉玉;;表面活性剂CMC对石油烃污染土壤的增溶[J];环境工程学报;2016年12期

2 凌文翠;李真真;孙长虹;方瑶瑶;刘桂中;;醋酸盐类城市道路抑尘剂的生态毒性及生物降解特性[J];环境科学研究;2016年11期

3 苏丽娜;马晓利;武海英;张航;王雪;;土壤中石油类污染物迁移转化及分析方法研究进展[J];化学试剂;2016年11期

4 贾杰;刘洋;杨坤;朱林晖;杨静;;利用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优化超支化聚酯的改性工艺[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5期

5 石金礼;张言诚;张力浩;周静;周丽娜;李辉信;胡锋;徐莉;;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筛选及产物性能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6年09期

6 张甜甜;王钊;;化学抑尘剂的应用研究进展[J];陇东学院学报;2016年05期

7 祝红;张焕祯;毕璐莎;罗成成;;表面活性剂修复石油类污染土壤研究进展[J];环境工程;2016年S1期

8 阮文刚;莫蓁蓁;张鹏;李永超;;露天采矿过程粉尘产生环节及污染治理措施分析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6年06期

9 刘军;张宇清;秦树高;冯薇;孙延菲;王莉;白宇轩;;不同喷洒浓度沙蒿胶固沙效果试验[J];农业工程学报;2016年05期

10 汤志涛;陈泉源;;曝气强化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洗涤法修复柴油污染土壤[J];化工环保;2016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飞;包建平;朱翠山;张文艳;何海;;柴达木盆地西部典型油田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对比[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2年04期

2 苏鹏;郭慧林;彭三;宁生科;;氮掺杂石墨烯的制备及其超级电容性能[J];物理化学学报;2012年11期

3 陈莉;韩婷婷;李涛;姬亚芹;白志鹏;王斌;;基于WEPS模型的天津郊区土壤风蚀起尘及对中心城区迁移量估算[J];环境科学;2012年07期

4 王坚;张旭;李广贺;;油田污染土壤残油组成与特征参数分析[J];环境科学;2012年04期

5 吴丽萍;姬亚芹;徐让书;白志鹏;金陶胜;;NK-1型可移动式风蚀风洞洞体设计[J];农业工程学报;2012年02期

6 高莹;金陶胜;赵彦琳;姬亚芹;徐让书;吴丽萍;;基于多孔介质模型的土壤风蚀风洞湍流涡发生器设计的数值模拟[J];农业工程学报;2011年11期

7 李果;毛华军;巩宗强;孙翼飞;周从直;方振东;;几种表面活性剂对柴油及多环芳烃的增溶作用[J];环境科学研究;2011年07期

8 刘生玉;苏立红;郭建英;李雪辉;;散料表层渗透固化机理及技术应用研究[J];煤炭学报;2011年S1期

9 肖红霞;郑义;;复合型抑尘剂的制备研究[J];环境工程;2011年01期

10 周东生;王奇志;王鸣;董云发;冯煦;梁敬钰;;盐地碱蓬化学成分及其开发利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1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文一;;防止农药污染土壤的措施[J];资源开发与保护;1986年02期

2 ;英国拟制定持续保护土壤的政策[J];中国环境科学;1996年06期

3 K·西莫查,王荣生,李长根;净化污染土壤的新的有效技术[J];国外金属矿选矿;2001年02期

4 陈五一;防治化学农药污染土壤的措施[J];农村经济与技术;2001年08期

5 魏杰;试论茶园污染土壤的修复[J];茶叶机械杂志;2002年01期

6 李彬,李培军,王晶,张海荣,杨桂芬;污染土壤毒性研究方法进展[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3年05期

