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光散射技术原位表征天然有机质存在下纳米零价铁的团聚效应
本文关键词:动态光散射技术原位表征天然有机质存在下纳米零价铁的团聚效应 出处:《岩矿测试》2016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动态光散射 纳米零价铁 原位测定 天然有机质 团聚效应
【摘要】:纳米零价铁原位修复地下水污染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通过改性合成不同种类纳米零价铁可以克服其易团聚易氧化的问题,水体中存在的天然有机质也会对纳米铁的分散性和反应活性产生影响,因此开展原位测试并研究不同种类纳米铁在水中的团聚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实验合成的纳米零价铁、羧甲基纤维素包覆纳米零价铁、膨润土负载纳米零价铁以及商用纳米零价铁,基于动态光散射技术(DLS),运用纳米粒度/Zeta电位分析仪,结合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沉降光谱曲线等手段,对比研究了天然有机质(腐植酸HA)对纳米铁团聚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羧甲基纤维素包覆或膨润土负载改性提高了纳米零价铁颗粒的分散稳定性,有效抑制了团聚沉降,团聚体粒径分布在1000 nm以下。HA会吸附在纳米铁颗粒表面,从而增加静电排斥力,进一步减缓了团聚效应,尤其是对膨润土负载纳米零价铁的影响最为显著,其团聚体粒径能降至100 nm以下,沉降速率也极大减缓,分散稳定性表现最佳。本研究表明DLS结合TEM表征纳米颗粒是获得更加丰富的微观粒子信息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
[Abstract]:Nano-zero-valent iron in situ remediation of groundwater pollution is a new technology developed in recent years. Different kinds of nano-zero-valent iron can overcome the problem of easy agglomeration and easy oxidation by modifying and synthesizing different kinds of nano-zero-valent iron. The presence of natural organic matter in water will also have an impact on the dispersion and reactive activity of iron nanoparticles.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arry out in-situ measurement and study the agglomeration effect of different kinds of nanocrystalline iron in water. Bentonite supported nano-zero-valent iron and commercial nano-zero-valent iron, based on dynamic light scattering technology, using nano-particle size / Zeta potential analyzer. The effect of natural organic matter (HA) on the agglomeration of iron nanoparticles was studied by means of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 and sedimentation spectra. Carboxymethyl cellulose coating or bentonite supported modification improved the dispersion stability of nano-zero valent iron particles and effectively inhibited the agglomeration settlement. Th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below 1000nm. Ha adsorbed on the surface of iron nanoparticles, which increased electrostatic repulsion and further slowed down the agglomeration effect. In particular, the effect of bentonite on nanocrystalline zero-valent iron is the most significant. The particle size of the agglomerates can be reduced to less than 100 nm, and the sedimentation rate is also greatly slowed down. This study shows that DLS combined with TEM is a very important means to obtain more abundant information of microparticles.
【作者单位】: 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472232,41272061) 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GBL21404)
【分类号】:X523
【正文快照】: 纳米零价铁原位注射处理地下水污染是近年发展的环境修复新技术[1-3],获得纳米零价铁可以通过电化学法、声化学法、气相还原法或液相还原法制备[4]。纳米铁具有比表面积大、活性强的特点,但是易团聚、易氧化的问题使得纳米零价铁在实际应用中受到限制。因此通常在液相法制备过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继锋;零价铁处理废水的机理及应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2 汤心虎;黄丽莎;莫测辉;李明玉;;超声波协同零价铁降解活性艳红X-3B[J];环境科学;2006年06期
3 王宜成;乔显亮;黄丽萍;陈景文;;零价铁去除水中钼的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7年06期
4 郭t;王宝娥;;零价铁在环境污染治理应用中的研究进展[J];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5 付丰连;;零价铁处理污水的最新研究进展[J];工业水处理;2010年06期
6 庞龙;周庆祥;苏现伐;;纳米零价铁修饰技术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1年06期
7 陈迪云;张志强;占永革;袁土贵;;零价铁去除含铀废水中的铀[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8 吴兰艳;戴友芝;李芬芳;;超声波/零价铁协同体系作用机理探讨[J];环境工程;2012年S2期
9 邵小宇;王冬杰;盛国栋;李益民;;零价铁去除U(Ⅵ)的作用机理及其影响因素[J];核化学与放射化学;2013年01期
10 殷其亮;李筱琴;李瑛;肖阳;;羧甲基纤维素钠改性零价铁在石英砂中的迁移能力[J];化工进展;2013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晓清;冯晓西;;废水零价铁处理的过程研究[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05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蒋明;张道斌;曹志强;张晖;;零价铁对活性艳红X-3B的脱色动力学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八届水处理化学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刘静;刘爱荣;张伟贤;;纳米零价铁在修复重金属污染水体中物理化学性质演变研究[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浦华环保优秀论文集[C];2013年
4 刘希涛;孙可;张桂香;赵烨;;零价铁参与的微波水热反应用于多氯联苯脱氯[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5 贾汉忠;王传义;;有机改性蒙脱石负载纳米零价铁的制备及其吸附-降解有机污染物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6 吴丽梅;吕国诚;廖立兵;;活性炭负载纳米零价铁去除污水中六价铬的研究[A];2012年全国矿物科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玄小立;王川;刘鸿;马军;;零价铁技术去除水中氯代有机污染物研究进展[A];第三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5年
8 张瑞华;孙红文;;零价铁去除复合污染条件下铬、砷动力学研究[A];第三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5年
9 李益民;李建法;;柱撑膨润土在零价铁去除污染物中的协同作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2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10 方战强;邱心泓;丘秀祺;陈金红;;纳米零价铁在有毒污染物治理中的应用[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丽萍;磁场强化零价铁去除水中Se(Ⅳ)和Se(Ⅵ)的效能和机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2 孙霞;介孔孔道限域纳米零价铁的制备及在地下水污染修复中的应用[D];南京理工大学;2014年
3 李芙蓉;吸附/零价铁技术处理皂素废水中糠醛和硫酸根的实验研究与机理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
4 刘菲;处理地下水中挥发性氯代脂肪烃的零价铁渗透反应格栅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5 田凯勋;超声波/零价铁体系降解典型氯代芳香化合物特性及机理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
6 纳曼;腐殖酸对纳米零价铁修复污染物的抑制及抗抑制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陈亮;零价铁渗透反应格栅中铁的微生物钝化效应及电活化技术[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8 徐佳丽;蒙脱石负载纳米零价铁对水溶液中铀的去除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9 赵进英;零价铁/过硫酸钠体系产生硫酸根自由基氧化降解氯酚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朱雪强;岩溶地下水四氯化碳污染的零价铁修复实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培;纤维素改性纳米零价铁及其对水中染料的脱色降解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和婧;纳米零价铁对阳离子染料脱色降解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3 刘小诗;砷镉超标农田钝化剂的筛选及调控效应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4 刘军;铀—碳酸/钙—铀—碳酸络合物又子红土及纳米零价铁吸附铀性能的影响[D];东华理工大学;2015年
5 张冲;纳米零价铁芬顿体系降解三氯乙烯实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6 孙玉林;废水中Cr(Ⅵ)、As (Ⅴ)处理技术及其污染去除机理[D];山东建筑大学;2015年
7 赵丹;纳米零价铁去除水中六价铬、甲基橙染料和三氯乙烯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8 黄润竹;ZVI还原地下水中TCE和Cr(Ⅵ)[D];辽宁工业大学;2016年
9 林丹丹;负载金属强化零价铁技术处理废水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10 吴秋原;改良零价铁(ZVI)技术对典型硝基酚类污染物的强化控制规律及集成应用工艺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4302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430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