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粪三级逆流厌氧发酵产沼气与磷回收工艺
本文选题:鸡粪 切入点:三级逆流发酵工艺 出处:《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养鸡场集约化的迅速发展,鸡粪有机废弃物排放量迅速增加。鸡粪成分复杂,具有高固含率、高有机物和高氮磷含量等特点,若处理不当直接排入环境,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并危及人类健康。鸡粪厌氧发酵产沼气技术具有动力消耗低、污泥产量少、消除臭气、杀死致病菌以及产生生物质能源等特点,被广泛采用于有机废弃物的处理。厌氧发酵过程中,磷会以正磷酸盐的形式大量释放,直接排入地表水体,高浓度的磷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而磷(P)又是一种重要的矿产资源和化工原料,资源十分有限,是一种不可回收资源,所以磷回收可以实现磷资源化利用。本论文选取鸡粪为典型代表进行厌氧发酵产沼气与氮磷回收耦合技术研究,针对鸡粪C/N较低易产生氨氮和有机酸抑制发酵的作用提出一种新的工艺-三级逆流工艺,该工艺能够缓解发酵微生物的抑制效应,促进鸡粪有效降解以及产气率。主要比较了三级逆流发酵工艺与普通批式发酵工艺在产气效率和磷累积率,研究了污泥停留时间(SRT)对三级逆流发酵工艺产沼气和磷累积的影响,并使用了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样性(T-RFLP)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分析三级逆流工艺微生物群落结构作用机制,探讨了预曝气时间对鸟粪石法回收鸡粪发酵液中氮磷回收影响。本文的研究内容如下:(1)与普通批式发酵工艺比较,采用三级逆流发酵工艺可显著提高产气效率和磷的累积。在相同的发酵周期条件下,采用三级逆流发酵工艺沼气和甲烷累积产率及正磷酸产率分别为的258 mL/g·VS,172 mL/g·VS和2.27mg/gTS,分别比普通批式工艺提高了42%、64%和54.6%。此外,采用三级逆流工艺可显著提高鸡粪的降解率,与普通批式工艺比较鸡粪的TS和VS降解率分别提高了24%和21.4%。(2)比较不同SRT对鸡粪三级逆流发酵工艺产气效率和磷累积的影响。SRT为9d时鸡粪三级逆流厌氧发酵产气效果较好,沼气产率和甲烷产率分别达到的385 mL/gVS和258 mL/gVS。而SRT为9d和11d时,正磷酸盐浓度均可达到230mg/L左右,比SRT为5d时高。SRT为9d三级逆流工艺底物的TS和VS的降解率分别达到63%和68%,底物降解效果较好,对鸡粪污染物减量化处理有-定的意义。综合比较产气效率和磷累积浓度,在本文的后续研究中选择SRT为9d进行鸡粪厌氧发酵工艺。(3)比较三级逆流厌氧发酵工艺分级产气效果以及发酵过程中发酵液性质变化,为此工艺的优化改进提供依据,结果表明:A1和A3级作为整个工艺反应产沼气、氮磷释放累积和降解率的关键,通过优化改进A1和A3反应参数来提高整个工艺的产气性能、氮磷累积浓度和减量化生产具有可行性,例如鸡粪的浓度、接种泥的性质、微量元素营养液的改进等。(4)根据T-RFLP和DGGE结果得出,SRT=9d时,微生物群落种群结构较丰富,均匀度较好。而物种多样性丰富的体系其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好。产甲烷优势菌主要为Methanosaeta concilii strain, Methanoculleus marisnigri strain CoCam, Methanoculleus marisnigri strain JR1。各反应器中有始终存在的优势菌,也有减弱甚至消失或者强化的菌群,且各种优势菌属比例结构有所差别。(5)研究不同预曝气时间对鸟粪石法回收鸡粪发酵液磷的实验,结果表明:经过预曝气处理的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磷回收效果相当,均能达到98%左右。只是随着预曝气时间的延长,鸟粪石法磷回收的效率越高,但增长速率也有所减缓。根据SEM及XRD分析得出,随着预曝气时间的延长,鸟粪石的纯度越高,预曝气时问15 min时,鸟粪石纯度达到89.7%,比对照组纯度高8.3%;鸟粪石沉淀产量有1.34g/L,比对照组高15.5%。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216.4;X7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珂;秦国辉;赵孝文;;高纬度高温厌氧发酵控制系统设计[J];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28期
2 邹星星;郑正;陈广银;罗艳;;添加蚓粪对玉米秸秆厌氧发酵产气特性的影响[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0年02期
3 唐向阳;唐蓉;高国涛;房镇;孙旭海;;农业废弃物高温干式厌氧发酵的中试[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0年08期
4 马兴元;马君;刘琪;;小麦秸秆的氨化厌氧发酵工艺及影响因素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2年11期
5 王焕庭;;厌氧发酵技术在处理屠宰污水中的应用[J];中国沼气;1988年02期
6 袁伯威;余海晨;许丹宇;;城市生活垃圾压榨分离/厌氧发酵工艺技术探索及实验[J];广东化工;2014年14期
