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相射流吸收耦合气相旋流分离烟气脱硫
本文关键词:液相射流吸收耦合气相旋流分离烟气脱硫 出处:《化工进展》2016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新型旋风分离器 湿法烟气脱硫 脱硫率 固含率
【摘要】:在传统的除雾型旋风分离器基础上进行改进,使其同时具备液相射流、气液吸收反应以及气液分离功能,并将这一新型旋风分离器用于烟气脱硫实验。实验中气相为含SO_2烟气,液相为Na OH或Na2CO3碱液吸收剂,通过调节吸收剂浓度、烟气含硫浓度、烟气喷射速度、吸收剂喷射速度、吸收剂固含率等参数得到其相应脱硫率的变化。实验研究表明:脱硫率随吸收剂浓度的增加先增加,达到一定浓度后脱硫率几乎不变;脱硫率随SO_2进口浓度的升高而下降;随进口气速的增大,脱硫率也一定程度增大;随液体喷射速度的增加脱硫率先增大,增大到一定程度后脱硫率趋于不变;Na OH作为吸收剂所得最佳脱硫率可达85%,Na2CO3作为吸收剂,最佳脱硫率可达77%;当其他参数一定时,加入一定量的Ca CO3固体微粒,可以提高脱硫效率1%~2%。该液相射流吸收耦合气相旋流分离装置不仅脱硫效率高,而且脱硫剂损失少,投资成本与运行维护费用均低于相同处理量的烟气脱硫塔,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Abstract]: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sulfurization efficiency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SO _ 2 , the sulfur concentration of flue gas , the jet velocity of flue gas , the jet velocity of the absorbent and the solid content of the absorbent .
【作者单位】: 华东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分类号】:X701.3
【正文快照】: has high desulfurization efficiency,low loss of desulfurizer.The investment and operation maintenancecosts of the new type of liquid jet-absorption coupled gas cyclone-separation device were lower thanflue gas desulfurization tower with the same capacity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明智;利用粉煤灰脱硫技术综述[J];粉煤灰;2002年05期
2 邝素萍,马文石,李伟善;脱硫技术现状及前景展望[J];广东化工;2002年01期
3 李登新,高晋生,孟繁玲;电化学脱硫的热力学分析[J];煤炭学报;2002年03期
4 黄谦德;;炉内增钙脱硫若干问题的探讨[J];广州环境科学;2002年01期
5 王君成;;镁脱硫工艺的应用研究[J];马钢职工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6 钟毅,金峰,张鹏宇,曾汉才;模糊综合评价在脱硫技术优选中的应用[J];电力环境保护;2003年02期
7 毛健全,顾尚义,张启厚,周茂基;对脱硫石灰岩质量要求初探[J];贵州地质;2003年04期
8 张林仙,刘远鹏;脱硫技术的发展概况[J];黄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9 许泽胜,王志红,齐秀梅;煤炭脱硫技术及其新发展[J];选煤技术;2004年04期
10 齐书奎;殷凯;杨强;;888脱硫催化剂在焦炉煤气脱硫中的应用[J];煤化工;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亮;李春虎;侯影飞;魏晓斌;于英民;冯丽娟;;柴油氧化萃取脱硫工艺[A];中国化工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三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会议论文集(上)[C];2009年
2 刘凤娟;苍大强;李春增;娄军芳;;温度对烧结脱硫影响的实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工业炉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张炳海;冯怒;陈金凤;;脱硫系统运行优化及典型异常处理[A];第六届电力工业节能减排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李斌;李聿军;向华;张江萍;邹节忠;刘江斌;;转炉内加锰铁脱硫工艺的研究和实践[A];2007年度泛珠三角十一省(区)炼钢连铸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5 强晓峰;;镁法脱硫在燃油电厂的应用[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胡辉;王文超;王珊珊;杨旗;陆僖;杨家宽;;铅膏脱硫及其滤液中硫酸钠回收利用的影响因素实验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09年
7 顾金芳;茅睿;林伟;;脱硫系统优化运行研究[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8 李秀忠;徐炳文;马庆国;;脱硫系统运行可靠性的提高[A];全国火电300MW级机组能效对标及竞赛第四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3年
9 周亮;;打造高效节能的脱硫岛[A];海洋经济与电力发展——第十届长三角电机、电力科技分论坛论文集[C];2013年
10 易华;闫卫兵;门志刚;;KR脱硫技术应用[A];2012年全国炼钢—连铸生产技术会论文集(上)[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柳尧杰;电厂脱硫 非脱不可[N];莱芜日报;2006年
2 记者 朱章安 通讯员 李绍衡;首个烧结脱硫项目衡钢投运[N];湖南日报;2009年
3 王少腾;气动脱硫系统运行效率高[N];中国化工报;2010年
4 李江涛 通讯员 韦建飞;脱硫率达95%以上[N];洛阳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李英姿;衡钢“脱硫”环保技术好![N];衡阳日报;2009年
6 金光辉;我国脱硫技术获得新突破[N];中国工业报;2005年
7 蔡关明;国产脱硫技术助污染企业减排[N];科技日报;2007年
8 陈佳;脱硫助剂让炼油污染变资源[N];中国化工报;2008年
9 记者 黄苗荣;宁波一项脱硫新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梁隽;贵州现役火电机组脱硫率达100%[N];中国环境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艳平;循环流化床脱硫反应器流动特性的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D];天津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强;基于PKS的脱硫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2 丁圣亮;火电厂脱硫废水蒸发工艺及对烟气除尘脱硫的影响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3 赵常影;脱硫扒渣的组成特性与利用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4 邓成平;重钢新区焦炉煤气脱硫工艺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5 谢伟;废铅酸蓄电池铅膏碳酸盐化转化脱硫及还原过程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1年
6 张威;柴油微生物脱硫菌的分离及特性研究[D];辽宁石油化工大学;2004年
7 田翱宇;硫铁矿烧渣的微生物脱硫的试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8 梁国智;300MW机组脱硫系统能效分析及其优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9 李娇娇;空腔式电晕雾化脱硫的实验研究[D];河北大学;2014年
10 李进;LF热态渣循环利用过程中脱硫行为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617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361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