7 刘宛,李培军,周启星,孙铁珩;污染土壤的生物标记物研究进展[J];生态学杂志;2004年05期

8 刘雪梅,杨传贵;污染土壤现场矫治的“新方法”[J];世界环境;2004年05期

9 刘云涛;污染土壤无害化处理的几种方法及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4年06期

10 陆小成;陈露洪;毕树平;郑正;;污染土壤电动修复及供能方式研究进展[J];污染防治技术;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青;唐景春;;胜利油田污染土壤的生态毒性评价[A];第三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管英强;王新明;姚宗中;崔新玲;呙畅;;德国化学战剂污染土壤处理技术[A];全国危险物质与安全应急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1年

3 张慧;党志;易筱筠;杨琛;;玉米修复芘污染土壤的初步研究[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4 谢正苗;王碧玲;孙叶芳;李静;田兆君;;含磷物质修复铅污染土壤[A];第三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5年

5 杨利芝;徐宏勇;刘勇弟;蔡兰坤;;生物泥浆反应器法修复污染土壤的强化手段[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07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万小岗;王巍;习成成;;铀污染土壤淋洗去污实验研究[A];中国核学会核化工分会放射性三废处理、处置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杨娟娟;魏成熙;孙海涛;;铅污染土壤有机肥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8 谢正苗;王碧玲;;氯和磷联合修复矿渣污染土壤的机理[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9 孙铁珩;;环境土壤与污染土壤生态修复[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综述篇)[C];2004年

10 张彦;;城市污染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及治理方法的探讨——房地产开发土地土壤污染案例分析[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晓军;我市开始对污染土壤进行“治疗”[N];重庆日报;2008年

2 记者 周强 通讯员 邵兰芳 麻哲;采油污染土壤复耕成现实[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2年

3 ;日本核污染土壤运美[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4 记者 班健;清理污染土壤有良方[N];中国环境报;2007年

5 记者 李惠子 俞铮;我科学家利用蜈蚣草大规模修复污染土壤[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6 本报记者 孙蔚;北京车铁匠营限价地污染土壤将被挖走焚烧[N];中国消费者报;2007年

7 佚名;用法律条文“圈定”污染土壤责任[N];中国改革报;2012年

8 首席记者 李晓;修复污染土壤护生态[N];苏州日报;2014年

9 林华;给被污染土壤“排毒”刻不容缓[N];中国审计报;2014年

10 本报记者 陶小康;仅用“刮骨疗毒”法是远远不够的[N];中国化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碧玲;含磷物质修复铅锌矿污染土壤的机理和技术[D];浙江大学;2008年

2 林莉;典型化工污染土壤的微修复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周际海;线虫与微生物相互作用及其对污染土壤扑草净降解影响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4 万金忠;有机氯杀虫剂污染土壤的化学淋洗修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何炜;汽油和柴油污染土壤通风修复试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6 谯华;TNT污染土壤的生物泥浆反应器修复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于彩莲;生长调节剂强化龙葵修复镉污染土壤能力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1年

8 崔卫华;汽油污染土壤的SVE修复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9 高霏;二硝基二甲苯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修复实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玉;纳米羟基磷(?)石与黑麦草联合修复铅污染土壤的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2 王效国;大豆、龙葵单作和间作对镉、芘污染土壤的修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3 施秋伶;有机螯合剂和生物表面活性剂联合淋洗污染土壤中的Pb、Cd[D];西南大学;2015年

4 侯鹤天;钙铝LDH协同电动修复污染土壤体系中铬的迁移与转化的研究[D];上海大学;2015年

5 仲洋洋;电动力修复Pb污染土壤的实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6 马晨晨;不锈钢尾渣修复剂对铅污染土壤的作用效果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7 孙崇凤;可降解表面活性剂增效洗脱污染土壤中二氯苯的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8 杨旭明;表面活性剂对受“得克隆”(Dechlorane Plus)污染环境的增效修复机制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5年

9 田会阳;河南省铅冶炼污染土壤的处理和利用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5年

10 吴鹏;机械化学法处理高浓度滴滴涕污染土壤的初步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3381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3381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b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