7 董春娟;厌氧发酵中毒性物质的反应[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8 钱午巧,包武,陈彪,林代炎,卢济事;利用厌氧发酵技术综合治理畜牧业污染的探讨[J];福建能源开发与节约;2003年03期
9 李慧强;夏吉庆;田晓峰;;哈尔滨市污水厌氧发酵处理可行性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年08期
10 夏吉庆;李文哲;;固体有机废弃物厌氧发酵装置研究进展[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艳;陈广银;罗兴章;郑正;郑斌国;方彩霞;;篁竹草厌氧发酵产气特性及结构变化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2 钱午巧;包武;陈彪;林代炎;卢济事;;利用厌氧发酵技术综合治理畜牧业污染的探讨[A];福建省科协第三届学术年会“能源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3年
3 何光设;蒋恩臣;;厌氧发酵过程数学模型研究[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分册[C];2005年
4 雷宇;马煜;刘士清;张无敌;尹芳;徐锐;李建昌;陈玉保;;宠物狗粪便厌氧发酵试验研究[A];2011年中国沼气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常国璋;席新明;郭康权;杨秀生;;不同原料配比对餐饮废弃物高温厌氧发酵的影响[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唐蓉;;烟草废弃物高温干式厌氧发酵的中试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CSAE 2011)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钱午巧;包武;陈彪;林代炎;卢济事;;利用厌氧发酵技术综合治理畜牧业污染的探讨[A];福建省农业工程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纪念学会建会20周年论文汇编[C];2004年
8 刘丹;李文哲;;两相厌氧发酵工艺的研究[A];2007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庞小平;牛明芬;王赛月;王昊;;农作物秸秆厌氧发酵影响因素探讨[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A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10 王阳;林聪;韩艳霄;程东林;;早熟禾厌氧发酵产气研究[A];2011年中国沼气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平卫东;南丰生猪污物“厌氧发酵”环保又经济[N];抚州日报;2008年
2 记者 胡左;我首条垃圾联合厌氧发酵生产线运行[N];科技日报;2009年
3 张继东;城市生物质垃圾联合厌氧发酵工艺在东胜区实现工厂化生产[N];鄂尔多斯日报;2010年
4 钱伯章;秸秆厌氧发酵制氢产气量提高[N];中国化工报;2009年
5 尚东 编译;厌氧发酵:城市垃圾处理新方法[N];中国房地产报;2006年
6 史晓龙;国家专款支持农业固体废弃物转化研究[N];中国税务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李晓岩;专家勾勒生物基化学品路线图[N];中国化工报;2006年
8 记者 陈红阳 特约通讯员 吴阁玮;我市可望实现沼气产业化[N];湛江日报;2009年
9 特约记者 魏建军;循环经济产业链让玉米增值6倍[N];中国化工报;2007年
10 杜杰;畜禽粪便能生产高效有机肥[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岩;不同厌氧发酵条件对漆酶预处理秸秆产沼气的影响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2 潘洪加;土霉素对厌氧发酵过程古菌群落及抗性基因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3 程俊伟;不同餐厨泔水生物质垃圾沉降性能及厌氧发酵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张彦;蚓粪促进厌氧发酵效果的试验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6年
5 刘杰博;汽爆秸秆两相法厌氧发酵试验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3年
6 周岭;有机废弃物厌氧发酵特性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3年
7 李想;农业废弃物干法厌氧发酵关键参数优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8 于涛;养猪场废液厌氧发酵反应影响因素的研究[D];西华大学;2008年
9 罗志华;玉米秸秆厌氧发酵试验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7年
10 李芳;混合原料厌氧发酵工艺的响应面优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5811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581107.html